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出手術室,還在ICU躺着。」福特中國CEO吳勝波一句話總結2024。
外面儘是喧囂,裡邊一片寧靜。看遍上市車企2024年的業績預告,得出一個結論,「一家車企不在乎賣的多與少」。在中國一年爆賺44億元,你敢想像,這是半死的福特能做到的事嗎?
上汽凈利潤跌剩15億元-19億元,降幅87%-90%,廣汽凈利潤跌剩8億元-12億元,降幅72.91%-81.94%。受到價格戰的衝擊,「還在ICU躺着」已然是萬幸,不似多家車企仍舊「沒能走出手術室」。
在底特律車展上,福特汽車公司CEO吉姆·法利難掩心中狂喜,「我很高興地告訴大家,福特在中國是盈利的,我為此感到驕傲,因為並非所有汽車製造商都能做到這一點」。盈利的程度如何?44億元——這對於在中國市場上奮戰的車企們來說,是可望不可即的。
「不起眼」的福特,2024年確實交出了一張讓人訝異的成績單。全球全年,福特營收高達1850億美元,同比增長5%,並創新歷史新高,凈收入為50億美元,同比增長35%,年調整後息稅前利潤為102億美元;在華全年,44億元的凈利潤,比拚命投身價格戰洪潮的大眾、豐田、本田過得滋潤。
數據顯示,2017年-2023年,福特中國累計虧損超過50億美元,而在2024年,福特中國實現了7年來的首次全年盈利。
源於DeepSeek的信息顯示:2018年-2022年,陳安寧擔任福特中國總裁兼CEO之時,推動了「福特中國2.0」戰略,聚焦本土化、智能化、電動化,推出「福特中國產品330計劃」,並主導福特電馬的國產化,布局新能源市場。
另:2022年至今,吳勝波擔任福特中國總裁兼CEO,除了繼續推進「福特中國2.0」戰略,強化本土研發與供應鏈整合,還加速林肯品牌國產化,提升豪華車市場份額,並深化與長安、江鈴的合作,優化資源分配。
可以看到,CEO的更迭,伴隨着福特中國的戰略重心變化。若說陳安寧作為中方代表,對福特進行了一次全方位的深度探索,那麼,吳勝波則是「踩在巨人的肩膀上」,去糟粕、取精華,幫助福特「瘦身減負」,去掉「不良資產」,從而實現扭虧為盈。
事實上,吳勝波看似幫助福特中國實現扭虧為盈,凈賺44億元,但在他看來「還在ICU躺着」——半死的福特,支棱起來了,卻還沒完全起來。
數據顯示,2024年長安福特累計銷量247035輛,同比增長5.97%,在通用、豐田、本田暴跌的大背景下,長安福特還能實現微增,着實難得。另一邊,江鈴福特這塊沒有公布具體數據,領睿、烈馬兩款車型每月合計可貢獻3000輛左右的銷量,也算得上是「悶聲賺錢」。
固然,曾經耳熟能詳的福克斯、福睿斯等等的王牌車型受到銷量下滑、利潤下跌的影響而被先後砍掉,2024年12月賣掉1萬輛的蒙迪歐和賣掉5千輛的銳界,亦是風景獨好。
不可忽視的是,福特縱橫實現了超1.1萬輛的銷量,而在2024年全年,福特中國出口量接近17萬輛,同比增長60%。「中國市場競爭大則走出去」,成為了多個品牌的求生策略,福特亦然。
不過,即便福特在中國市場回暖、扭虧為盈,這就能證明福特中國滿血復活了嗎?吳勝波不這麼認為,市場也不這麼認為——過度瘦身的福特,削減了不必要的開支,而放眼未來,福特實則缺乏足夠的競爭力。
客觀來說,福特中國得以實現44億元的凈利潤,歸功於吳勝波在「瘦身減負」上的雷厲風行,瘦身之後福特中國在油車體系上不再完善,劍走偏鋒式的競爭方式並不適合長遠;此外,新能源是不可逆轉的發展方向,陳安寧時期吃了虧,吳勝波時期沒有一味堅持,但福特要走出ICU,唯一的辦法是將新能源搞起來。
拋開數據,重新審視:半死的福特,依舊喘息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