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日語老師,黑板上講語法一套一套的,這是能力,但不是日語老師也不太會教日語,卻可以和日本人進行商務談判,這叫實力。曾經見過從國內到日本的某公司的日本分公司負責人,聽他說沒有日本留學經歷,但在和日方進行商務工作的時候發現比絕大部分留學生還要出色…我覺得這種人才是既有能力,潛力/實力也非常足的人。
又比如,輔導留學生升學的老師,教如何寫小論文,研究計劃書,講的一套一套的,這叫能力,也可以說具備了出色的評論家的資質,而實際的小論文,出題涉及到的知識範疇非常廣泛,假設把近幾年所有的東大過去題庫的小論文擺在桌上實際林場發揮,理科/文科所有真題能實際寫出多少,寫得又是什麼程度?這種現場發揮和講大道理是完全兩個概念,評論/挑剔能力再出色,能力不足的話,一般人是不敢不敢嘗試的,說實話我的視頻中也有幾個東大實際過去題講解,儘管在網上查詢了一點信息,但真正臨場考試的話,我也一點都沒把握能寫出什麼程度,就算允許使用電腦查詢信息,也不容易在有限的時間內寫的很到位,但這樣至少很清楚地知道一個人實力的實際深淺。
再比如,輔導志望理由書,這個比較簡單,某種意義上,一般的留學生前輩都可以寫出來,問題是,志望理由書的內容看起來那麼回事,但是否靠譜會在面試規程中真正會被確認~也就是說,這部分的內容有多靠譜,要看其內容是否對應實際面試中每年都被戳問的提問對應/掛鈎,這個要充分結合學生本人的實際水平,而不是曖昧/抽象/高大上的內容,是那種一問一答式的Q&A模擬訓練表格(如圖),輔導中學生問到志望理由書的任何一點的具體意思,必須做到能讓學生理解/接受,因為實際面試回答不應該超過2~3分鐘,一般提問在30秒左右即可,那的地方也在2分別左右即可,也就是說必須針對性回答,而且要使用單純明了/簡單易懂的表達方式,這才能看得出實際能力的深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