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前,外國攝影師鏡頭裡的中國重慶,很多重慶人也是第一次見

2022年12月25日22:37:01 美女 1986

1917年,美國社會學教授德尼·戴維·甘博,第一次來到中國的重慶,他立刻被這裡獨特的風土人情吸引。他也是一位攝影家,走遍了重慶的每個角落,拍攝了大量與重慶有關的照片。

100年前,外國攝影師鏡頭裡的中國重慶,很多重慶人也是第一次見 - 天天要聞

甘博

甘博去世後,拍攝的照片才對外公布。通過這些珍貴的老照片,我們第一次看到100多年前的重慶,原來也這麼美!這些照片,體現了甘博嚴謹的科學態度、敏銳的歷史眼光、深厚的藝術修養以及對異國民族善良、友好的品格。

100年前,外國攝影師鏡頭裡的中國重慶,很多重慶人也是第一次見 - 天天要聞

仁靖門

古代,從陸路出入重慶,只有經佛圖關這一條路可行。佛圖關有四座城門:瑞豐門、泰安門、佛圖關關門和仁靖門。照片中這座城門就是仁靖門。

1945年,仁靖門改名為忠孝門。如今,佛圖關公園的南門,就是在原來仁靖門的基礎上新建的。

100年前,外國攝影師鏡頭裡的中國重慶,很多重慶人也是第一次見 - 天天要聞

萬縣苧溪河上的石拱橋

這是當時重慶萬縣(現在的萬州)苧溪河上的一座石拱橋,造型十分優美,橋上還建有橋亭。拱橋長十丈,寬二丈八尺,高五丈八尺,建於清同治九年(1870年)。

1917年,苧溪河發洪水,土黃色的河水奔流而下。1970年5月,石拱橋被洪水衝垮。

過去,萬縣苧溪河上有很多石拱橋。但是隨着老萬縣的淹沒和搬遷,這裡的一切逐漸沉於江底,留給人們的是深深的記憶和濃濃的鄉愁。

100年前,外國攝影師鏡頭裡的中國重慶,很多重慶人也是第一次見 - 天天要聞

橈夫子

1917年,甘博乘船逆流而上,來到重慶三峽涪陵縣。在那裡,他看到了江面上正在賣力划船的橈夫子,他們有的直接沒有穿衣服。

船老大喊着號子,其餘人都張着嘴,一邊划船一邊喊號子甘博領略到了船工們彪悍粗獷的一面。

「橈夫子」,是川江船工的統稱。1998年,四川省涪陵市併入重慶市,為涪陵區。

100年前,外國攝影師鏡頭裡的中國重慶,很多重慶人也是第一次見 - 天天要聞

碼頭

甘博所乘的船臨時停靠在江邊碼頭上,在這裡,他拍攝下了峽江碼頭的美景。遠處,青山連綿不絕,浩瀚無邊的江面上,白帆點點。近處,一艘艘小船整裝待發。這是重慶三峽特有的奇觀。

100年前,外國攝影師鏡頭裡的中國重慶,很多重慶人也是第一次見 - 天天要聞

一座不知名的塔

青山腳下,有一處寺廟。寺廟規模不大,臨水而建。寺廟院內還有一座白色的高塔。該塔呈八角形,一共有9層。這座寺廟和高塔,甘博沒有在照片上標註名字,因此,我們不得而知,或許只有當地人才知道吧。

100年前,外國攝影師鏡頭裡的中國重慶,很多重慶人也是第一次見 - 天天要聞

重慶采耳

在重慶的街邊,甘博看到了一名男子正在為顧客采耳,他覺得很好奇,就拍下了這張照片。

采耳,說白了就是掏耳朵,在我國由來已久。采耳算是重慶的一大特色,有很多人會選擇在休閑時選用這種方式放鬆一下。專業的采耳師傅采耳,絕對是一種享受。

100年前,外國攝影師鏡頭裡的中國重慶,很多重慶人也是第一次見 - 天天要聞

萬縣碼頭

1917年,甘博來到了重慶的萬縣碼頭,停靠在岸邊。這時,他看到了江邊有一艘船,一直停在岸邊,上面還有頂棚。船工告訴他,這種船叫「躉船」,經常是固定在岸邊,用來當浮碼頭使用,用於裝卸貨物或供行人上下。甘博覺得很神奇,就拍下了這張照片。

100年前,外國攝影師鏡頭裡的中國重慶,很多重慶人也是第一次見 - 天天要聞

張飛廟

甘博的船途經雲陽時,拍下了飛鳳山山腳下的張飛廟。廟壁上「江上風清」四個大字十分醒目。張飛廟,也叫「張桓侯廟」,始建於蜀漢末年,據說張飛的頭顱埋葬在此地。清末民初,廟壁上的「江上風清」,被換成了「靈鍾千古」。

