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馬英九文教基金會邀請,大陸高校37名師生15日至23日赴台交流。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院副教授周小柯認為,此事是兩岸同胞努力促進兩岸交流儘快恢復正常化邁出的重要一步,表明兩岸交流合作的大勢不可阻擋,青年是國家發展的未來,也是推動兩岸關係發展的生力軍。
據海峽導報駐台記者此前報道,馬英九基金會邀請大陸高校37名師生來台,15日中午抵台後,首站來到新竹市參訪台積創新館。馬英九基金會執行長蕭旭岑表示,首站會選在台積電是因為陸生團首站從桃園入境,而新竹是一個重要參訪據點,因此事先已詢問新竹縣政府意見,新竹縣府建議陸生團到台積電參訪,同時大陸師生也都非常想來看看全世界最重要的半導體公司,因此才做此安排。
奧運會乒乓球冠軍、北京大學碩士丁寧受訪時表示,她是第一次來到台灣,台積館也是第一站,通過參訪讓自己對芯片的製造有更深入的認識,也期待跟台灣同學有更多體育交流。她指出,台積電在集成電路領域一直是優秀引領者和創新者,創新改變了人類生活,帶來更多方便,這種理念是大家共同擁有的。
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院副教授周小柯在接受香港「中評社」訪問時指出,此次大陸高校37名師生赴台交流,是兩岸同胞努力促進兩岸交流儘快恢復正常化邁出的重要一步,表明兩岸交流合作的大勢不可阻擋。青年是國家發展的未來,也是推動兩岸關係發展的生力軍。推動兩岸青年加強交流,在交流中分享經驗、相互學習,能夠有效增進兩岸青年的了解和信任,不僅對青年學子的個人成長具有直接的促進作用,對兩岸關係的健康發展、行穩致遠也具有重要深遠意義。
關於下一步如何推動兩岸雙向交流,周小柯認為,需要不斷創新,持續豐富兩岸交流的形式和內容,提升交流的實效。本着以人為本的原則,綜合利用政策、技術、創意、平台、設備等資源,持續拓展兩岸交流的領域,深化交流的層次,提升交流的質量和效果。通過交流為兩岸民眾尤其是兩岸青年創造更多的發展機會,讓兩岸雙向交流成為深化兩岸融合發展的生動實踐和有力腳註。
據台灣「中時新聞網」報道,最近幾天是以台灣為主場的兩岸民間交流「小高峰」,包括兩岸電影展、台北國際夏季旅展、廈金橫渡、陸生團訪台,都集中在7月中旬。而在各式來台的專案申請上,台當局陸委會有的准、有的擋、有的要準不準,在各種說辭下其實藏着政治盤算。
周小柯亦也指出,民進黨當局在陸生訪問團計划出發的前3天方才批准允許赴台交流,充分暴露出民進黨當局對兩岸交流的百般阻撓。要交流、要合作是兩岸同胞的共同心聲,民進黨當局口口聲聲公開講要傾聽民眾心聲,卻對此置若罔聞。儘管在社會各界關注和民意壓力下被動批准允許陸生訪台,卻推遲至最後時間才同意核發入台證,從技術層面製造困難,表明民進黨當局對兩岸交流特別是兩岸青年交流的極不情願心態和儘力阻撓行為。
周小柯說,希望民進黨當局儘快取消所有人為設置的障礙。人心不可欺,民意不可違。在兩岸交流大趨勢下,建議民進黨當局順勢而為,全面恢復「小三通」和兩岸直航航點,取消為兩岸正常交流往來所人為設置的各種障礙。(海峽導報記者 林靜嫻 整理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