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眾人的視線中,某位學生拿着一份清華或者北大的錄取通知書在人群中狂奔的話,這個學生必然會成為大家的焦點,並且會收到陣陣的掌聲。要知道考上清華北大是多麼的不容易,有多少學生在兒時立志要考上清華北大,可長大後才發現,那僅僅只是一個夢罷了。
對於這些如願考上清華或北大的學生來說,肯定是無比幸運的,未來的發展可謂是前途無量。然而有不少清北的大學生在畢業後選擇了出國發展,對於人才的流失不少網友表示惋惜不已,難道這些優秀人才就沒想過留在國內做貢獻,非得遠走他鄉嗎?異鄉又有何魅力所在?
對於這種現象一位47歲的硅谷華裔女高管是很有發言權的,對此,她也說過一句話「回國我只是大媽而已,要麼帶孩子,要麼掃大街」。為什麼會這麼說呢?主要還是年齡問題,我們都知道國內的事業單位在崗位上是有年齡限制的,但凡高於35歲就沒有報考資格了。即便有些崗位條件會松一些,可對學歷有要求,沒有研究生的學歷根本就進不去。
想進入國企吧,又不太現實,國企大多崗位是對應屆生開放的,往屆生的選擇空間非常小。一些條件好些的私企也不太好進,依然是年齡問題,即便你能力再強,在年齡面前只能被拒之門外。可在硅谷就不一樣了,他們只看能力,就算你不再年輕,主要你能力在線,就會聘用你。
這位女高管的一番話是非常露骨的,但是卻很現實,實際情況也確實是這樣的。也正因如此,一些優秀的畢業生留學後就直接留在了國外,與其回到國內找不到理想的工作,還不如待在國外選擇更多的工作機會。再說了,國外不僅機會多,薪資收入也高,休息時間也充足,房價也低,這些都是回國享受不到的。
在現實面前,選擇就顯得尤為重要了,他們會留在國外其實也是理解的。但是留在國外也不能說明他們不愛國,愛國之心是不分地點不分時間的。就像有些學生雖說人在國外,但是他卻能為祖國的公益事業獻出一份力,當災區需要援助、貧困學生需要幫忙的話,他們會毫不吝嗇,這種實際行動何嘗又不是一種愛國的表現。
做人不能忘本,不論身在何處都應該清楚自己的根在哪裡,至於最終決定在哪裡發展完全在於自己的選擇。一個人,如果價值得不到體現也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情,畢竟誰都想獲得自己應有的薪資和報酬。
有些人覺得,這位高管既然這麼有能力,如果回國的話肯定會被重視吧!高管和大媽還是有很大的區別的。對於她留在美國的表現這些人並不理解,想留在美國沒必要說出這些冠冕堂皇的話,自私就是自私。
仔細品品這位女高管的話其實還有有幾分道理的,想想看,如果回國後如果沒有適合的崗位給到她,或者沒有自己施展才華的機會,即便到了47歲也難以成為高管,而此時此刻,結果好像跟年齡沒有太大的關係了。
可能在某些人看來,既然身為中國人,即便國外再好,畢業後就得回國發展,就算沒有合適的工作機會,選擇自主創業也是可以的嘛!然而創業不是喊兩句口號或者光憑自己一番熱情就可以成功的,無背景、無人脈、無經濟基礎談何創業?
生成功創業的例子現實生活中確實是有,但那只是少數,大多數畢業生都是進入職場,成為一名基層的打工人。隨着時代的發展、信息的發達、經濟形勢的改變,創業已經不再像以前那麼簡單了。
如果留學生在國內掌握了先進技術,回國的話自然是極具優勢的,不僅被重視還會被優待,可企業高管不一樣。管理人才國內並不缺,甚至很多的企業都備有儲備人才,所以這些高管回到國內不一定會被待見,國家更需要的是一些複合型人才。
所以對於這些留學生來說,留在國外是更適合他們的,也是從多方面考慮而做出的決定。
由此看來,選擇是非常關鍵的,尤其是面對是否出國留學以及今後有沒有必要留在國外發展的問題上。就業是畢業生必須要去考慮的問題,肯定是要做長遠打算的。
有一些家庭條件好的學生,在孩子未能考上普高的情況下,會安排孩子出國留學。當然這也未嘗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有的學生覺悟比較慢,或許到了國外受到一些因素的影響會突然明白學習的重要性,然後有着突飛猛進的進步,最終能考上一所好大學也是極有可能的。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一定要聽聽孩子的內心想法,否則即便到了國外,也不會有太大的改變,反而會拉大與孩子之間的距離。
留學也好,不留學也罷,學生一定要提前做好計劃和準備。雖說國內的畢業生競爭壓力大,工作也沒那麼好找,但只要前期足夠努力,並且有清晰的規劃的話,工作問題是可以解決的。
可不管怎麼說,留在國內肯定是最好的,畢竟自己的根在這裡,情懷在這裡。雖說國外有很多有利條件,但也有很多不好的一面是我們看不到的。儘管國內就業壓力大,但這不能當做自己逃避的借口和理由,有勇氣有準備的人都是迎難而上,只要肯努力,肯堅持,在國內依然可以過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