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怪他們沒考好,這屆疫情下的高考生太難了

2022年06月30日20:47:20 教育 1595


別怪他們沒考好,這屆疫情下的高考生太難了 - 天天要聞

2021 年《中國學校衛生》發表研究文章顯示,通過對安徽 2893 名高中生為研究對象進行在線調查,結果很不樂觀,新冠肺炎疫情居家隔離期間,高中生抑鬱癥狀檢出率為 38.9%。


今年 5 月,人民日報海外版報道,由於線上上課,不少學生缺乏自控力,沉迷於手機,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效率降低,導致成績下滑,進而誘發和父母之間的親子衝突。


已結束高考的 19 屆考生的高中三年幾乎全部是在疫情中度過,他們中的一些人和家長在高考後與偶爾治癒聯繫,講述自己這三年來的種種經歷,也許能從這些文字的背後管中窺豹,看到他們的心酸。


別怪他們沒考好,這屆疫情下的高考生太難了 - 天天要聞

今年高考分數已出,家長考生開始填報志願

圖源:圖蟲創意


別怪他們沒考好,這屆疫情下的高考生太難了 - 天天要聞

三年高中,近一半時間上網課


三年前,秦女士女兒大蕊中考成績在北京排名2000 多名,當時覺得高考進 211 穩了,985 也有望。


大蕊考進了海淀區一所重點高中的實驗班,40個學生都是尖子生,根據當時的成績,秦女士預計只要高中三年大蕊學習成績保持穩定,考一個985 高校很有希望。沒想到接下來的事情發展超乎預料。


一進高一,入學軍訓時大蕊就開始發燒,不得不回家治療、休息。


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前,大蕊忽然患上肺炎,一開始查不出什麼原因,高燒降不下來,用了很多抗生素,秦女士在醫院陪床,出院時醫院查出來了,告訴她是支原體肺炎


這場病前後耽誤了 40 天左右,對於剛進入高一的大蕊來說,高一正是打基礎的時期,一場病對學習成績的影響很大。而大蕊從那時起就開始上網課,也像是為了新冠做的演習。


「我在病房一直戴着口罩,特別注意消毒和防護,沒被傳染。同病房的另一個媽媽,也是照顧患肺炎的女兒,不戴口罩,結果就被傳染上肺炎。」秦女士說,回想起來,當時自己就像經歷了一場新冠肺炎疫情的預演。


孩子出院回到家做過一段時間霧化治療,後來返校上課,沒多久就放寒假,春節前新冠疫情就來了。


當時疫情防控很緊張,過了春節沒開學,大蕊整個高一下學期一直在家上網課。秦女士發現,女兒上網課學習狀態很差,「她在電腦上一邊開着網課窗口,一邊開着窗口追劇、看網絡小說。」


秦女士跟貓捉老鼠一樣不定時檢查,但也不能每天盯着,後來家長開始復工了,沒辦法監控孩子上網課,而上課的老師通過網絡直播,也看不到孩子的學習狀態,孩子在電腦上幹什麼,老師也看不到。


「對大多數孩子來說,學習不是什麼快樂的事,是需要良好的環境和有人督促的,除了極少數自制力很強的學霸,不受外界干擾,大多數孩子沒有那麼強的自制力,即便是成年人,面對電腦坐一天也很枯燥,更別說家裡也不是學習的環境。」秦女士說。


別怪他們沒考好,這屆疫情下的高考生太難了 - 天天要聞

上網課要配好各種設備,有獨立安靜的房間

圖源:圖蟲創意


高一結束後,因成績下滑,大蕊從實驗班調整到該校其他班,不過她也並不是唯一的,同年級不少跟她一樣中考成績很好的同學,上了半年網課後成績大幅下滑。


除了學習成績下滑,秦女士還發現疫情後女兒不愛運動了,原本初中時體育成績很好,但被疫情封控幾個月後,整天坐在家裡上網課,導致身體迅速變胖,精神萎靡,也開始出現失眠、焦慮的狀況。「僅過去一年,初中時身材健美、精神抖擻的女兒就變得頹廢了。」


