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位名叫徐某某的東南大學本科生因虐貓視頻被南京大學物理學院拒絕錄取,引發了一場關於道德與機會的激烈辯論。
而這位考生隨後又出現在蘭州大學的調劑名單上,卻沒有被錄取,再次引起了網友的熱議。
首先,我們要明確一點,考研是個特殊檔口
會對學生的思想品德進行總覽,有突出惡劣表現的就可能被刷掉,現實的規則就是這樣。徐某某的虐貓行為顯然是嚴重錯誤的,而且表現了他在心理上可能有某種問題或異樣。
然而,胡錫進卻表示,我們的社會應該給這個年輕人改正的機會,讓這個年輕人有出路和希望。
老胡的觀點是,失去成為南大物理學院研究生的機會已經是很嚴厲的懲罰了,他希望這名考生真正痛改前非,重塑自己的價值觀。
對此,我不禁想笑,老胡,你是不是太仁慈了?
他都二十多歲的人了,有這種行為難道不應該覺得他心理有問題嗎,還給機會呢?
以德報怨,何以報德?這個人都虐貓了,我還讓他?
不過,話又說回來,我們都不是上帝,不能因為一個人的錯誤行為就否定他的整個人生。
但是也有網友覺得老胡說得對
我們的社會要給這個年輕人改過自新的機會,不要讓他從此處處招人嫌,各個機構對他唯恐避之不及。
那麼,問題的關鍵在於,我們如何判斷一個人是否真正悔過?
如果徐某某能夠真正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積極尋求心理治療,改正自己的行為,我們是否應該給他一個重新開始的機會?
我想,這也是我們社會需要思考的問題。
我們不能簡單地對一個人進行「追殺」,也不能簡單地給他一個「通行證」。我們需要的是一個公正、公平、透明的評判機制,讓每個人都有機會改正錯誤,讓每個人都有機會實現自己的價值。
總的來說,虐貓考生事件引發了一場關於道德與機會的辯論。
我們不能簡單地對一個人進行「追殺」,也不能簡單地給他一個「通行證」。
我們需要的是一個公正、公平、透明的評判機制,讓每個人都有機會改正錯誤,讓每個人都有機會實現自己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