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轉」與「打破」的人生很酷|畢業 · 我們

2022年06月29日00:34:32 教育 1332

「反轉」與「打破」的人生很酷|畢業 · 我們 - 天天要聞

頭枕宇宙星河,心繫人間理想

在這又一個離別的季節

滿懷着不舍與惜別

畢業生們踏上了新的征程


Hey!我們邀你駐足回眸

聽年青人們講述自己的故事


「 畢業特輯 」

第三期


2022屆復旦大學MBA項目畢業生 蔣毅棟

2022屆復旦大學IMBA項目畢業生 潘張婷

2022屆復旦大學Aisa MBA項目畢業生 孫亞平



穿越疫情的學習之旅充滿力量

「蔣毅棟」

「反轉」與「打破」的人生很酷|畢業 · 我們 - 天天要聞

2022屆復旦大學MBA項目畢業生


「新篇章」與「新角色」


「一次答辯,將兩年半的學習和成長濃縮成一個圓滿的句號;一聲啼哭,翻開了人生的新篇章,從此開始了為人父母的新身份。」


畢業於電子商務專業的蔣毅棟,趕上了國家大力發展電商的黃金時期。踏入職場後他從事着與中後台決策支持相關的分析工作。2016年,由於公司業務需要,他從一名「幕後」的分析人員被調派為「一線」的VP業務助理。懷着緊張、興奮的心情,蔣毅棟打開了職場新世界的大門。2018年5月,他走進了復旦MBA項目的宣講會,「我當即選擇了報名,如今看來,這是一次非常正確的決定。」

在畢業之際回望這段求學經歷,蔣毅棟無比感慨:「復旦MBA的課程全面而深入,涵蓋了財務、人事、市場戰略、金融等多個領域。這種知識體系的建立對我而言是十分關鍵的,讓我在接觸各類不同的商業項目時有了更大的底氣。」

得益於學院組建的醫療健康俱樂部,蔣毅棟在聽了多次講座和校友分享後發現,伴隨着醫藥領域新政策的不斷出台與落地,順勢而起的相關新興行業里正湧現出越來越多的新模式、新業務,而這一觀察也進一步激發了蔣毅棟想要跳出舒適圈的決心。臨近畢業,他毅然選擇跳槽到一家跨國葯企,希望以此探求更多行業機會,同時也發掘自身更大的潛力。

「反轉」與「打破」的人生很酷|畢業 · 我們 - 天天要聞

除了工作角色上的轉變外,蔣毅棟還收穫了家庭角色上的更新。2021年末,他在朋友圈分享着心中的喜悅,從此開始了為人父母的新身份。因為疫情隔離的緣故,「宅家」的蔣毅棟趁着「足不出戶」的機會,正在學習成為一名合格的奶爸。儘管不得不面對因經驗不足而產生的各種不便,但他依然樂在其中。蔣毅棟十分認同一句話——「哪有什麼平衡工作和家庭,無非是家人的包容和理解。」他也希望能夠藉此機會,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表達對於家人的感恩。


「局中人」與「抗損力」


「管院於我,更像是一面旗幟。除了技能上的學習之外,我在這裡獲得更多的是在長期方向性或思維方式上的改變。這段學習生涯讓我積累了更多應對不確定環境的能力,這些都是彌足珍貴的。」


作為此次上海疫情的「局中人」,蔣毅棟將這段時期的隔離生活看作是一次「反脆弱」的挑戰。「疫情帶來的影響將會是長期的,我們唯有不斷地、持續地去觀察和分析,嘗試探索下一個階段的發展趨勢,同時去接受可能發生的任何變數。」 為了應對挑戰,提高自身的「抗損害」能力變得尤為迫切。

蔣毅棟堅持不定期地與同事、校友展開線上的交流學習,希望跳脫已知領域、規避未知的風險,在社會層面發掘更多可能性,獲得持續成長。求學期間,蔣毅棟結識了許多各行各業的校友,坦誠相待的交流讓彼此的友誼逐漸深化,也碰撞出更多啟發,「這些都是我在學習之餘收穫的『隱性財富』。」