100年前,外國攝影師鏡頭裡的中國重慶,很多重慶人也是第一次見 - 天天要聞

街邊水果攤

這是重慶街邊的一個水果攤,拍攝於當時的遂州(今遂寧市)。攤位上的水果琳琅滿目,攤主在旁邊守着。

遂州,位於四川盆地腹心,涪江的中游,水上交通便利。當時,甘博從遂州乘船進入嘉陵江,抵達重慶採風。

100年前,外國攝影師鏡頭裡的中國重慶,很多重慶人也是第一次見 - 天天要聞

理髮

街邊,一名理髮師正在為顧客理髮。這種理髮師在當時很常見,他們挑着擔子。擔子的一頭是理髮工具,挑子的另一頭是火爐和水盆。

理髮師挑着擔子走街串巷,有顧客需要理髮,他們就放下擔子服務。這也是一種手藝活,也能養家糊口。

100年前,外國攝影師鏡頭裡的中國重慶,很多重慶人也是第一次見 - 天天要聞

江邊的塔

甘博乘船沿江而上,途中看到江邊有一座高塔,塔下有一座寺廟,廟和塔的名字也不得而知。岸邊,停泊着一些小船,可能是有人過江來到這裡祭拜。

100年前,外國攝影師鏡頭裡的中國重慶,很多重慶人也是第一次見 - 天天要聞

江邊的女子

這是重慶江邊的一條步行街,一眼望不到頭。小街的一邊欄杆,欄杆外面就是江水。小街的另一邊是一些簡易的店鋪。一些人在逛街,幾名女子坐在街邊休息。

100年前,外國攝影師鏡頭裡的中國重慶,很多重慶人也是第一次見 - 天天要聞

造船

1917年,甘博在重慶江邊看到了當地人正在建造木船。船艙的底部已經露出雛形,工匠們正在組裝,非常專業。遠處,可以看到江邊山坡上的吊腳樓,臨江而建很有特色。

民國時期,江邊這種小的造船廠很多,他們建造的木船,在江上運貨或載客。

100年前,外國攝影師鏡頭裡的中國重慶,很多重慶人也是第一次見 - 天天要聞

重慶的街道

這是1917年重慶的一條小街道,當時正下着雨。街道上鋪着青石板,兩旁的建築古色古香。

街道上的行人戴着斗笠,還有一些人沒有帶雨具,站在街邊店鋪的房檐下避雨。看到甘博舉着相機拍照,紛紛投來驚奇的目光。

100年前,外國攝影師鏡頭裡的中國重慶,很多重慶人也是第一次見 - 天天要聞

萬縣碼頭

這是當時萬縣的一個江邊碼頭,沿着幾十級台階,可以從江岸下到江底。江邊有一艘小船,正在等着載客。

江岸上民居一棟挨着一棟,牆上靠着很多的竹子正在晾曬,可能附近有一家竹器廠。

100年前,外國攝影師鏡頭裡的中國重慶,很多重慶人也是第一次見 - 天天要聞

生薑市場

這是當時重慶江邊的一個蔬菜市場,主要經營生薑。江邊的貨船把新鮮的生薑從遠處運送到岸邊,岸上的商販聚集到碼頭上採購。

雖然當時下着大雨,依然擋不住人們採購生薑的熱情,每個人都在為生活奔波。

100年前,外國攝影師鏡頭裡的中國重慶,很多重慶人也是第一次見 - 天天要聞

石橋上

1917年,甘博來到了重慶一座石橋上,這座橋除了平時通行,橋的邊上還有一條過道,有些商鋪開門營業。建築古色古香,店鋪門口撐着遮陽棚,繩子上晾曬着衣服。整個畫面很有生活氣息。

100年前,外國攝影師鏡頭裡的中國重慶,很多重慶人也是第一次見 - 天天要聞

涪陵碼頭

甘博一行人來到了長江上的涪陵碼頭。碼頭上停靠着一艘艘小船,遠處的江面上,船隻來往穿梭,一派繁忙的景象。

涪陵碼頭上的船很有特色,船上都搭着遮陽棚,人可以長時間生活在船上。在這些船的船尾,能看到櫓。

100年前,外國攝影師鏡頭裡的中國重慶,很多重慶人也是第一次見 - 天天要聞

江邊碼頭

1917年,甘博來到了重慶江邊的一個碼頭,從江岸上下來,有幾十級台階。

甘博看到了江岸上高大的城牆,還有一座高聳入雲的寶塔,江岸邊上的吊腳樓一座挨着一座。碼頭上停泊着很多船隻,上下船的人絡繹不絕。

100年前,外國攝影師鏡頭裡的中國重慶,很多重慶人也是第一次見 - 天天要聞

船工父子

這兩名船工,是一對父子。兩人在江上撐船為生。男子的父親一臉的滄桑,是一位撐船好手,兒子繼承了父親的工作。

當時,在江上划船的船工,家庭條件都不怎麼好。他們的工作雖然辛苦,但也能養家糊口。

100年前,外國攝影師鏡頭裡的中國重慶,很多重慶人也是第一次見 - 天天要聞

一艘沉沒的蒸汽船

江邊的淺水區里,不知為何有一艘沉船,露出水面的鐵管是蒸汽船的煙囪。民國時期,長江航運發達,大小船隻來往穿梭。除了依靠人力驅動的船隻外,也有一些蒸汽船。可能這艘蒸汽船因為一些原因擱淺在了江邊。

