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卦》代表人物:
佛陀去舍衛城化緣回來,回到祇樹給孤獨園。天氣異常悶熱,很容易使人昏昏欲睡,此時正是午休的大好時候。佛陀趁着沒有弟子打擾,在菩提樹下,盤膝端坐,精神內斂,完全處於虛空狀態。良久,感覺有人靠近。佛陀微啟雙眼,合什的雙手微微動了一下。聽到有人問道:「世尊!弟子有一問題不明。」佛陀微睜雙眼,說道:「事態萬千,各有其跡,互不干擾,智者覓思。有什麼疑惑,請說。」那人連忙問道:「一劫為多長時間?」佛陀答道:「劫者節也。取其一節,可長可短,可伸可縮。」那人說道:「世尊!弟子還是不明白。能否說得詳細一些?」
佛陀答道:「有那麼一塊長十六里、寬十六里、厚十六里的巨石,每一百年有人用輕紗拂拭一遍,直到將那塊石頭拂平,再也不露曾經有過的痕迹,直到那時,還未到一劫呢!」那人低下頭去,皺着雙眉冥思苦想,剛開始的時候,神色凝重,像是有什麼難解之事盤繞眉間,凝神片刻,表情逐漸放鬆下來,最後笑意露出,向佛陀合什行禮後,悄然而去。佛陀望着他遠去的背影,心知他已有領悟,於是輕合雙眸,嘴角露出一絲淺笑,心道:「有所行、有所動,方求得永恆。」
從以上故事中,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永恆與短暫相互依存,互為條件。沒有短暫就沒有永恆,沒有永恆就沒有短暫,這兩個意念同時存在於人的內心之中。如果用永恆來衡量人生,短暫得可以忽略不計;用短暫衡量永恆,人生可以有百年之長。在時空中,永恆邁着穩重的步伐,悄然地進入到短暫之中。佛法無邊,即是永恆。心念永固,即是永恆。思緒轉換,即是永恆。
每個人都有慧根,筆者願意成為擺渡人,載着您劃向智慧的彼岸!
文章原創:魏忠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