距離蔣毅棟結束MBA論文答辯至今,已有近半年的光景,但這段特殊的求學經歷對於他的影響卻仍在繼續。每當遇到困惑時,蔣毅棟總會不自覺地關注復旦管院,看看學院最近的動向,關注學院正在努力的方向。在他眼裡,母校復旦管院就是自己人生的「風向標」:他總是可以從學院了解到當下的社會發展狀況,然後以更宏觀的視角去重新審視自己的事業,去把握下一階段的重點。

從職場回到校園已經不易,頂着疫情反覆的壓力潛心向學更是難得。總結自己就讀MBA的心路歷程,蔣毅棟希望學弟學妹們能珍惜和利用校園的各類資源,以百分百的投入去享受這段學習之旅,讓每一分時光都產生價值。「我期待有更多同學能從復旦管院獲得前行的力量,相信我們終將獲得洞見未來的智慧,突破迷霧向夢想出發!」




打破「歲月靜好」,發現更遠處的風景

「潘張婷」


「反轉」與「打破」的人生很酷|畢業 · 我們 - 天天要聞

2022屆復旦大學IMBA項目畢業生


為夢想跨界「出走」


「我希望自己的職場和人生擁有更多『反轉』和『打破』,而不是一眼就能看到盡頭。」


在復旦國際MBA項目的學生中,擔任1班班長的潘張婷算得上是一個比較「另類」的存在。不同於很多職場人在重返校園時都抱有清晰的訴求、或是以明確的目標為導向,潘張婷所追求的,很大程度卻在於「變化」本身

潘張婷本科的4年是在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度過的,此後,俄語專業的她還曾到俄羅斯留學過一段時間。剛剛步入職場時,潘張婷從來不曾想到,語言文學背景的自己會在「機緣巧合」之下,進入到一個完全陌生的金融領域。

「當時中國銀行全面拓展海外支行業務,也招聘了很多小語種工作人員,而俄語恰好入選了銀行的小語種專項計劃。」潘張婷就這樣成為了中國銀行的一名員工,並在接下來的日子隨着行內崗位變動,再一次「機緣巧合」地調回了家鄉溫州

潘張婷在溫州工作了6年,在她看來,這是舒適且「平淡」的6年。但可以一眼望到頭的職業路徑卻令她倍感焦慮。2018年,期望能夠看到更大世界的她經過反覆權衡之後毅然選擇辭職,孤身一人來到上海。

初到上海,潘張婷還沒來得及去感悟這座城市的底蘊和活力,就已經加入到求職大軍中,並最終在一家公司財富管理的崗位上開啟了全新一頁。


融入復旦就融入了上海


「我早上從8點到12點基本都在上課,下午會去圖書館學習或者和同學們組織小組討論;晚上吃過晚飯之後再開始一輪自習,間或抽出一、兩個小時去處理一些學校的相關事務。」


談到這次在職場打拚8年之後的重返校園,她不僅分享了關於自我提升、拓寬人生「邊界」的想法和一些很真誠的職場規劃,還着重提到了一個詞:融入。 「融入復旦,就是真正地融入了上海。」

入學伊始,潘張婷便感受到了課業帶來的壓力。她直言在項目的第一年,自己幾乎又找回了在高三時的狀態。

用心都藏在細節里。潘張婷此前的住處距離學校比較遠,入學後,她特意換到管院附近租住,以方便參加學院的一些公開課、學術講座和其他活動。相比於住得遠的同學要面對的通勤成本和種種不便,「隨時回校」這一優勢無疑為潘張婷拓展出了更大的學習空間。

「反轉」與「打破」的人生很酷|畢業 · 我們 - 天天要聞

在兩年的管院生涯中,潘張婷擁有一個令她倍感自豪的頭銜:班長。在那些和同學們一起笑、一起鬧、一起成長的日子裏,生活的底片上彷彿又重新映照出青春的色彩。

在復旦管院這個充滿可能的嶄新舞台上,潘張婷「邂逅」了很多個不一樣的自己:她是管院「俱樂部發展促進委員會」的一份子;她也是一名志願者,在管院很多大型的論壇、講座的前期準備工作和活動進程中,都能夠看到她忙碌的身影;她更是一個傳揚聚勁精神、並踐行「相信同行者的力量」的傳承人,用自己的所學所悟向新來的學弟學妹分享對於自我認知和探索的寶貴體驗。


