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語文下冊,第四單元課堂解析,收藏備用
五年級語文下冊,第四單元以「家國情懷」為專題,安排了四篇課文以及習作、語文園地等教學內容。
四篇課文有表達愛國情懷的《古詩三首》;有介紹毛澤東主席痛失愛子時的堅強精神的《青山處處埋忠骨》;有介紹革命前輩劉伯承事迹的《軍神》;還有介紹革命前輩方誌敏事迹的《清貧》。
閱讀這四篇課文,通過課文中動作、語言、神態的描寫,體會人物的內心。通過學習真正感受革命前輩和革命軍人「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偉大人格。
《從軍行》通過對邊塞戰事場景的描繪, 表現了戍邊將士不怕犧牲的崇高精神。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描寫了詩人在秋日黎明時分走出籬門,想到北方中原地區尚為金人所統治,心中無限感慨,表達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寫出了詩人聽到官軍收復失地的消息後欣喜若狂的心情,反映了詩人渴望安定生活的願望,表達了詩人強烈的愛國之情。
《青山處處埋忠骨》:課文是基於史實的文學創作,主要描寫了毛主席在聽聞愛子毛岸英犧牲的噩耗後,內心極度痛苦、煎熬,幾經躊躇後,最終決定將毛岸英的遺骨安葬在朝鮮,表現了毛主席作為一位父親的真實感情和身為國家領導人的偉大胸懷。
《軍神》:課文寫了劉伯承的眼睛受了重傷後,到德國人開設的診所就醫的故事。劉伯承為了盡量減少對大腦的影響,拒絕使用麻醉劑,強忍巨大疼痛接受了手術,表現出鋼鐵般的意志,體現出他為了能全身心地投入革命,不惜自己承受巨大痛苦的精神。
《清貧》:課文是方誌敏1935年在獄中所寫的一篇文章,以第一人稱敘述了他被俘時被兩個國民黨兵士搜身、逼問的經歷,表達了他對「清貧」的理解,展現出一位共產黨人堅定的革命信念和矜持不苟、舍已為公的高尚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