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麗是某重點中學高中部的老師,教兩個班的英語,還當一個班的班主任,每天工作繁忙。女兒讀初一,卻不是省油的燈,沒少讓她操心。
女兒聰明伶俐,喜歡動漫,喜歡美食,唯獨不喜歡讀教科書。進了初一,第一天就宣布,她不去學校上晚自習,要呆在家裡自習。
麗麗對女兒的教育向來寬鬆,覺得只要她自覺,在哪學習不都一樣嗎?只是叮囑女兒放學後寫完作業,才可以干其他自己喜歡的事情。
女兒特興奮,聽了媽媽的話,滿口答應。可是,一連幾天,麗麗下了晚班回到家,總發現女兒坐在沙發上看電視,嘴裏還在吃爆米花,時不時在格格地笑,原來她正在看自己喜歡的動畫片。
「你作業都寫完了?」麗麗一邊脫鞋,一邊大聲地問女兒。
「還有數學不會,你教我吧。」女兒大聲嚷嚷。
「拿過來我看看。」麗麗並沒有拒絕,想起自己讀初中時還當過數學科代表,對付初一的數學應該沒問題。
原來是一道簡單的一元一次方程,這還不容易嗎?麗麗三兩下就搞定了,女兒聽完後,趕緊把麗麗剛才的演算過程抄了一遍,刷刷兩下就把作業寫完了。末了,不忘誇獎了麗麗幾句:「媽媽,你不錯嘛,居然還會做數學題,以後你教我吧。」
接下來的一個星期,重複的畫面不斷出現。麗麗非常疲倦地回到家,等待她的卻是女兒的數學題,而女兒則開心地在看電視。換句話說,女兒的數學作業都是她寫的,對方只不過是抄了一遍而已。
她突然覺得自己這樣做是不對的,以後女兒的數學題會越來越難,自己也無法對付,得讓她主動學習才行。
果然,到了初二,有些題麗麗就不會做了。當女兒再來問她時,她反問了一句:「你怎麼不去問老師呢?」。接着又給出建議:「要不,我帶你去對面那幢樓找一個非常優秀的數學老師,她是我的好朋友,讓她當面指導你吧。」
「我不去,你去問吧,問完了再來教我。」女兒說完,就把試卷塞到她手裡,然後一個勁地把她往門外推。看着女兒那狡黠的模樣,她嘆了一口氣,但還是拿着試卷出了門。
一陣風似的跑到對面的那幢樓,按響了徐老師家的門鈴,對方開門,見是麗麗,頗為詫異。等麗麗說明來意,小徐老師哈哈大笑,並調侃道:「麗麗,你不會改行當個數學老師吧?」
「沒辦法,你知道我家那個懶蟲,我要帶她來你這,她不幹,還說讓我學會了再回頭教她。」麗麗抱怨道。
「這樣還是不好吧,你要讓她主動發問才對,你不可能天天幫她請教別的老師啊。」小徐老師真誠地說道。
「你說的對,我老早就想改變了,可禁不住女兒的甜言蜜語,乾脆把她的課題都攬在自己頭上了。」麗麗邊說邊點頭。
回到家,麗麗認真地把思路講給女兒聽,末了說了一句:「剛才小徐老師把我訓了一頓,我這樣幫你是不對的,其實是害了你。從明天起,你回學校上晚自習,不懂的地方,你隨時可以去辦公室問老師。老媽我能力有限,你的數學題我也不會做了,你自己看着辦。」
「對了,我順便問了一下小徐老師,她說你中考數學要是考不到A等,整體成績不達標的話,可能就沒法在我們學校就讀,你只能去普通中學了,到那時老媽也幫不了你。以後,你自己的事情自己負責。」麗麗重重地扔下這句話,看女兒有啥反應。
女兒先是一愣,半天沒吭聲,遲疑了一會,突然說道:「媽媽,要不你也幫我請個數學家教吧,我是數學白痴,我不敢問我們老師數學題。」女兒的眼神里竟然有一種祈求的味道,她有些心動了。
「好,我正好有個學生在開家教公司,我先問問他。」麗麗說完,就立馬撥通了學生的電話,說明了自己的要求。「沒事,我明天上午給您答覆。」對方爽快地答應。
三天後,家教就上門了,是一個女研究生,跟女兒一見如故,每個星期來家兩次,其實就是輔導女兒寫作業。那女孩能力不錯,物理化學都能教,女兒到了初三,作業難度加大,研究生很耐心地指導女兒,女兒的成績也蹭蹭蹭地往上走。
麗麗也從不虧待人家,除了上完課就結賬外,還招待她一頓晚餐,有時候還會送衣服或好吃的給對方,女孩子特開心。而女兒也收穫了一個好姐姐,麗麗也少操了好多心,彼此相處融洽。
中考如期而至,考數學的那天,麗麗還是有些緊張。考完後,當女兒說她還有8分的題沒動筆時,麗麗心裏咯噔一下,竟脫口而出:「那你上A線可能有些問題了吧?」
「那就不見得,其他的我都會呀。」女兒倒是自信滿滿。成績揭曉的那天,麗麗還是大吃了一驚,女兒的數學是112分,除了沒動筆的那8分,其餘分數全拿到了,的確是A等,最後以5A1B的成績,順利地留在自己任教的重點中學。
是誰說過「每朵花都有它的花期,每個人也都有自己的精彩」,教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要操之過急。麗麗想起女兒初中這三年,也確實不容易,自己之前的大包大攬,簡直就是在剝奪孩子的成長機會。幸虧醒悟及時,女兒才得以自由地生長。
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過:「教育是農業不是工業。需要耐心等待,靜心教育,靜待花開。」
其實每個孩子都是一粒花種,只是開花的時間有早有晚,花期也有長有短。父母能做的只是耐心陪伴:用心培育,細心培養,靜待花開。
靜待花開其實是對教育信念的執着與堅守,是一種責任與擔當。讓我們用愛和智慧等待每個孩子的美麗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