優秀,不確定中的確定


兩年的疫情為整體的求職環境增加了更多的不確定性,但她相信,無論什麼時候,「優秀」都是每個人最牢固的保障。


畢業前,就在潘張婷進入論文準備階段後,疫情所帶來的種種不便進一步凸顯了出來:因為封控,她只能在家裡用VPN接入的方式完成論文,而BloombergWIND等一些適用的金融數據終端又都是與學校機房的計算機綁定的;無法去圖書館查閱資料、在圖書館的學術氛圍中撰寫論文。對此潘張婷的總結是「只要能想到的困難,基本上全都遇到了」

但回頭來看,這一路的不易又何嘗不是另一種磨礪?眼下疫情尚未結束,但一年一度的求職季還是準時到來,潘張婷也又一次加入到線上求職的隊伍中。兩年的疫情為整體的求職環境增加了更多的不確定性,但她相信,無論什麼時候,「優秀」都是每個人最牢固的保障。「我現在已經拿到了幾家公司的offer,所以緊迫感不是很強,可能還要考慮一下再做出選擇。」




畫出一道「硬核轉型」的完美弧線

「孫亞平」

「反轉」與「打破」的人生很酷|畢業 · 我們 - 天天要聞

2022屆復旦大學Aisa MBA項目畢業生


三地求學,突飛猛進的蛻變


「疫情讓我感到活在當下是最重要的。你永遠都不知道明天會怎樣,有想法就要去實現。」


「我就是個工作狂,一工作起來就異常執着。」電話那頭孫亞平的爽朗、利落,令人印象深刻。本科畢業後就進入銀行工作的孫亞平,在一路高歌猛進的過程中,卻意外地突然遭遇了一次健康危機,這令她不禁開始思考自己「究竟希望擁有怎樣的人生?」帶着這樣的問題,她選擇重返校園求學,在專業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最終成功從金融跨界醫療,實現了期待已久的職業轉型。

談及求學的初衷,孫亞平笑言是因為「不喜歡一成不變的工作和生活」,想要不斷發掘自己的潛力。「我原本想出國念書,但放心不下家人和孩子。而復旦管院S3 Aisa MBA項目卻能讓我不出上海,接受國際化的管理教育,我立刻就被它吸引了。」在孫亞平看來,全英文的授課、國際化的教研資源,都有助於她對亞洲經濟產生深刻的理解,並且練就敏銳的把握能力。「在三所學校展開聯合學習,還讓我有種『一舉三得』的感覺!」

雖然遭遇新冠疫情的影響,求學過程一波三折,但孫亞平卻認為自己很幸運地把握到了項目提供的資源和機會。入學的第二學期,她與班級里的其他兩位女同學一起赴韓國首爾高麗大學進行了一個學期的深造。「因為疫情的關係,我們只能在宿舍里隔離上網課。但學到新知的快樂沖淡了每天的焦慮和壓力,最終我們還是平安地回來了。」

「反轉」與「打破」的人生很酷|畢業 · 我們 - 天天要聞


從首爾回國後,孫亞平只休息了一個月,就馬不停蹄地奔赴新加坡國立大學展開另一段學習生涯。上海、韓國、新加坡,輾轉三地精彩又豐富的學習之旅,讓孫亞平收穫滿滿:在國際化的課堂上,她不斷強化和擴充着專業知識,也在深入探究的過程中增強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原本被行業和崗位所「束縛」的視野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拓展:「以前我在銀行工作根本接觸不到供應鏈方面的知識,注意力都集中在了客戶身上;但是自從學會了產業鏈上下游的交叉驗證,我們學會了以多維度的視角和觀點去看待行業,並從中提煉出最契合投資主線的邏輯和判斷。