大蕊整個高一下學期都在家上網課,高二也上過一段時間網課,到了高三疫情又嚴重了,斷斷續續上網課。


「最關鍵的時期是高三下學期,就一模前在學校學了一段時間,一模後北京疫情嚴重,海淀區不少小區被封控起來,我們就一直在家上網課。」


秦女士說,今年四月因為小女兒的老師確診了,小女兒成了密接,她和大女兒大蕊是次密接,她帶着小女兒去酒店隔離,大蕊在家居家隔離,等大蕊居家隔離結束返校,剛上沒幾天課,所有學生都被要求回家,從那時起持續上網課,一直到高考。


秦女士說,這屆高中生三年來多次被封控、隔離,像大蕊這樣自學能力差、自制力不好的孩子很吃虧,如果是正常的三年課堂學習,最後的高考成績不至於這樣低,多考四五十分完全是正常的水平。


別怪他們沒考好,這屆疫情下的高考生太難了 - 天天要聞

居家學習效率低效果差


高考成績不太理想,大蕊想復讀,秦女士勸她先上個家門口的普通大學,然後再通過讀研提升,這也是一條路,不必糾結一時的失敗。


她也勸自己,受疫情影響,很多事要看開,不能一味怪孩子不好好學,網課確實代替不了課堂學習。


大蕊告訴偶爾治癒,她覺得網課效率很低,上網課的時候同學們都盼着開學。還有的老師年紀較大,搞不清楚怎麼操作網課軟件,老師那邊老出問題,學生們也干著急。


網課沒法跟老師面對面,有些問題不能馬上交流,也沒有課堂上學習的氛圍,感覺效率很差,聽一天網課大腦木木的,而且人在家裡都比較懶散,很容易鬆懈。


疫情稍穩定了,父母去上班,大蕊一個人在家上網課,每天很悶,老走神兒,也會在網上干點別的事,其實很多同學都這樣,有時老師叫人回答問題,喊半天也無人應答,那個同學都不在電腦跟前。等學生回來,就說老師我的網卡了,老師也沒辦法查是網卡了還是學生溜號了。


大蕊說,這幾年被疫情折騰確實很影響學習。尤其臨近高考了,北京疫情又嚴重了,那些天學校的通知也幾次臨時改變,一會兒通知能到學校,一會兒又通知不能去,很崩潰,學生和家長是在慌亂、煩躁中度過的。


每個高考生都有很多複習資料,有電子版也有紙質的,突然通知不能去學校的時候,很多學生資料都還在學校里,又得聯繫人挨個送出來,混亂。那可是高考前最關鍵一個月,學生本來心裏就壓力極大,又被疫情折騰,每天對着電腦刷題,學習效果差太多。


陝西省某地級市的文文與大蕊看法一樣,網課學習效果比課堂學習差很多,而且她身邊的朋友還遭遇了網絡暴力問題。


文文記得,高一開始上網課時經常卡頓,屏幕卡半小時不動,那時學校和老師都沒準備好,直播的軟件效果也挺差,軟件總是在調試,浪費了她們很多時間,只能看回放。


數學老教師講課很好,同學們也很喜歡他的課,但他對直播授課軟件不熟練,老是出故障,老師也急的冒火,有時乾脆跑到學校,讓學校的人協助,有時要兒子幫著錄播。可想而知,老師的內心也是崩潰的。


文文今年高考成績超過陝西一本線幾十分,這個成績也不時很理想,但她和父母商量後,還是按原計劃,準備填報西安一所大學的醫學專業。


文文說,其實網課剛開始時,同學們還覺得新鮮,但後來大家一交流,發現很難學進去,「對十七八歲的孩子來說,網上有太多好玩的東西了,在家裡又沒人監督,就開始玩,非常容易走神兒。」


對女兒的成績,文文的媽媽有些遺憾,三年的高中生活中,斷斷續續好幾次居家上網課,有時突然的封控都對孩子心理也是考驗。


因為家長要上班,孩子在家沒人監督,有時回家發現孩子在看回放,原來直播網課因故障看不了。也發現過孩子上網課干別的事,「別說孩子,現在成年人手機上癮、短視頻上癮的太多了,太難控制了,孩子更缺乏自控力。」


