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出門,只要超過十公里,汽車就是主要的交通工具,就算不是上下班高峰期,馬路上的車也很多。而我們知道,開車出行看似是簡單的從一個地點到另一個地點,但這其中有不少該注意的地方。首先不能有違法行為,一旦違章了,既要扣分還要罰款,是額外的支出。其次,是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問題,不發生事故,不撞到別人,也不被別人撞到,這才是最重要的。每次上路都是充滿風險的,這就需要駕駛員有一個良好的駕駛習慣,就可以把風險降低。養成良好習慣是長期且多方面去堅持的,其中反思自己的駕駛行為是進步最快的,具體應該時常反思以下5個問題。
1.反思違規駕駛的代價
做任何違法行為都要付出代價,比如酒後駕駛,無證駕駛,超速行駛等等。在做類似違法行為時,駕駛員知道是違法行為,但依然會去做,這就是沒有考慮後果所致。大部分違法行為不僅僅是會被扣分罰款那麼簡單,其實更重要的是影響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破壞交通秩序。比如你喝了酒還要開車,那麼你就要想如果萬一被抓到了,不僅會弔銷駕駛證和罰款,甚至還有可能被拘留,這個代價是很大的。萬一路上再發生點意外,把行人撞成傷殘,需要承擔巨額賠償,保險公司又不會賠錢,所有的錢都要自己出,損失巨大。這就是違法的代價,做前需要反思。
2.反思自己的心理狀態
不好的心理狀態有三種,一是僥倖心理,二是盲目自大的病態心理,三是路怒。自己知道是違法行為了還要做,這就是跟自己存在僥倖心理有關,認為自己運氣比較好,不會被抓到。還是說酒駕,每天都能查到那麼多酒駕的,一定都是有僥倖心理的,認為距離短,這個點很晚了,或者走的小路,不會有查的,沒想到還是被查到了。類似的違法行為很多,比如在沒有監控的小路口闖紅燈,沒有測速的地方超速等。
盲目自大是認為自己的駕駛技術很牛,任何人都比不上自己,於是開車會橫衝直撞,道路上左右穿插,做出很多危險駕駛行為。還有就是不怕違法的處罰,認為就是違章了,這點處罰不算什麼,這都是盲目自大的病態心理。
路怒大家應該都很熟悉,一點微不足道的小事也會很生氣,於是做出報復對方的行動。路怒的危害比其他心理都大,兩車斗到最好,往往是兩敗俱傷,沒有贏家。
3.反思自己是否有違規操作
那種看似無關緊要的違規操作,其實也是一種不好的駕駛習慣,也會極大影響到行車安全。比如疲勞駕駛,比如開車接打電話、抽煙,甚至不系安全帶等等,類似的違規操作很多。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違規操作,都可能最終導致事故的發生。因此,每次開車後,都應仔細反思自己的操作是否規範,是否存在安全隱患。只有不斷反思,才能及時發現並糾正自己的錯誤,提升駕駛技術。
4.反思駕駛習慣是否良好
駕駛習慣良好,有一個重要指標,那就是看急剎車的頻率,或者急打方向的頻率。一般來說,開車時只要集中精力,眼睛一直盯着前方,大腦沒有胡思亂想,只在分析前方的路況信息,那麼對於很多隱患都是可以提前發現並躲避的,不會發生緊急情況,基本也就避免了急剎車。除此之外,自己回想一下,有沒有做一些讓自己都感覺危險的操作,如果有,說明駕駛習慣不好,需要改進。
5.反思是否尊重了其他車輛或者行人
最常見的就是沒有危險變道行為,自己的變道是否極大影響了他人,如果影響了,說明這是一次不合格的變道,這次是否發生事故,完全掌握在對方手裡。對方踩剎車避讓就不會發生事故,如果不踩剎車,就會撞到你。我們要把安全儘可能的掌握在自己手中,不要掌握在別人手中,每次都指望着別人讓。對於行人,要主動禮讓,哪怕他闖紅燈,哪怕這裡沒有禮讓抓拍,能禮讓就要主動禮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