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事萬物,都有它的名號。人事物,皆是如此。在給人取名字的問題上,其實是有很多講究的。也可以說,想要取得一個好的名字,細究下去,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尤其是在過去的舊社會,帶有很多封建思想,各方面的規矩和講究就太多了。
隨着社會的發展變化,我們應該要與時俱進,但是有一些老祖宗的經驗之談,和其中的深刻寓意,是我們必須要繼承下來並發揚光大的。一切事物,學習要學其精神,這才是它的本質,而不是只看表面的形式。老祖宗的說法中,給孩子取名字,要「男不帶天,女不帶仙」,究竟是何意思呢?
做父母的當然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能有出息,因此,部分家長取名的時候就帶有自己對他的期望。比如說在近代,中國人民剛剛翻身做主,成立新中國的時候,就有很多人給自己的孩子取名教「建國」、「建軍」、「建華」等等,就是希望他長大之後,為祖國多做貢獻。
現代社會下依然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希望孩子有一個好的未來。在過去,「天」與「仙」這兩個字為何成了忌諱呢?
因為在古代,大家一年的收成基本是靠天吃飯的,上天是最偉大的,能夠賦予人們一切。所以,一個國家的皇帝稱之為「天子」,九五之尊。如果普通的老百姓的名字也帶「天」字,則認為是對上天的不敬和對皇帝的不恭,這樣就很容易招致災禍。
而過去也只有皇后,才能被譽為「仙女」下凡,是仙女的化身,普通的老百姓是絕對不敢用這個字的。表面上看這是封建固化思想,其實反映出來的就是「老幼尊卑、長幼有序」的基本倫理道德。
你如果不信,用上了這兩個字,放在現代社會來說,好像並無什麼不可。但是「長幼有序」的基本倫常,是一定不能忘記,也絕對不能打破的。
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曾在一次講座中說明了「觀音菩薩」名字的由來。本來是叫作「觀世音菩薩」,因為當時唐朝的皇帝是李世民,為了避諱皇帝名字中的「世」字,所以,也把菩薩的名號去掉了,就改成了「觀音菩薩」。你想想看,連聖賢佛菩薩都是如此的「謙卑」,遵循人道的法則,又何況是我們芸芸眾生,普通大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