同樣,大蕊媽媽秦女士也有遺憾。


「三年高中,接近一年半在家上網課,孩子學習成績太受影響了。」秦女士說,如果沒有這個疫情,孩子能正常的上課,有老師的嚴格監督,按她中考的優異成績和學習習慣,不至於高考這麼差。


別怪他們沒考好,這屆疫情下的高考生太難了 - 天天要聞

衡水某中學高考前的百日誓師大會

圖源:圖蟲創意


河北名校衡水中學的小志今年高考成績 580 多分,他的媽媽認為,受疫情影響,孩子的分數還是考低了,這三年來,在這所河北著名的高中上了一年多的網課,兒子成績有所下降,從班級10 名內下滑到 20 名左右。


如果再多考十幾分,小志可選擇的 985、211 名校就多了,而且可以挑選名校的醫學、生物、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熱門專業,但僅超 580 分一點,正好卡在一個不高不低的分數區域,想挑心儀的專業只能選二流的大學。


小志從初中就離家到衡水住校,六年苦讀,一家人聚少離多。進了高中,高一下學期都在家上網課,高二上學期只在學校上了一個月,又因疫情回家上網課。


衡中老師很負責,孩子在家跟在衡中一樣作息、課程安排,課程非常緊張,一節課連着一節課,每天從早坐到晚,家長看着孩子也累。


今年春節後開學延遲,小志返校那天是高考前100 天宣誓。之後老師和學生都封閉起來,家長 100 天內也不能見孩子,小志媽媽說支持這樣做,這最後一百天就要拼一把。


小志媽媽也認為,孩子高中三年趕上疫情,挺吃虧的,還想着國家會考慮疫情影響了學習,高考出題會容易一些,沒想到比預想的還難。


2020 年 5 月 7 日人民日報海外版在《網課熱的冷思考》中提出,家裡的電子設備孩子敞開了用,就像孫猴子看守蟠桃園,家長則變成了大齡書僮;剛開始上網課時,家裡「雞飛狗跳」,幾乎崩潰……艾媒諮詢針對在線教育的一項調查顯示,55.3%的受訪者認為,疫情防控期間線上教育的預期效果比在學校學習時差。對比課堂在校教育,學習氛圍差以及學生專註程度低被認為是線上教育的最大短板。


幾位家長均對偶爾治癒表示,這屆高中生趕上疫情,學習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進而高考成績下滑,算是很「吃虧」的一屆。


其實各行業都受到疫情的影響而遭受各方面損失,受今年上半年暴發疫情後,上海的高考也推遲了一個月,延後到了7 月 7 日到 9 日,目前的上海考生,還在悶熱的天氣中煎熬着學習。


別怪他們沒考好,這屆疫情下的高考生太難了 - 天天要聞

高中生的學習成績受到疫情影響

圖源:圖蟲創意


別怪他們沒考好,這屆疫情下的高考生太難了 - 天天要聞

家庭關係緊張吵架變多


文文告訴偶爾治癒,除了網課學習效果不好,另一個問題是因為疫情長時間居家,和父母的摩擦、爭吵很多。


一家人長時間困在一個房間產生很多矛盾,很多生活細節被放大,父母每天盯着她的學習,一遍遍催促、挑剔,導致她心情煩躁,免不了因為小事爭吵,家庭關係變得緊張、充滿矛盾。


這種現象正是今年 5 月人民日報海外版《疫情之下,如何守護心理健康「綠碼」》中所報道的,報道中北京安定醫院臨床心理中心病房主任、副主任醫師劉競認為,疫情期間居家網課學習成為了學生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於線上上課,不少學生缺乏自控力,沉迷於手機,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效率降低,導致成績下滑,進而誘發和父母之間的親子衝突。有少部分學生出現厭學、焦慮、抑鬱等情緒困擾,甚至出現自傷及輕生風險。


