何為細緻入微 看他手上功夫

2025年05月08日08:03:04 教育 1707
何為細緻入微 看他手上功夫 - 天天要聞

在鉗工省級技能大師工作室,郭國偉給學生講解操作技巧。

□本報記者 王向前 文/圖

銼刀、手鋸、台虎鉗,純手工能搓出多麼精細的器件?郭國偉的標準是尺寸誤差在0.01毫米以內,不超過頭髮絲直徑的十分之一。

這是什麼工種?鉗工。作為郭國偉鉗工省級技能大師工作室領辦人,1974年出生的郭國偉精益求精,努力讓鉗工這一傳統技能在智能製造時代煥發新的光彩。而他本人,也是技能成才的生動案例。

近日,記者走進郭國偉鉗工省級技能大師工作室,感受鉗工技能的「新舊動能轉換」。

鉗工其實是個精密工種

左腿弓,右腳蹬,一把銼刀在郭國偉手中來回拉扯,一塊泛着金屬光澤的零件在銼刀下顯出稜角,鐵屑飛濺,漸漸成型。

4月30日,記者來到郭國偉鉗工省級技能大師工作室,看到他正全力示範打磨零件。工作室內一片安靜,每次銼刀平穩推出,都能聽到「唰、唰、唰」的聲響。學生孫超越和趙家成俯身細看,不錯過老師的任何操作細節。

「鉗工是機械製造中最古老的金屬加工技能,在現代機械加工行業中仍普遍應用,主要藉助量具、銼刀、手鋸、台虎鉗等工具,對金屬進行切削加工、零件成型、裝配和機器調試、修理。」拿着加工好的一個零件,郭國偉講解鉗工的由來和價值。

初中畢業時,郭國偉進入鄭州技師學院(原鄭州市技工學校)學習鉗工專業。彼時的他,認定學一門技術就有好未來。「那時候覺得,能掌握一門手藝,走到哪兒都有飯吃。」他回憶,在老師的嚴格要求下,他每天泡在車間里反覆練習銼削、鋸割、鑽孔等基本功,手上磨出血泡是常事。

「鉗工是體力活,心要細,手要有力,加工零件時更要心手並用,用耐心和精益求精,方能解決機器設備解決不了的問題,加工出符合生產需要的零部件。」他說。

一分付出,一分收穫。學有所成的他順利進入鄭州一家國企工作。郭國偉清楚地記得,1998年,參加鄭州市鉗工技能大比武,他獲得了第一名,成為鄭州市技術狀元,工資一下子漲了三級,全家人都很開心。

技能成才需與時俱進

2004年12月,郭國偉憑藉高超的鉗工技能,調入鄭州技師學院工作。站在發展新通道、新平台的他,不僅要提升自己的鉗工技能水平,更要帶領學生們走上技能成才之路。

如何讓鉗工這種傳統工種繼續發揚光大?如何讓更多學生願意選擇這門技能,成就自己?他的答案是:與時俱進。「只有不斷改進、不斷創新,才能讓技能跟上時代步伐,闖出一片嶄新天地」。

他先從自身入手,積极參与技能大比武,一步步成長為鄭州市鉗工行業技能專家。隨後,他又帶領學校職工參加第二屆全國技能大賽,獲得裝配鉗工(國賽精選)賽項優勝獎,其學生參加河南省第三屆職業技能大賽獲得裝配鉗工(國賽精選)項目金獎。

此外,他還帶領學校鉗工教學人員積极參与人社部工學一體化課標的制定,提高專業認知能力,提升專業教學水平。

「職業技能教育,不僅需要超強的動手能力,更需要較高的理論水平。這些年來,國家大力開展職業技能競賽,為技能人才成才提供了非常好的平台。我們要積極擁抱職業技能競賽,去開闊視野。」他說。

2024年7月,郭國偉鉗工省級技能大師工作室被批准成立,他的技能事業掀開新篇章。

手上功夫需代代傳承

「一個人技術再好,也只是一個人的力量;培養更多高技能人才,才能推動行業進步。」這是郭國偉的信念。作為學院鉗工專業帶頭人,他積極探索「工學一體、產教融合」的培養模式,將新技術、新工藝融入教學。

他深知,高技能人才的培養離不開對極致的追求。在教學中,他不僅要求學生掌握標準操作流程,更強調「手感」和「經驗」的積累。

作為郭國偉曾經的學生和如今的同事,21歲的孫超越獲得2024年第十八屆「振興杯」全國青年職業技能大賽(職工組)全國總決賽裝配鉗工項目金獎。他說,郭老師對我們的實訓指導非常認真,尤其重視細節,時常告誡我們不管是參加比賽還是在日常工作中,都不能馬虎。

鄭州技師學院2022年秋季班學生趙家成,也正跟隨郭國偉學習這項技能。他說,每次遇到難題,郭老師不但有問必答,還時常通過實際操作來演示動作要領。

近年來,郭國偉累計為社會培訓和認定鉗工專業的技能人才800多人次,培養省級技術能手人才4人、高級技師2人、技師2人。郭國偉說,隨着智能製造時代的到來,他正帶領團隊學習數控加工、3D打印等新技術,推動傳統鉗工技藝與現代技術融合。

「我的願望很簡單——讓更多年輕人相信,學技能同樣能成就精彩人生。」看着埋頭苦練的學生,郭國偉看到了中國製造邁向中國智造的未來。

教育分類資訊推薦

用AI護航心靈,南財為學生心理健康注入智慧動能 - 天天要聞

用AI護航心靈,南財為學生心理健康注入智慧動能

「自從體驗了VR心理訓練,我現在能在課堂上大膽發言了!」南京財經大學會計專業大三學生李明坦言。曾經因社交恐懼困擾的他,如今在虛擬現實場景中反覆練習溝通技巧,逐漸找回了自信。這正是該校創新構建的「AI輔助+人工守護」雙軌心理健康服務體系帶來的改變。近年來,南京財經大學深入貫徹落實新時代學生心理健康工作要求...
3所「雙非」強校,都是行業領域的佼佼者,你更看重誰 - 天天要聞

3所「雙非」強校,都是行業領域的佼佼者,你更看重誰

高考志願填報過程,實質上是同分數段大學之間的比較,重點是專業、城市、學校實力與高考生個人需求等方面的權衡。高考成績處在550分--570分這個分數段,有不少很有實力的「雙非」高校,武漢科技大學、廣東工業大學、燕山大學就是其中的3所,在這3所
重慶大學一本科生髮表14篇SCI論文?在讀博士:不是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就不能叫「發表論文」 - 天天要聞

重慶大學一本科生髮表14篇SCI論文?在讀博士:不是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就不能叫「發表論文」

極目新聞記者 鄧波近日,重慶大學大四學生劉某喬發表14篇SCI期刊論文的相關信息引發社會關注。重慶大學稱,學校高度重視此事,已成立專項工作組進行核實,若發現不當行為,將按照有關規定處理。引發爭議的推文截圖起因是多篇官方賬號推文發佈了2023—2024學年度本專科生國家獎學金獲獎學生重慶代表名錄,重慶大學化學工程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