變換思維,找到熱愛的方向


她用「熱情似火、包羅萬象、自由平等」這三個詞來形容學院帶給她的深刻感受。「在這裡求學,是一種難能可貴的享受。」


上海疫情期間,面對不確定的未來,孫亞平不僅沒有荒度時間,反而順利地完成了線上實習,最終收穫了一份醫療行業的工作機會。

面對危機,她總是能夠快速轉變思維、調整心態,從而抓住機遇,不失時機地促成事業人生的飛躍。更重要的是,在疫情期間收穫的全新工作經驗讓她看清了自己真正的興趣所在。「我覺得醫療衛生事業是造福人民的事業,關係人類的切身利益和千家萬戶的幸福安康,也與經濟社會和國家民族的未來息息相關。」此時的她,已下定決心告別金融業,深耕醫療行業,在全新的領域創造價值。

眼下,孫亞平即將再度離開校園回到職場,心中充滿了對復旦管院的留戀和不舍。

「反轉」與「打破」的人生很酷|畢業 · 我們 - 天天要聞

「每次碰到什麼難事,我都能獲得來自同學前輩、學院老師的指點。這份熱情與關愛,讓我永遠難忘。」在孫亞平看來,學院的老師們學貫中西、知識廣博,學生俱樂部舉辦的活動各種各樣、精彩紛呈。同學之間、同學與老師之間都可以充分交流,「無論名頭多麼大的教授,你都可以直接去找他們聊天。」這種自由平等、包容開放的氛圍充分展現出「以學生為中心」的特點。

對於尚未畢業的學弟學妹們,孫亞平給出了看似「矛盾」的建議:她希望大家做到「多想但又不多想,快准狠但又不快准狠」。也就是說,無論做什麼決定,都要三思而後行,力求讓自己更加客觀全面。制定行動戰略和做決策的時候要快速出擊,可對待朋友或者對手卻要始終抱有「溫柔而堅定」的態度和立場

教育分類資訊推薦

5月10日要聞速覽 - 天天要聞

5月10日要聞速覽

要聞速遞擬錄取!重慶23名學生保送清華北大近日,重慶市教育考試院官網有消息顯示,根據2024年重慶市普通高等學校保送生擬錄取名單公示,全市共23人獲得清華北大保送資格。在擬保送清華北大的23人中,巴蜀中學有9人、重慶一中7人、重慶一外4人、
2023年高校綜合評價分數線及各省綜合評價招生院校名單! - 天天要聞

2023年高校綜合評價分數線及各省綜合評價招生院校名單!

今天為大家匯總了2023年全國多所高校綜合評價分數線及各省綜合評價招生院校名單,小夥伴們快來了解一下吧~2023年高校綜合評價分數線如下- 面向全國多省市招生的院校 -- 面向北京招生的院校 -- 面向上海招生的院校 -- 面向廣東招生的院
打造人民的終身美育學校——三亞市群藝館2024年文化館服務宣傳周系列活動正式啟動 - 天天要聞

打造人民的終身美育學校——三亞市群藝館2024年文化館服務宣傳周系列活動正式啟動

5月20日至26日是全國文化館服務宣傳周,為提升行業影響力,讓更多市民群眾走進文化館享受公共文化服務資源,19日上午,由三亞市旅文局指導、三亞市群藝館主辦的2024年文化館服務宣傳周暨三亞市群眾藝術館文化藝術人才專家庫授牌儀式,在三亞市群藝館一樓演藝廳舉行。當日上午,主辦方首先為出席授牌儀式的68名專家學者頒發...
澳大利亞留學保錄取丨你不可不知的優勢密碼!你心動了嗎? - 天天要聞

澳大利亞留學保錄取丨你不可不知的優勢密碼!你心動了嗎?

當談及海外留學,你是否也對那片遙遠的南半球土地心生嚮往?澳大利亞,這片充滿陽光與活力的國度,早已成為無數學子追夢的聖地。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澳洲留學,探尋其獨特的魅力所在!01、頂尖的教育質量,孕育傑出人才澳洲的教育質量在全球享有盛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