秦女士對此感受同樣頗深,三年來近一年半時間孩子居家學習,期間不知吵過多少次,家庭關係也變得緊張,孩子還很委屈。


大蕊告訴偶爾治癒,班上同學居家學習時,經常會跟家長吵架,這已是普遍現象,同學之間也交流過,疫情把全家人都封在一個屋子裡,學生會遭受父母每天 24 小時的挑剔、訓斥,而因為孩子的學習,父母之間也會發生爭吵。


除了家庭關係變差,高中生不受控的上網還帶來的其他問題,文文告訴偶爾治癒,她兩個初中時的女同學,分別在另外兩個高中就讀,因所有高中生都大量時間使用手機、網絡,就有一些學生在網上通過微信群、QQ 等組團攻擊、網暴同學,把校園霸凌從線下轉移到了線上,最終導致這兩個女同學心理出了嚴重的問題,一個休學、一個退學。


「我知道以後是很震驚的,從沒想到網暴就發生在我身邊,而且是很隱蔽發生的,網絡能給人造成這麼大的傷害,我以前也是從沒經歷過。」文文說。


別怪他們沒考好,這屆疫情下的高考生太難了 - 天天要聞

疫情下的高考,考生要經受多重考驗

圖源:圖蟲創意


別怪他們沒考好,這屆疫情下的高考生太難了 - 天天要聞

考生家長更焦慮


不少考生反映今年高考試題難度大。


文文說,在考場上就有同學崩潰了,開始哭,出了考場她也看到過好幾個考生在路邊哭。


不少同學說,今年高考比預想的要難,「直接給分的題取消了,大題難度增加。」


大蕊考完後覺得物理、生物還不算難,但感覺化學比較難,很多同學考完化學都感覺很難。


在大蕊媽媽秦女士看來,大蕊語文考砸了是心理問題,考語文時,有一道題是填一句詩詞,大蕊背過很多次但考試時就是想不起來了,她糾結這個只有 1 分的題,導致整個語文考試出了問題。


秦女士為了給女兒打樣,曾跟女兒一起比賽做一模的語文試卷,「我一個半小時就做完了,中間還做了飯、開了電話會議。」


秦女士希望用這種言傳身教的方法讓女兒掌握做題的思路和方法。但秦女士每天事無巨細的學習上生活上的安排,也讓母女關係一度很緊張,女兒反感事事被安排。


文文媽媽也曾一度焦慮得整晚睡不着。


高一時女兒上網課,成績下降,但她和丈夫要上班,沒法在家監督孩子學習。


高三要開學了,孩子還在家上網課,文文媽媽等家長着急,想着高三這一年可耽誤不起,一起找到學校,要求儘快讓孩子們回學校,但疫情防控政策不允許,只能繼續上網課,直到全市防控政策改變了,學生才被允許返校。


為避免被傳染和密接,文文父母不敢去超市、商場,每天在路邊攤位買肉買菜,必須出差時開車去,不坐高鐵、飛機,朋友聚會一概全免。


去年,文文媽媽曾接觸過幾位從西安來的朋友,緊接着西安就暴發了疫情,「我一下子着急了,趕緊做核酸,還找酒店自行隔離,西安朋友也連續多日做核酸,所幸我們都是陰性,我們都鬆了一口氣。」


距高考還有一個多月時,文文媽媽被派到縣裡洽談一個業務,結果臨時接通知要保持「靜止狀態」,那一夜她焦慮得睡不着,擔心因自己成為密接或被傳染而牽扯到女兒也被隔離,影響女兒高考。


好在第二天早晨解除了風險,嚇出一身冷汗的她,回到單位就跟領導請求,這一個月不要再派自己外出了,等孩子高考完了派什麼艱苦工作都行。領導也通情達理,那一個月就沒再安排她外出的工作,讓文文媽媽安心在辦公室,保證了女兒無接觸風險直到順利高考。


(為保護受訪者隱私,文中人物均為化名。)


撰文:李華良

監製:李晨

首圖來源:圖蟲創意


Tips


如果您有與醫療健康相關的線索

或與疾病、衰老、死亡有關經歷

歡迎投稿給我們

郵箱:[email protected]