100年前,外國攝影師鏡頭裡的中國重慶,很多重慶人也是第一次見 - 天天要聞

衛兵

這兩名身穿軍服,背着步槍的士兵,是甘博在當地聘請的安保人員。他們跟隨甘博在重慶各地採訪,保證他的安全。

在一座建筑前,甘博為這兩名士兵拍下了這張照片,作為留念。

100年前,外國攝影師鏡頭裡的中國重慶,很多重慶人也是第一次見 - 天天要聞

涪陵泗王廟碼頭

這張照片拍攝於涪陵泗王廟碼頭,碼頭上停靠的船隻很有特色,船頭都歪向一邊。這種船當時叫「厚板船」,船尾兩舷很不對稱。

更神奇的是,厚板船的船尾無舵,以艄代之。這種船是烏江獨有的船。現在,已經看不到這種船的身影了。

100年前,外國攝影師鏡頭裡的中國重慶,很多重慶人也是第一次見 - 天天要聞

台階上的乞丐

一名年老的乞丐,坐在江邊的台階上,面容和頭髮長相很像電影里的座山雕。他身上衣衫襤褸,光着腳,全部家當就是牆上靠着的那根棍子。

民國時期,由於各種原因,底層百姓生活比較困難,很多溫飽都不能解決,只好乞討為生。

100年前,外國攝影師鏡頭裡的中國重慶,很多重慶人也是第一次見 - 天天要聞

孔廟大成殿

1917年,甘博來到了重慶的孔廟參觀。孔廟始建於宋代紹興年間,當時叫府文廟,位於臨江門內。

照片中這座建築,就是孔廟內的主殿大成殿。大殿前有月台3層,圍繞有石蘭。當時有部隊佔據了這座孔廟,士兵們在月台的欄杆上晾晒衣服。

100年前,外國攝影師鏡頭裡的中國重慶,很多重慶人也是第一次見 - 天天要聞

吊腳樓

重慶的江邊沿山坡處,到處都有幾根杉桿撐着的一間間四四方方的木樓,這就是吊腳樓。吊腳樓作為重慶地區獨有的傳統民居形式,最早可追溯到東漢以前。

吊腳樓有很多好處,高懸地面既通風乾燥,又能防毒蛇、野獸,樓板下還可放雜物。

100年前,外國攝影師鏡頭裡的中國重慶,很多重慶人也是第一次見 - 天天要聞

奇怪的船

甘博一行人在採風時,看到江面上有一隻奇怪的船。船上矇著席子,看不到划槳的船工。而在船身側面,看到幾個像水車一樣的裝置正在旋轉划水。船隻依靠這些裝置獲得了動力,在江面上飛馳。從圖上看,這種船應該不是靠人力驅動的。

100年前,外國攝影師鏡頭裡的中國重慶,很多重慶人也是第一次見 - 天天要聞

江邊碼頭

1917年,甘博的船停靠在江邊一個碼頭上。在這裡,他看到了一些木船和小渡船。木船上有棚,人可以生活在船上。小渡船沒有棚子,既可以拉貨,也可以載人,十分方便。

通過這些老照片,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了一百多年前重慶人勞動生產、民風民俗的真實面貌。如今的重慶,呈現給世人的是現代、時尚、充滿活力的嶄新面貌。相信,重慶的明天會更好!

美女分類資訊推薦

攝影記憶真的是一回事嗎? - 天天要聞

攝影記憶真的是一回事嗎?

1929年4月的一天,莫斯科一家報紙的編輯在分發作業時,注意到他的一名記者沒有做任何筆記。然後,在編輯爭辯之前,謝列舍夫斯基開始背誦整個會議,直到最後一個細節。
新刊速覽 |《中國攝影家》2023年第1期 - 天天要聞

新刊速覽 |《中國攝影家》2023年第1期

讀者朋友們,手捧這本2023年的第一本雜誌,看着高原雪峰托起一輪明月升起,或許感慨萬千。當我們翻看一張張攝影師們拍攝的照片時,才恍然,影像所記錄的過去的這一年,承載着太多的真實與荒謬,歡欣與悲戚。
怎麼拍好古建築?旅遊攝影必備! - 天天要聞

怎麼拍好古建築?旅遊攝影必備!

怎麼拍好古建築?旅遊攝影必備!現在是疫情期間,不建議大家走動,那現在可以為以後出去旅遊,提前做好攝影準備。在遇到古建築的時候,怎麼能拍出好看的照片呢?攝影自學班這篇教程,幫你準備了6個攝影技巧。一、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