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時刻新聞通訊員 譚琰俐 湘西報道
姚茂君,男,苗族,1968年11月生,湖南瀘溪人,中共黨員,教授。現任吉首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林產化工工程湖南省重點實驗室和湖南農業大學(兼職)碩士研究生導師;擔任湖南省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理事、科技部科技項目評審專家、教育部學位中心學位評審專家、《食品與機械》雜誌編委、湘西茶文化研究會副會長等多項學術兼職。先後獲得「湖南省高等學校青年骨幹教師」、「湖南省技術創新先進個人」和「湖南省優秀科技特派員」等榮譽稱號。
姚茂君主要從事天然產物與功能食品研究,多年來,一直致力於武陵山區特色植物資源研究開發工作,並將科研成果轉變成產業體系,服務於當地企業,創造經濟價值,助力鄉村振興工作。

姚茂君團隊在永順縣大豐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掛牌創新創業實踐基地。
湘西州永順縣將莓茶作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助推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柱產業,同時打造出「永順莓茶」這一國家地理標誌產品。莓茶,學名為顯齒蛇葡萄,屬於葡萄科蛇葡萄屬的一種藤本植物,主要分佈於我國長江流域以南,如廣東、廣西、湖南(湘西、懷化、衡陽等)、湖北西部、江西等地。科學研究表明,莓茶主要蘊含的天然植物功能活性成分為二氫楊梅素,其具有止咳、清咽抗炎、抑菌、降血脂、降血糖、護肝等多種藥理功能,具有廣泛的開發利用價值。
在國家鄉村振興政策的支持下,當地大力發展莓茶種植,農戶與合作社形成了一條從採摘→攤放→殺青→揉捻→發酵→晒乾→包裝到成品代用茶的銷售之路。在此發展過程中,受限於加工工藝及設備、技術等因素,產品品質不一、大葉老葉利用率低等弊端逐漸顯現。姚茂君作為湖南省派駐永順縣三區人才和科技特派員,作為湘西茶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帶領其團隊在莓茶精深加工方面攻堅克難,讓小莓茶發揮大作用。
近年來,姚茂君帶領其團隊以永順莓茶為原料,進行多值化開發,增加其利用率及莓茶產品的多樣性。姚茂君先後與湖南本草製藥有限責任公司、永順縣大豐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湖南都樂食品有限公司等企業簽訂關鍵技術與產學研合作協議,利用其專業知識為其產業發展保駕護航。通過姚茂君團隊的研究探索,有關莓茶產品的開發成果豐富,據統計,現已完成莓茶含片、莓茶飲料、莓茶雪糕、莓茶餅乾、莓茶速溶茶等系列新產品的開發。同時,其研究團隊還對莓茶加工工藝進行了深入研究,為相關合作社解決了莓茶分級、殺青等工藝技術難點,大大提升了莓茶的品質及利用率。
校企深度合作,既有利於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又有利於科研成果產業化。2021年,姚茂君的研究成果——莓茶中二氫楊梅素的提取純化技術,以合同金額280萬元轉讓於湖南中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企業實現莓茶深加工年產值近2000萬元,出口創匯逾200萬美元。同年統計,基於莓茶產業的擴大及多值化產品的開發,永順縣大豐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共計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124戶437人脫貧致富,公司月銷莓茶高達一萬餘斤,產品供不應求,合作農戶收益良好。姚茂君及其研究團隊解決了武陵山區莓茶深加工產業化關鍵技術問題,續寫了校企合作的新篇章,開創了科技創新助力鄉村振興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