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的全國兩會已經結束了。期間很多代表的建議涉及養老、醫療、教育、就業、住房等民生問題,說出了老百姓的心聲,所以倍受社會各界的關注。在兩會結束之後,又傳來好消息,多項建議有望被採納。而隨着新政策、新福利的到來,老百姓的春天就要來了,未來生活將更加美好,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第一,關於房地產的問題

在今年兩會的政府報告中,就提到了「要穩住樓市」,「持續用力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等一系列的表述,這也為2025年房地產市場政策定下基調。所以,2025年的房價大概率會處於「穩中有降」,不會出現大幅波動的情況。
所以,前些年高位買房的購房家庭可以稍作安心。今年一旦出現房價快速下跌,相關部門還會繼續出台救市利好政策。比如,放開大城市核心區域的限購政策、繼續下調房貸利率,以及降低契稅、增值稅率等等。
此外,在兩會期間,有代表提出:房地產要打組合拳,從住房貸款政策和存量房貸利率上進一步的改革,通過降低存量房貸利率來減輕購房者的經濟壓力。
實際上,現在存量房貸款利率下調幅度比較有限,如果能大幅下調存量房貸利率,則可以減輕之前已經買房的家庭的還貸壓力。要知道,很多之前買房的家庭現在不僅要承受房價下跌的痛苦,還要面對收入減少或失業後,還房貸壓力迅速變大的問題。
第二,營造一個輕鬆的就業環境

現如今,很多企業存在年齡歧視,就是不願意招聘35歲以上的中年人。而事實上,人到中年正好是精力充沛、工作經驗豐富的年齡段。如果企業不願意招聘中年人,則是社會資源的浪費。所以,在兩會期間,有代表提出,通過修改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等方式,消除年齡歧視。預計在兩會過後,相關部門會出台政策,35歲以上的就業歧視問題會逐步得到緩解。
此外,在崗職工也有福了!在今年的兩會上,有代表提出:應實行「888工作制」。提議8小時工作,8小時休息,8小時個人時間。而此建議受到工薪族的好評。根據我國《勞動法》規定,勞動者每天的工作時間不能超過8小時。
但現實卻是,不少企業卻一直在實行「996」工作制,就是每天早上9點鐘上班,晚上9點鐘下班,每周工作6天。這不僅違反了我國的《勞動法》,而且職工由於長期加班加點,疲勞的身體得不到調整,工作效率也大打折扣。
第三,降低繳費標準,提高養老金

在廣大農村地區,農民最擔心的是兩件事情:一個是農民醫保費用年年上漲,從剛開始的10元,漲到現在的400元。這讓本就不富裕的農民感到繳費壓力大。另一個是老農民的養老金收入太低,每個月的養老金只有100多元,不夠維持基本生活開銷。
為此,就有代表提出,降低農民醫保的繳費金額,減輕農民繳費壓力。同時,還有代表提出:把農民的養老金標準逐步提高到500元。這樣既能提高老農民的生活質量,也能讓農民晚年都有一個養老保障。
第四,醫療制度新改革

一直以來,國內醫生的收入都是與所在科室的收入掛鈎,這就迫使醫務人員對患者「過度開藥」、「過度檢查」的現象時有發生,最終導致患者的看病成本持續攀升。為此,有代表提出:應讓醫生的工資和科室收入脫鉤,這樣才能杜絕過度檢查和濫用藥的情況。實際上,醫務人員的收入應該與其提供的醫療服務和醫術水平掛鈎,這樣才能讓醫務人員更加努力提高業務水平。
此外,還有代表表示:應向農民發放醫保券,來進一步減輕農民醫療負擔。實際上,很多農民即使參加了農民醫保,但在大病住院之後,仍要承擔一部分醫療費用。這也會導致一些低收入農村家庭因病致貧。所以,如果給家庭經濟條件較差的農民發放醫保券,這樣就可以減輕其醫療費用支出的的壓力,而這完全是普惠老百姓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