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夯實電動化、推進智能化、實現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2025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在上,來自政府機構、汽車製造商及科技企業的2000餘名代表圍繞行業轉型升級展開深度對話,這是該論壇首次落戶中原地區。
政策加碼助推產業升級
盛秋平 圖片來源:主辦方供圖
商務部黨組成員、副部長盛秋平在29日高層論壇中透露,2024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首次突破千萬輛關口,出口量跨越200萬輛大關,推動汽車整體出口達641萬輛,同比增長23%。"今年將擴大消費品以舊換新規模,特別國債支持資金提升至3000億元。"
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苟坪宣布將啟動整車央企戰略性重組計劃,通過整合研發製造資源打造世界級汽車集團。
陳清泰 圖片來源:主辦方供圖
在3月28日舉行的國際論壇上,工業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長蘇波指出,油電轉換進入重大轉折期,推動燃油車資源充分利用迫在眉睫。
蘇波認為,經過10餘年快速發展,我國新能源汽車已進入需求牽引的全面市場化發展新階段,形成技術先進、產業鏈完整、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產業生態和新質生產力,成為我國製造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新優勢。
「未來2~3年,我國汽車將進入新能源汽車主導市場發展的新階段,油電轉換面臨重大轉折。」蘇波指出,目前燃油車至少有3000多萬輛產能,新能源汽車已建成2000多萬輛產能,油電轉換僅消化了200~300萬輛燃油車產能,新能源汽車產能多為新建。產銷量、盈利率的大幅下滑,疊加產能大量放空,使得燃油車面臨生死存亡的重大危機,部分企業已停業倒閉,汽車產業生態重構迫在眉睫。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認為,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已經進入市場驅動的穩定發展期。而在當下,智能化、價格戰成為了行業發展過程中繞不開的焦點。圍繞電動化與智能化的熱點問題,車界大咖在本次高層論壇上分享了各自的觀點。
智能化賽道加速競逐
"沒有智駕能力就沒有未來競爭入場券。"廣汽集團副總經理高銳在論壇上的發言引發共鳴。
王傳福 圖片來源:主辦方供圖
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預測:"智能化的下半場變革可能只需2-3年。"黑芝麻智能CEO單記章則給出量化指標:預計2025年底乘用車NOA(領航輔助駕駛)滲透率將達20%,2030年L2級以上智能汽車市場滲透率超90%。
價格戰倒逼行業轉型
在智能化浪潮中,持續的價格競爭仍是行業焦點。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秘書長師建華呼籲:"要通過技術創新代替價格廝殺。"
雷軍 圖片來源:主辦方供圖
針對行業"未來僅存3-5個品牌"的預測,長安汽車副總裁鄧承浩提出不同看法:"最終可能有不超過20個品牌存活。"寶馬集團大中華區總裁高翔建議建立AI技術安全底線。
技術突破重塑產業格局
蔚來汽車創始人李斌在交付第三代平台首款車型時宣布:"自研5納米芯片使整車成本降低12%。"小米集團雷軍則透露年度研發投入超300億元,強調"小米工廠二期工程將引入全自動AI質檢系統"。
李斌 圖片來源:主辦方供圖
飛行汽車領域迎來實質性進展,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宣布廣州工廠年產能規劃1萬台。理想汽車開源操作系統預計每年可為行業節省數億元授權費。
安全底線構築發展根基
在技術狂飆突進中,多位專家強調安全底線。吉利汽車CEO淦家閱指出:"防水性能應納入智能汽車強制標準。"地平線創始人余凱提醒:"未來三年實現100%脫手駕駛仍需突破法律法規瓶頸。"
淦家閱 圖片來源:主辦方供圖
據應急管理部數據,2024年新能源汽車事故中23%與智能系統故障相關。市場監管總局相關負責人透露,正在修訂的《智能網聯汽車准入管理辦法》擬要求L3級以上車型配備應急物理操控裝置。
高質量發展路徑明晰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提出五大建議,包括加速固態電池產業化、完善充電設施網絡等。
本屆論壇釋放的行業信號表明,隨着3000億元特別國債資金落地和央企重組推進,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正從規模擴張轉向質量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