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時代一經來臨,就已決定性地把自己與傳統的視覺媒介區分開來。攝影要求對其主題內容有某種特殊的關注,這可以概括為描繪逝去的時光留作證據。就此而言,它不可避免地要迫切地把死亡引入到視覺領域之中。
這些主題始終出沒在現代攝影之中。1910年左右,墨西哥革命中的在塞羅莫里亞諾附近(科爾多巴前線)一位攝影師拍攝了這樣一幅照片:
一個穿着短袖襯衫的男人神態自若地站着,腳踩一塊石頭,在抽着煙。當讀到照片所附的標題、知道他即將被槍殺之後,他那冷峻的目光便賦予他一種游擊隊員的風采。
那枝香煙是最後一支煙,那堵別有情趣的斷垣殘壁在遭受了反覆的槍擊後傷痕纍纍,這幅照片遂獲得了一種強烈而生動的效果,它似乎在證明生命的可貴,哪怕是在生命的最後一刻。
羅伯特·卡帕攝影作品《在塞羅莫里亞諾附近(科爾多巴前線),1936年9月5日》
再來看羅伯特·卡帕的著名攝影作品《在塞羅莫里亞諾附近(科爾多巴前線),1936年9月5日》:這幅照片表現了在西班牙內戰中一名共和軍戰士中彈的瞬間。當他膝蓋彎曲向後倒下的時候,手裡還握着槍。
這一形象具有很強的感染力,簡潔乾淨的畫面更是增強了表現力。但是很快就有人提出了疑問。那一天在科爾多巴前線似乎並沒有發生戰鬥,因此這幅照片很可能是偽造的。
雖然在反法西斯戰鬥中每天都肯定有共和軍戰士犧牲,但人們並不認為這一事實就能為卡帕開脫責任。
攝影已經成為現代生活的核心,以至人們已無法接受這種含混不明。有意思的是,1996年有人聲稱一位歷史學家已經發現那一天共和軍一方確實有一個人犧牲了。那位烈士的妹妹現在還活着,她聲稱卡帕的照片拍的正是她的哥哥。在時隔60年之後,誰能說她的記憶就一定是準確的呢?
(尼古拉斯·米爾佐夫《視覺文化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