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就業一直都是社會的熱點,現在就業環境不好,學生們也心知肚明。可是如何解決自己的就業問題呢?學校也對學生就業感到發愁,每年也是在積極地解決着這個問題。校招是找工作的一個途徑。
在學校里,各方面的利益都能得到保護。學生們沒有社會上的經驗,用人單位也覺得,進入到學校招聘,是更加簡單快捷的。尤其是名校畢業季的時候,各個名企單位都會去校招。一般校招的條件都很不錯,畢業生能更快地找到自己心儀的工作。
一國企進入校園開展宣講會,承諾三年給15萬年薪
能進入校招的企業,都是小有名氣的企業。在每所高校畢業季的前夕,各大中小型企業,就紮根在了學校,擺出展位。希望能招聘到優秀的畢業生。大四學生也喜歡去展位前看看,就算是沒找到合適的工作,也算了解一下就業情況。
開展宣講會,是一些名企比較願意做的事情。這樣來的學生多,自己介紹的也更加全面,很多學生都是因為宣講會的內容,才決定來到公司工作。大學畢業生其實沒有什麼實際經驗,所以很多企業招聘是為了儲備人才的。
尤其是培養企業中的幹部,這樣的人才叫做「管培生」。有一家企業,也來到了校招當中,與校方各部門都已經做好了工作,在宣講會上,學生們表現得很踴躍,開出的條件也很吸引人。
該公司承諾入職三年給出15萬的年薪,就算是剛入職一年,到手也能夠有10—12萬的收入。學歷門檻也不高,在場的學生基本都符合要求。加上企業在宣講會展示的內容,其實有不少同學是心動的,不過也有些顧慮。
宣講會結束,沒有一個學生報名,原因讓人感到無奈
現在的大學生,剛畢業走出校園,雖然都想掙到高薪的收入,但是真正能掙到的人並不多。尤其是大企業的高薪收入,更不會降臨到大學畢業生的頭上。所以從外在條件上來看,這家企業的待遇還是十分不錯的。
用人單位也以為,肯定會有很多學生來報名,可是真正到統計人數的時候。發現竟然沒有學生主動報名,學生們不想報名的原因也很簡單。都是現在大學生們所擔心的事情。
第一點這家公司的主營業務,是基建工程。一般來到宣講會的學生,都是畢業於各個專業的,所以不是只有專業對口的學生。有些學生覺得專業上不懂,也就不會考慮這份工作。
第二點是學生們聽到這家公司招聘的是「管培生」。之前有學哥和學姐,都介紹過管培生的崗位。很多學生實習期結束之後,基本沒有在這個崗位上留存的。這樣的崗位很不穩定,學生們並不想輕易嘗試。
很多企業雖然說的是為公司培養人才,挑選應屆生為管培生,但是這種崗位都是弊大於利的。管培生不但累,而且幹得活特別複雜。
他們基本上都是要從底層做起,有些業務和自己的專業不對口。還有就是公司,雖然承諾給學生年薪,但是這個概念並不具體。現在00後整頓職場的風氣漸濃,他們是很實際的,不談具體工資基本都不會去幹活。
大學生就業兩極分化,就會造成就業內卷
大學生就業,目前存在一個問題。就是很多學生為了獲得穩定的工作,會考公和考編。如果學歷不夠,還會選擇考研。好像都對社會就業單位,都不是特別的感興趣。除非是某個國企或者央企,否則其他公司不入學生法眼。
有的時候我們要考慮,大學生就業難,究竟是社會上沒有多餘的崗位,還是學生們的選擇都一致?在很多年前,考公和考編是學生不怎麼考慮的問題,比起固定的工作和收入,更願意到社會上一展拳腳。
現在的大學生們很現實,自己的家庭條件都挺好,所以打拚這兩個字變得沒那麼重要。公務員和事業編製的報考人數增多,就造成了行業內卷。
其實就業問題,應該整體來看,學生們也要選擇適合自己的發展路線。早點進入社會感受到真實的就業環境,才能體會到工作是怎麼一回事。
最後,大學生們在工作當中,有自我保護意識是好的。但是不要太以自我為中心,剛走出校園,還是要以增長經驗為主。沒有付出只講回報,任何一家用人單位都不會給你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