別怪他們沒考好,這屆疫情下的高考生太難了 - 天天要聞

教育分類資訊推薦

這組照片太難得了!上世紀高考現場,居然是這個樣子的 - 天天要聞

這組照片太難得了!上世紀高考現場,居然是這個樣子的

對於普通人來說,高考就相當於一個分水嶺,有太多的人將希望寄托在了高考那場考試之中,所以每年在高考那兩天的時候,孩子和家長都會緊張。不過要是上一個不太好的大學,也只是比普通人稍好一些而已,然而在上個世紀的時候,高考真的能夠讓一個人的人生實現翻
姜萍:在專科學校自學偏微分方程,她的數學天賦從何而來? - 天天要聞

姜萍:在專科學校自學偏微分方程,她的數學天賦從何而來?

一、初識數學的魅力中學時期,數學對於我而言猶如熠熠生輝的光輝,指引着我在學術之路上前行。荊棘叢生的數學問題,對其他同窗來說可能是無法逾越的鴻溝,然而於我而言,卻是探索求解的寶藏。這份獨特能力使我感到欣喜又略帶迷茫,儘管家長和教師反覆告誡我要
17 歲中專女生自學全英文版偏微分方程,在阿里數賽中突圍而出 - 天天要聞

17 歲中專女生自學全英文版偏微分方程,在阿里數賽中突圍而出

本尊為姜萍,專註於時裝設計研究。數學深奧美妙令我痴迷。自初中起,這一熱愛便悄然生根發芽。隨着學識增長,常規數學課堂已無法滿足我求知慾。故此,我期待更深層次地鑽研數學,使自身在探尋之路上愈發堅定不移。自踏入中學校園後,本人數學才華獲得知名數學
啟動直升碩士項目!港中大(深圳)與哥倫比亞大學開展合作 - 天天要聞

啟動直升碩士項目!港中大(深圳)與哥倫比亞大學開展合作

近日,香港中文大學(深圳)與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簽署協議,雙方將在人才培養、青年交流和師資互訪等方面開展全面深入合作。根據協議,港中大(深圳)與哥倫比亞大學工程學院互為彼此所在國的主要戰略合作夥伴,共同致力於推動實現中美高等教育友好合作的美好願景。通過協商,兩校將在工程和應用科學各個領域開展本科和研究生...
17歲中專女生爆火!會被大學破格錄取?她參加的數學競賽什麼來頭? - 天天要聞

17歲中專女生爆火!會被大學破格錄取?她參加的數學競賽什麼來頭?

17歲天才少女姜萍火了在阿里巴巴全球數學競賽(簡稱阿里數賽)決賽名單中,她以93分的高分名列第12位,也是首位闖進決賽的中專生。她的排名前後均來自北大、清華、劍橋等世界名校。不少高校拋出橄欖枝浙大教授:歡迎來浙大!在入圍結果公布後,江蘇大學發佈微博稱:「歡迎報考,來江大和你的老師做校友」。同濟大學發博祝賀...
今年省內招收120名本科生!深圳理工大學主校區迎來首場校園開放日 - 天天要聞

今年省內招收120名本科生!深圳理工大學主校區迎來首場校園開放日

6月15日,深圳理工大學(簡稱「深理工」)推出主校區開放日活動。據介紹,今年,該校將在廣東省內招收首批120名本科學生,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大類招生,所有學生入學一年後可根據興趣自由選擇專業,可選專業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神經科學、生物技術、藥學、生物醫學工程等6大特色本科專業。由於深理工是第...
100%就業率背後的教育奇蹟,三分之一學子選擇升學的深造之路 - 天天要聞

100%就業率背後的教育奇蹟,三分之一學子選擇升學的深造之路

在當今競爭激烈的就業市場中,一所高校能以其畢業生就業率達到近100%,無疑是令人矚目的成就。更為引人注目的是,這所學校中有超過三分之一的學生在完成本科學業後選擇繼續赴國內外深造。這一現象不僅反映出該校的教育質量與影響力,也揭示了當代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