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沙市現有教職工約15萬人。
他們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耕耘、無私奉獻,關愛、尊重、激勵和引導每個學生,具有感人的故事、崇高的師德,具備人民教師教書育人、忠誠敬業的精神品質;
他們有創新教育理念,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創造精神,教育效果顯著,深受學生、學校、家長和社會的認可與讚譽……
今天,讓我們走近第六屆「魅力教師」候選人,聆聽他們的故事。
∨

晚上12時選修課放開選課這天,註定要考驗一下湖南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大一大二學生們的手速——茶藝、剪紙和書法等課都是爆款,而800個學位的茶藝課,更是幾分鐘就會被秒光。
在工科男雲集的職業院校,人文素養這種「非主流」課成了熱門,這也是湖南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文化傳播與藝術設計學院院長李璐和她領導的團隊老師們最欣慰看到的,打好「人文教育」這張魅力牌,滋潤工科生們的靈魂,也讓他們的人生更豐富,步履更輕盈。
課堂推「體驗式教育模式」,
學生「留課」「蹭課」成日常
「我們學校的學生技術很好,動手能力很強,但是有一個普遍的弱點就是不太會說話,不會表達,是典型的工科男、技術工。」李璐說,湖南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素以打造「信息技術應用先鋒,智能製造人才培育基地」為行為導向,為信息產業和地方經濟的發展培養了一大批信息類技能型專門人才,被譽為湖南信息技術人才的「黃埔軍校」和「信息湘軍」。
但是,職場和生活都不僅是需要技術,更需要穩定的情商和強大的抗壓力以及與人良好的溝通能力。「專業強、技術好是將來就業的基本盤,但是人生不能只有職業和技術,人文素養是將來幸福生活的增值盤,終其一生,總要有一些熱愛和讓自己歡喜的理由。」李璐說。
針對工科技能型學校特點,李璐帶領老師團隊一起,編寫了符合自己學校特色的人文素養課教材。這些課程重點在「動手」和「參與」,這種「體驗式的教育模式」也得到了學生的瘋狂點贊。


做為湖南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文化傳播與藝術設計學院院長,目前還在湖南師範大學讀教育學博士後,李璐每天非常忙碌。不過她一直抽出時間來上「茶藝」和「吟誦」兩門人文課程。雖然上課時間經常安排在晚上,不過對她而言,跟學生在一起的這些時光,「非常舒心暢快,跟他們喝茶品茗或者吟詩誦賦,反而是解壓時光。」
這種體驗式教育課堂,讓學生流連忘返,上完課還不肯走的學生和沒課也來蹭的學生經常把教室擠爆,李璐不得不另外在教室後面加一個大的茶席,盡量容納一些「痴心者」和「熱愛者」。
人文素養融入行為習慣,
更好助力成長
端着茶杯來上誦讀課,誰的詩歌表演的最好,就可以有茶喝;或者書法課上是一篇狂草的茶經欣賞……吟唱、運動、鑽研、求證、辯論、書寫,在李璐主導的魅力人文課堂,這都是相融在一起的。
在吟誦課上,李璐最喜歡吟誦的是蘇軾的《定風波》,李璐說最喜歡這種豁達,「希望學生在傳統文化滋潤下養中國青年的浩然之氣和君子風骨,不管他將來要從事什麼行業,都要胸懷智、仁、勇,有男兒正氣,更有頂天立地的英雄氣,」
學校男生居多,「很燥,很沖,自覺老子天下第一」,李璐說,到了茶藝課堂,「不僅泡好一壺茶,跟要讓他們明白,人就像茶一樣,吸好了水,才會沉底。遇到挫折不是靠蠻力,有時候用迂迴的辦法會更有用。在人文課堂學的某一點對他有用,就有可能成就他一輩子的選擇。」李璐說,看了這麼多學生的成長,毫無疑問的是,人文素養好的學生,情商會更穩定,抗挫折的力量更強,心態很樂觀。


在茶藝方面,李璐有家學淵源,爺爺和父親都愛茶,也從事着與茶相關的工作。從小耳濡目染的李璐,也是茶道高手。
她樂於為學生「煮茶論道」,學生也最喜歡來她主理的湘信院靖港灣茶院閑談,向她討教知識或人生哲理,感受詩詞的浪漫,體會傳統文化的愜意。
「現在茶藝變成了我最大的興趣愛好。」經濟管理學院商務英語2002班的鄧湘林,是靖港灣茶院副社長,也是學校茶藝隊成員。鄧湘林說,每一泡茶都有它獨特的香氣和滋味,這教會了她欣賞與眾不同的美,「感謝李璐老師在我心裏播種下這顆茶文化的種子。」

李璐和靖港灣茶院學生在一起
有的學生畢業後,將愛好變成了專業。
茶藝隊成員劉慧,畢業後成了全湖南最年輕的青少兒茶藝培訓中級講師,把湘茶文化帶進了長沙的中小學課堂。她的學生朱琴,創辦了雲南大理的第一家純生態立體農業休閑中心……尋找到了既定的理工工科技術事業之外生命發展的另外一種可能。
傳幫帶,搭建最強人文素養教育
的「女神天團」
和李璐習茶學文的不僅僅只有學生,還有一群和她一樣熱愛生活、陽光開朗的老師,她引領的魅力人文教研室,凝聚力強、自制力強、協作力強、工作效率高,被學生們稱為「女神導師天團」。
「我們現在拿到茶藝師證上課的有十幾個茶藝老師,我鼓勵學院愛好茶藝的行政幹部也參與兼課,她們對茶藝的熱愛,不僅是自我愉悅,而且通過人文課堂方式,傳遞給學生,獲得了更多的成就感。」李璐介紹說。
她帶領這群「天團導師」,以中國古代文學研究為基礎,帶動各學科領域的交叉發展,將文學、茶學、書法、剪紙、誦讀等課程與職業教育發展規律融匯貫通,開闢了一條高職教改新路徑。
湖南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實行師徒制,李璐成為了周令航初入職場的第一位職業導師。
剛剛踏入工作崗位的新人,工作常會着急上火卻總是不得要領,李璐和周令航促膝談心:「教學科研是『靜』下來的思考,『動』起來的努力,謀定而後動,不要陷入盲目的忙碌,而忘記了自己立德樹人的初心。」平時閑聊時,總不忘鞭策一下周令航這個徒弟,「教學法有沒有創新?論文的問題意識找准了沒有?課題方向明確?」——一日三問,入校三年,周令航不僅在教學上漸入佳境,在省市各級教學比賽中脫穎而出,還主攻語言學方向,發表了十餘篇論文,考上了博士,評上了講師。

李璐不僅帶徒弟很有一套,在潛移默化中也轉變了不少青年教師的想法。張道霞是她茶藝課的好搭檔,兩人曾背着幾十斤的教具上過武夷山,也曾在凌晨一兩點的時候奮戰在杭州茶藝比賽的現場。
「受李璐院長的影響,自己教學的鬥志又一次昂揚起來了,科研上拼一把的想法又回來了。」 張道霞笑着說。
在有團隊任務時,李璐總是讓團隊其他成員先挑選分項任務,自己則承擔剩下的最複雜的部分。上報成績時,也會主動將自己排到最後一位。
李璐說,這些浸潤在她魅力人文與真愛世界裏的學生們,才是她最好的教學成果獎。

總編輯丨亦小秋
校 對丨曉 白
編 輯丨小 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