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是因為感受到了來自中國車企在電動化領域飛速發展所帶來的壓力,近日,日產汽車和本田技研工業在日本東京聯合舉辦記者會,並簽署了諒解備忘錄。
該備忘錄表示:雙方將開始在電動汽車領域進行合作,而合作的內容則涉及到了汽車軟件平台、與電動汽車相關的核心部件等多個方面。
值得一提的是,日產汽車公司首席執行官內田誠說到:「本田和日產面臨著共同的挑戰,我們基於這一共識達成了這項協議。」看到這裡,很顯然,日產此次與本田聯手其背後所反映出的,是日系車企在電動汽車領域強烈的危機感。
要知道,2023年,中國車企憑藉在電動汽車領域的不斷發力以及核心競爭力上的提升,已經在出口總量方面超過日本躍居到了全球第一。而如此一來,中國車企勢必也就成為了日本車企在全球汽車舞台上最有力的市場競爭者。
換句話說:中國車企在電動化領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已經成為了日本車企心裏面的「眼中釘」、「肉中刺」。而為了直面這一挑戰,進而達到阻擊中國電動車的目的,此次日產與本田的強強聯合便很好地印證了這一點。
那到這不少朋友可能會要問:日產有什麼技術?本田在中國推出的電動車賣成那個鳥樣兒?豈不更是無懼?快別說什麼「強強聯合」了,叫「菜雞聯合」或許還更為恰當一些。
行文到這,我知道大家心裏面都怎麼想的,畢竟每個國人心裏面都有着一顆愛國的心。尤其是提到日系車企,那種因歷史遺留問題所產生的深遠情緒更是會猛不丁地一下子就湧上了心頭。
但凡事咱們還是要講究就事論事,也切忌不可「輕敵」。就拿日產和本田簽署諒解備忘錄,準備在電動車領域展開合作這事來說。日產是誰?那可是自詡「技術日產」稱號,並且推出過全球首款純電動量產車——日產聆風的車企。
要知道,早在2010年那會,日產便打造出了聆風這款車型。當時新車就擁有175km的NEDC續航,並且可以做到在30分鐘內將電池給充至80%的充電錶現。而且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日產聆風這車最厲害的地方在於電池非常安全,且有着眾多的機構為它背書。
據悉,在日產聆風新車剛上市那會,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便連續兩年將該車給評為滿分的五顆星;同時,美國公路安全保險協會更是將其給列為「最佳安全選擇」,由此可見,日產聆風整車的安全性是有多強悍。
此外,日產聆風在歐洲的「新車評估計劃」(Euro NCAP) 中也被授予過最高的五星級汽車安全評級。所以這樣看來,日產其實早在2010年那會便已經掌握了在電動化領域的一系列技術,之所以國內銷量不好,也不過是因為當時我們國內正處於以燃油SUV為主所井噴的年代而已。
了解完這些之後,不知道大家是否有對日產這家車企在電動車領域所具備的實力產生一定的改觀印象。在我們看來,日系車企如果想要大力發展電動汽車,憑藉自身所擁有的技術儲備,顯然是有能力和資格與中國車企「一戰」的。
更何況,日產這次所聯合的,還是在國內名聲和口碑都非常不錯的本田,這無疑也為雙方合作的成功上了一層新的保險。
而說到本田,雖然2023年在中國市場的銷量也有所下滑,但老話不是說得好:「瘦死的駱駝它也比馬大」。何況,它還是有着「技術宅」之稱、能夠研發出媲美豐田混動系統、繞開豐田一系列技術專利,且實際體驗感很出色的i-MMD混合動力系統的本田汽車。
所以說,搞清楚這些,你自然也就能夠明白,日產和本田這次「合夥」在電動車領域「搞事情」的性質是有多「嚴重」了。
退一步來講,目前在日本國內的汽車企業里,「老大哥」豐田始終強調發展氫能源,且自身本就十分排斥電動化。
前陣子他們的董事長甚至公開炮轟過電動車,表示電動車並不環保,所以想要它來合作搞電動車,那幾乎是不太可能。
至於萬事得和鈴木,一個堅定不移地支持內燃機,並且還想要投錢搞自己的轉子引擎。另一個則是早已經就退出了中國市場,把車型銷售的重心都給轉移到了東南亞和南美等區域。
因此,經過一番篩選完之後,你就會發現,好像日產和本田合作搞電動車這事,也就只有他兩能湊一起玩了,因為別的日系車企壓根就不願意搭理他們啊,難道不是嗎?
總言之,日產與本田此次簽署備忘錄,雖然看似事很小,但實質裏面所暗藏的乾坤,卻是你我所無法想像到的。於咱們中國車企而言,自然是不懼在將來與之一戰的可能,畢竟,在我們舉國大力發展電動化的進程之下,已經湧現出了很多「戰鬥力」強勁的新能源車企。所以,接下來就看日產和本田到底能搞出哪些不一樣的「花活」了,咱們一起拭目以待。
(文/優視汽車 大卓)
註:配圖來自網絡,權利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一併感謝!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優視汽車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