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是國家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高等學校創新性人才的培養基地,在高校學科建設、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和培育國家級科研基地中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十四五」第一批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建設立項名單,四川大學、南京大學、清華大學、西北工業大學、齊魯工業大學和廣西師範大學等6所高校官宣獲批;重慶醫科大學和海南醫學院等高校獲批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培育建設項目。
據高績(ID:gjdata)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至少有34所高校獲批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名單如下:
此外,還有至少15所高校入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培育建設項目,名單如下:
四川大學
近日,教育部發佈通知,四川大學正式獲批建設「數據安全防護與智能治理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數據安全防護與智能治理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由四川大學網絡空間安全學院牽頭,陳興蜀教授擔任實驗室主任,整合數學、法學、計算機等領域優勢創新資源開展建設和運行。實驗室面向當前及未來新興技術應用所帶來的數據安全和治理難題,圍繞數據資源屬性表徵與探測、數據應用安全保障體系、數據安全事件檢測及溯源和數據智能治理等研究方向開展科學研究、技術創新和成果推廣應用,培養創新人才,為數據資源的合規流動、開發利用提供科技支撐,為提升數據安全保障能力、健全數據安全治理體系服務。
南京大學
南京大學「極端性能光電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獲批建設。
實驗室圍繞空天探測、重大環境危機監測和先進半導體製程設備等領域對極端性能光電探測技術的需求,突破現有光電探測成像技術的物理限制,同時滿足大視場、高空間分辨率、高時間分辨率、高效率和高動態範圍的要求,圍繞實現寬譜高效單光子探測器及其在通信和雷達中的應用,以及高速寬光譜技術在危化品泄漏實時探測中的應用等核心任務開展科研攻關。
實驗室將以此次獲批建設為契機,切實貫徹落實學校「奮進行動」實施方案,進一步加強有組織科研,聚焦關鍵領域,努力在推動科技自立自強、攻克「卡脖子」問題的基礎理論和關鍵技術突破上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清華大學
近日,清華大學董家鴻院士帶領的臨床醫學院肝臟研究團隊成功獲批建設數智肝膽病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這是清華臨床醫學學科首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
數智肝膽病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知名肝膽外科專家董家鴻教授擔任主任,聯合清華大學肝膽病學與數智科技兩大領域的院士及專家學者, 聚焦中國和世界肝膽病防治的重大理論和關鍵技術問題,通過臨床問題驅動型和多學科交叉融合式的組 織化科研,以數據科學賦能重大肝膽疾病防治,深化肝臟機能認 知,解碼肝膽疾病本質,創立肝膽疾病精準防治的新理念、新模式和新技術。
實驗室確立四大重點科研任務,一是建構肝膽病學整合式高維數據底座及數據科學研究範式,二是基於高維數據集系統解碼肝膽機能及肝病本質,三是肝膽疾病數智 化精準防治技術探索與產業轉化,四是肝膽疾病精準防治體系的構建與實踐,塑造「數據-認知-技術-轉化-應用」創新鏈和科學環,建構肝膽病全周期精準防治體系,助力健康中國戰略目標的實現。
西北工業大學
西北工業大學獲批建設空天領域複雜性科學、考古探測與文物保護2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截至目前,學校共建有教育部重點實驗室7個,涉及製造、信息、控制、計算機、物理、數學等領域。
空天領域複雜性科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面向國家航空航天強國戰略需求,聚焦複雜性科學前沿科學問題,依託數學、力學、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等學科,設立複雜系統動力學分析、複雜系統的可計算建模與方法、多智能體系統的網絡建模與博弈等研究方向。由數學與統計學院牽頭建設,許勇教授擔任實驗室主任,徐宗本院士擔任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
考古探測與文物保護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面向我國文物保護科技創新戰略和人才培養需求,服務國家文化強國戰略和「一帶一路」倡議,開展考古探測智能技術、可控考古試驗場技術、文物本體材料與工藝、文物劣化機理、文物保護材料、文物數字化保護、文物風險監控技術等研究,依託文物、材料科學與工程、信息與通信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兵器科學與技術等學科,設立考古探測技術、文物材料與工藝、文物保護技術等三個研究方向。由文化遺產研究院牽頭建設,董文強研究員擔任實驗室主任,鐵付德教授擔任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
齊魯工業大學
齊魯工業大學「算力互聯網與信息安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正式獲批建設立項,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牽頭建設的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增加至2家。
「算力互聯網與信息安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依託齊魯工業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建設,以國家超算濟南中心、山東省計算機網絡重點實驗室為基礎,打造以算為中心、網為根基、安為保障,面向網、雲、數、智、安、邊、端、鏈等深度融合的智能化綜合性數字信息重點平台。
廣西師範大學
廣西師範大學「教育區塊鏈與智能技術重點實驗室」獲批建設,學校再增加一個教育部級科技創新平台。
教育區塊鏈與智能技術重點實驗室以廣西多源信息挖掘與安全重點實驗室、廣西教育大數據協同創新中心、廣西區域多源數據集成與智能處理協同創新中心等平台為基礎,依託學校軟件工程、教育學兩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教育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等優質科研資源建設而成。實驗室圍繞教育大數據可信治理、教育大數據分析和處理、教育智能計算等核心科學問題開展研究,致力於推動現代教育評價體系重構和改革,促成新工科和新文科深度融合發展,構建覆蓋東盟國家、多民族融合區域的教育大數據資源可信共享和教育治理區塊鏈服務平台,服務東盟國際教育智能化和國家「一帶一路」建設。
該實驗室的獲批建設,是廣西師範大學對長期深耕教育與大數據前沿領域研究,服務民族地區發展的充分肯定,是學校科研綜合實力提升的又一重大標誌性成果。
重慶醫科大學
近日,教育部科學技術與信息化司發佈了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培育建設項目名單,重慶醫科大學「重大腦疾病與衰老」重點實驗室成功入選。
實驗室依託重慶醫科大學神經病學、精神病學、神經生物學等傳統優勢學科,整合校本部的優勢基礎研究力量和15所直屬附屬醫院的豐富臨床資源,形成基礎和臨床的有機結合。在西部地區率先打造具有國際「領跑者」地位的創新中心和人才搖籃,加速推進我國腦科學和腦醫學研究,深度解析腦疾病和衰老發生的分子機理,開發新的腦疾病診療手段、藥物研發以及抗衰老策略,助力孵化千億級生物醫藥產業,助推生物醫藥產業轉型升級,最終建成具有鮮明特色的世界一流和國內領先的腦疾病研究中心。助力「健康中國2030」和「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的建設,為「成渝雙城經濟圈」高質量發展賦能增效。
海南醫學院
海南醫學院組建的「生殖健康及相關疾病研究與轉化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獲批立項建設,這是學校兩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成功運行後,第三個獲批立項建設的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也是海南醫學院獲得的包括教育部工程中心在內的第四個教育部高水平科研創新平台。
「生殖健康及相關疾病研究與轉化重點實驗室」由海南醫學院黃元華教授與馬燕琳教授團隊負責組建,聚焦於輔助生殖、幹細胞治療及基因治療等國際前沿新技術,通過建立從基礎研究到疾病診療,從自主創新性研究到臨床轉化的生殖健康及相關疾病研究的轉化高地,以提高海南省生殖健康水平,加強出生缺陷防治,力爭建成有國際影響力的教育部生殖健康及相關疾病研究與轉化重點實驗室。
高績(ID:gjdata)將持續更新高校新增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情況,敬請關注。
新聞來源:綜合自各高校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