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秋季新學期
一大波教育政策將正式實施
趕緊來看看!
1.實施義務教育的公辦校不得舉辦民辦校
5月14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簽署國務院令,公布修訂後的《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以下簡稱《條例》),自2021年9月1日起施行。
《條例》(第二章第七條)具體內容中明確:
實施義務教育的公辦學校不得舉辦或者參與舉辦民辦學校,也不得轉為民辦學校。其他公辦學校不得舉辦或者參與舉辦營利性民辦學校。
公辦學校舉辦或者參與舉辦民辦學校,不得利用國家財政性經費,不得影響公辦學校教學活動,不得僅以品牌輸出方式參與辦學,並應當經其主管部門批准。
公辦學校舉辦或者參與舉辦非營利性民辦學校,不得以管理費等方式取得或者變相取得辦學收益。
2.義務教育學校課後服務「5+2」實現全覆蓋
7月13日下午,教育部舉行新聞通氣會,介紹義務教育課後服務和暑期託管服務工作有關情況。教育部基礎司司長的發言明確:今秋推行一校一案課後服務,推行課後服務5+2模式。
會上具體提出:
課後服務要全面覆蓋,各地各校要從實際出發,「一校一案」制訂完善課後服務具體實施方案,確保今年秋季開學後實現義務教育學校全覆蓋,並努力實現有需要的學生全覆蓋。
學校要廣泛深入宣傳課後服務實施方案和服務特色,使家長、學生充分了解有關安排,積極引導有需要的學生自願選擇參加課後服務。
課後服務要保證時間,推行課後服務「5+2」模式,即學校每周5天都要開展課後服務,每天至少開展2小時,結束時間要與當地正常下班時間相銜接。對家長接孩子還有困難的學生,應提供延時託管服務。
3.保護未成年人遠離性侵害
6月1日,教育部舉辦新聞發佈會,時任教育部部長陳寶生簽發了第50號教育部令,頒佈《未成年人學校保護規定》(以下簡稱《規定》)。
該《規定》將於今年9月1日起實施。
《規定》中第三章第二十四條規定: 學校應當建立健全教職工與學生交往行為準則、學生宿舍安全管理規定、視頻監控管理規定等制度,建立預防、報告、處置性侵害、性騷擾工作機制。
學校應當採取必要措施預防並制止教職工以及其他進入校園的人員實施以下六類行為:
圖片來源:教育部官網《未成年人學校保護規定》
4.保護未成年人遠離欺凌
《未成年人學校保護規定》明確了欺凌的概念,要求學校應當定期針對全體學生開展防治欺凌專項調查,對學校是否存在欺凌等情形進行評估,並歸納了侵犯身體、侮辱人格、侵犯財產、惡意排斥、網絡誹謗或傳播隱私等以下五類欺凌行為:
圖片來源:教育部官網《未成年人學校保護規定》
此外,今年6月1日,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正式施行。《未成年人保護法》附則中對校園欺凌做了定義,叫「學生欺凌」。
圖片來源:《未成年人保護法》
《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三十九條專門對學生欺凌怎麼防治做了規定,比如建立防控機制;對教師、學生進行防控校園欺凌教育和培訓;加強家庭教育指導;聯合社會力量共同做好防治校園欺凌工作等。
對於學生欺凌,學校應當建立對學生欺凌、性侵害、性騷擾行為的零容忍處理機制,切實保護未成年人安全。
5.禁止公開學生的考試成績與排名
教育部政策法規司負責人就《未成年人學校保護規定》答記者問,其中解答了有關「《規定》主要保護學生的哪些權益」等問題。
《規定》要求,
圖片來源:教育部官網《未成年人學校保護規定》
6.禁止手機帶入課堂
《未成年人學校保護規定》與「五項管理」的要求也逐項進行了銜接。其中規定學校對手機管理的權限,明確規定
圖片來源:教育部官網《未成年人學校保護規定》
此外,《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七十條對手機等智能終端產品的使用作出要求:
7.學生課間休息的自由不容侵犯
《未成年人學校保護規定》發佈了中小學生課間「休息令」:
第八條 學校不得設置侵犯學生人身自由的管理措施,不得對學生在課間及其他非教學時間的正當交流、遊戲、出教室活動等言行自由設置不必要的約束。
圖片來源:教育部官網《未成年人學校保護規定》
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曾對1908名中小學生家長進行過一項關於「課間十分鐘」的調查:
調查顯示,77.2%的小學生課間十分鐘很安靜,初中的比例為69.8%。在小學,課間可能變成了「不出教學樓」「不能跑跳」。在中學,課間總是拖堂,直接就連到了下節課。大多數學校還都安排了課間值日生,最重要的工作是制止同學們喧嘩、跑跳、打逗。
該條措施的實施,一方面是為了緩解中小學生的「負擔」,另一方面也彰顯了國家全面推動「素質教育」的決心。
8.中小學生定期視力監測信息報送
6月3日,教育部印發《關於做好中小學生定期視力監測主要信息報送工作的通知》,切實落實學生健康體檢制度和視力監測制度。
通知要求,各地教育部門要指導本地學校建立信息報告制度,學校要指定專人負責中小學生視力監測相關信息數據報送工作,依託全國學生體質健康上報系統,每年春季和秋季學期分別報送一次中小學生視力監測結果,春季學期單獨報送,秋季學期與中小學生體質健康數據一併報送。視力監測結果填報數據主要包括中小學生左眼裸眼視力、左眼屈光度、右眼裸眼視力、右眼屈光度。
中小學生視力監測結果數據報送工作從2021年秋季學期實行,今後每學年春季、秋季學期都應分別報送。
來源:現代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