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則徐有副對聯云:子孫若如我,留錢做什麼?賢而多財,則損其志。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麼?愚而多財,益增其過。
李嘉誠也說:「子若如我,留錢做什麼;子若不如我,留錢做什麼」。意思是,如果子孫是優秀的,他們必定有志氣,就會有實力獨闖天下,創造財富,反言之,如果子孫沒有出息,享樂,好逸惡勞,存在着依賴心理,留給多少財富也守不住。
筆者認為:給孩子一場成功的教育,勝比給孩子一座金山銀山。
孩子的優秀,不可能橫空出世,優秀的奇蹟是父母用心栽培的結果。
父母要把教育好自己的孩子,當成事業來做。
父母有多重視,孩子才有多優秀。學校教育也重要,但無論學校教育多麼重要,都只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補充。
孩子如何做人,如何處事,大多靠父母的潛移默化。拉開孩子間差距的,不是學校,而是家庭,是父母。
李雙江夢鴿夫妻,事業有成,名利雙收,但對子女的教育卻一塌糊塗。
正因為不負責任,過度溺愛,疏於管理,他的兒子犯罪坐牢。
顏寧父母,十分重視培養孩子,成就了一位著名科學家。
孟母因有三遷,才有亞聖誕生。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所說:「孩子的優秀,浸透着父母的汗水。」
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是父母一輩子最重要的事業!
要教育好孩子,是需要付出心血的。
每個孩子都是一顆花的種子,只不過每個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開始就燦爛綻放,有的花需要漫長的等待。但離不開嚴管嚴教!而不是放養孩子,順其自然。
父母們要「靜待花開」,不能忽略了「默默耕耘」。不嚴,如何養成好品德?
李雙江捨不得打孩子,誤孩子一生。不嚴,只會讓孩子我行我素,自毀前程。
教育家泰曼·約翰遜說過:「成功的家教造就成功的孩子,失敗的家教造就失敗的孩子。」
孩子會成什麼樣子,是走正道還是走歪路,是光宗耀祖還是敗家子,全在於父母的管教。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教師,以身作則,孩子才能學好,俗話說,育人先育德,育兒先育己。
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默化着孩子。
誰都知道:身教勝於言教。
有的父母不給孩子製造壓力,而是用自己的行動過程去引導孩子。身體力行,就是給孩子做了最好的榜樣。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家庭教育對父母來說,首先是自我教育,因為教育是一種自省的過程,想管好孩子,首先就要管好自己。
塑造孩子先塑造自己,智慧的家長,會把教育的重心由教育孩子放到教育自己上來。教育好了自己,你的「影子」就會伴隨孩子,孩子就會被潛移默化,自然會越來越好。
經驗告訴我們:優秀孩子都是「陪」出來的,父母的陪伴才是有效的教育。教育從陪伴開始,有效的暖心陪伴和合適的付出,才會結出真「果」。
曾有報道:有父母租房20年培養出3個學霸」的故事,其家女兒送進哈工大碩博連讀,大兒子就讀於知名軍校,小兒子考入清華大學。其父母覺得:對教育的投資就是最好的投資。
所謂「別人家「的孩子,是他們的父母「陪」出來的。養得好不如陪得好,陪不是空陪,是引導,是糾正。
父母上進,孩子追夢!有父母說:「我努力,是為了讓孩子持之以恆地追夢,不被現實所拖累。」
雖「虎父無犬子」,但沒有天生能成為教育內行的父母,也沒有不需要學習的父母。教育孩子的王道,就是父母執着努力前行,與孩子一起成長。
最後,溫馨提醒天下父母們!
孩子是你的未來,教育好孩子,永遠是作父母的你一輩子中最重要的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