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雅少年綻芳華—聊城第九中學小學部舉行第二屆詩詞大會

2024年04月17日16:05:04 教育 1927

張超 通訊員 耿德鳳 李亞瑩 聊城報道

在中華五千年的浩瀚歷史中,古詩詞就像是一顆璀璨的明珠,在文學藝術的星空中熠熠生輝。為了傳承中華經典,引領學生走進詩詞文化,增強學生詩詞文化底蘊,4月1日—4月12日,聊城第九中學小學部三四五年級舉行了「詩詞大賽傳經典 和雅少年綻芳華」第二屆古詩詞大賽活動。本次活動分為初賽和決賽兩個環節。

和雅少年綻芳華—聊城第九中學小學部舉行第二屆詩詞大會 - 天天要聞和雅少年綻芳華—聊城第九中學小學部舉行第二屆詩詞大會 - 天天要聞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為了激起學生學習古詩詞的熱潮,教務處製作初賽海報並在班級內召開「動員大會」。各班通過班級海選,以各年級內競賽方式進行,考察鞏固小學階段必背古詩。各班通過海選,最終三四五年級共推出88位選手,他們將代表各自班級同台競技,帶領我們走進中華詩詞的浩瀚天地。

聊城第九中學黨支部書記、校長趙廣亞為本次活動致辭,希望九中學子暢遊詩詞殿堂,成為詩詞潤心氣質華的九中和雅少年。

和雅少年綻芳華—聊城第九中學小學部舉行第二屆詩詞大會 - 天天要聞

本次詩詞大會決賽設置了「百舸爭流賞詩詞」「眼疾手快品詩文」「才思敏捷飛花令」三個比賽環節,聊城第九中學小學部學子穿梭在浩瀚如煙的歷史長河中,暢覽於如山如水的書簡翰墨里,身臨其境地品味經典詩詞的馨香。

和雅少年綻芳華—聊城第九中學小學部舉行第二屆詩詞大會 - 天天要聞

「吾校少年初長成,不負韶華行且知」,在中場休息期間設置有抽獎環節,抽到的同學答題贏取獎品。和雅娃們積极參与,會場頓時成為一片歡樂的海洋。

一詩一詞一世界,一聯一闕總關情。胸藏文墨虛若谷,腹有詩書氣自華。聊城第九中學小學部校長鬍永敏校長在總結時,對小選手們的臨場發揮時鎮定自若的能力和紮實的詩詞功底,給予了極高的讚譽。滿懷深情地說道:「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新人勝舊人。」她鼓勵大家要再接再厲,繼續努力,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揚光大,傳承下去。

詩詞是浸潤在每個中華兒女血脈里的文化基因,它喚醒了心底最親切,也是最溫暖的那份文化記憶。九中和雅學子們定會珍惜時間,奮發向上,不負青春,不負韶華,做最美和雅少年。

教育分類資訊推薦

深圳中學校長寄語畢業學子:真正的求知從來不是為了應付考試 - 天天要聞

深圳中學校長寄語畢業學子:真正的求知從來不是為了應付考試

7月1日下午,深圳中學2025屆初三畢業典禮在學校初中部學術報告廳舉行。深圳中學校長朱華偉、初中部行政領導、初三全體師生及家長代表參與活動,共同見證這一青春盛典。典禮由深圳中學初三(12)班余海月、初三(15)班魏子堯主持。典禮上,全體師生和家長代表共同觀看紀實視頻《攜手時光》,回顧三年校園生活軌跡。視頻是時...
舉例說明高中拿畢業證的條件,不高考可以拿高中畢業證嗎? - 天天要聞

舉例說明高中拿畢業證的條件,不高考可以拿高中畢業證嗎?

高中畢業證的發放條件雖然因地區政策略有差異,但大多數省份都遵循以下基本標準: 高中畢業證的常見獲得條件學業完成:修滿所在高中規定的全部課程,完成所有必修學分。學業水平合格:通過省級組織的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合格性考試)。有些地區叫「會考」「合
京報讀書·智匯丨《破界創生》《消融時代》 - 天天要聞

京報讀書·智匯丨《破界創生》《消融時代》

為創新人才培養提供新思路《破界創生:從清華錢學森班到深圳零一學院的創生教育》 鄭泉水 著 清華大學出版社該書是鄭泉水教授凝聚數十年教育實踐智慧的革新力作,以清華錢學森班、深圳零一學院為藍本,系統拆解「創新教育」內核,深入剖析「創生教育」模式
馬來西亞北方大學全球排名 - 天天要聞

馬來西亞北方大學全球排名

馬來西亞北方大學(Universiti Utara Malaysia,簡稱UUM)作為馬來西亞領先的公立大學之一,近年來在全球高等教育領域的影響力逐漸提升。
上海師範大學校長袁雯:AI時代,師範教育再精英化迫在眉睫 - 天天要聞

上海師範大學校長袁雯:AI時代,師範教育再精英化迫在眉睫

AI時代到來,教師要退出歷史舞台了?今年的招考季,話題「師範專業還香嗎」在各大網絡平台引起熱議。有人提出,隨着出生人口的下降,將會有大量教師崗位面臨裁撤風險。AI時代,教師的重要性何在?未來,地方師範院校路在何方?如何吸引更多優秀學子從教?「強國必先強教,強教必先強師,強師必先強師範。」日前,上海師範大...
2025年英國「中文培優」項目來華夏令營在雲南開營 - 天天要聞

2025年英國「中文培優」項目來華夏令營在雲南開營

中新網昆明7月4日電 (記者 繆超)2025年英國「中文培優」項目來華夏令營開營儀式4日在位於雲南的昆明理工大學舉行。「中文培優」項目是英國教育部於2016年開發的中文教育教學項目,在中國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的支持下開展來華交流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