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武漢大學
20餘篇SSCI/SCI/CSSCI收錄論文,多項國家級課題,獎學金、數十項榮譽獎勵,他是「風雲學子」余博林——經濟與管理學院2019級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博士研究生。在科研的道路上,他一路探索,一路收穫,今天,珞珞珈珈和你一起,聽聽他的故事~
1、從迷茫到迷上
2016年,本科畢業的余博林和數十萬名同齡人一起,邁向了更高層次的研究生階段,這也成為了他科研之路的起點。當時的他對「科研」並沒有明確概念和清晰感知。科研是一個什麼樣的過程?應該怎樣去做?這些問題他在本科階段都未曾找到答案。
帶着對未來的期許,余博林開始探索這條未知的道路。在寫研究生階段的第一篇論文時,他對目前要研究的問題及其背景、方法等都缺乏深入了解。抱着初學者的心態,他開始廣泛閱讀相關文獻,足跡遍布多種學術論壇,學他人之長補己身之短,一點點充實、提高自己,構築起登上巨人肩膀的階梯。
余博林研究的方向是能源經濟與環境管理,這一領域立足國家能源戰略,要求研究者具有很高的學術素養。除了不斷培養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能力,他經常用列提綱的方式來梳理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並及時與導師溝通。
在探索的過程中,雖然有四處碰壁的疼痛,也有不斷重複的枯燥,但當看到一個個小問題被逐一解決,內心的成就感油然而生。慢慢地,這位科研新手找到了適合自己的節奏與方法,培養起了對科研的信心與熱愛。
▲余博林獲得中歐物流、信息化、管理和服務科學博士生論壇「最佳研究獎」
「很多研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在余博林看來,科研過程中最重要的是腳踏實地跟着導師,按照制定的計划去努力。「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人的潛能都是可以被激發出來的,但一定要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
如今,對余博林來說,科研已然變成了他的興趣愛好。他笑稱「大部分時間都撲在科研上,全身心投入科研」。通過科研,他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制定了規劃,越來越清楚未來的方向;同時,科研的磨礪也讓他能夠以平常心面對各種困難。科研之外外,打球、騎行或旅遊,成為他強健體魄的好方法。
2、從武大到國際
碩士畢業後,余博林在珞珈山繼續科研之旅。除了因為導師方德斌教授是本領域的知名學者和專家外,武大廣闊的平台和優質的資源也深深地吸引着他。「在武大,周圍都是優秀的同學,這讓我對自己有了更高的要求。」
付出終有收穫,迄今為止,余博林已經發表了累計20餘篇SSCI/SCI/CSSCI收錄論文,其中5篇ESI高被引論文,中科院top期刊論文12篇,谷歌學術被引750餘次。博士期間,他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身份發表9篇收錄論文,其中1篇發表於學院經濟學B+類期刊。同時,他還參與了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國家社科重大基金項目、國家自科基金項目等多項國家級課題。
除此之外,余博林更獲得了武漢大學「優秀研究生標兵」、武漢大學研究生學術創新一等獎、武漢大學研究生「十大學術之星」等榮譽,獲得研究生國家獎學金和武漢大學一等學業獎學金、中科院一區期刊最高被引論文獎等獎勵。這位始終忠於夢想的科研男孩,在自己的領域裏熠熠生輝。
2021年,余博林獲國家留學基金委資助,赴荷蘭格羅寧根大學進行博士聯合培養。在那裡,余博林有機會接觸到國際頂尖研究成果,大大拓展了學術視野,他享受因思維碰撞而迸發的火花,對國際前沿的科研方法求知若渴,更近距離地接觸外國文化的特點和發展模式,觀世界、論中國。
▲余博林和國外導師英國社科院院士Klaus Hubacek
余博林認為,做科研不能閉門造車、紙上談兵。除了讀文獻、寫論文,他還積极參与各種實踐活動。從協助導師完成一系列科研項目,到參加國內外重要學術會議和論壇;從多次開展實地調研考察,到在科技競賽中大顯身手……他希望通過這些行動進一步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更深入地了解企業、政府的需求,用所學解決現實問題。
在他看來,嚴謹和勤奮是科研人最需要具備的兩種素質。科研工作容不得半點馬虎,要以嚴肅、謹慎的態度和嚴格、嚴密的標準對待,不能有半點「差不多」的僥倖心理。「任何一項研究都需要付出大量心血和汗水,勤奮很重要,要付出精力和時間,也要耐得住枯燥。」
▲余博林在荷蘭留學期間的組會
科研過程中,理論會更新發展,問題會不斷出現,余博林說要敢於「否定」自己、努力追趕前沿,每一次「否定」,都是一次全新的出發,一次探索自我無限可能的出發。
3、前行,做國家發展的「能源」
在余博林看來,風雲學子的稱號並不代表自己以後就「叱吒風雲」,自己還有許多不足,今後要繼續完成的工作還有很多,科研道路依然漫長。
余博林的導師方德斌教授是能源與環境管理領域的專家,在其影響下,余博林想立足於國家實現雙碳目標的需求,從能源方面為國家戰略作出努力。在完成國外訪學的任務後,余博林打算回國做一名高校老師,繼續與國內外團隊合作開展研究。「作為一個青年學子,我想把自己的研究和國家的重大戰略相結合,為碳減排目標做出貢獻。」
「希望大家能夠明確目標,相信自己,腳踏實地,不要受外界的干擾,一步一步堅持不懈地去完成,相信最後的結果一定不會差。」這是余博林對學弟學妹們的寄語,也是他在科研路上的切身所感。未來,余博林也會帶着對科研的熱愛和對社會對國家的使命感,在科研之路上繼續前行,奉獻自我,勇攀高峰,做一個嚴謹勤奮的趕路人。
博聞強識 毓秀鍾林。對知識,嚴謹勤奮;對科研,步履不停。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祝福這位珞珈少年未來的科研之路一路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