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渭北坡地

2022年06月30日21:02:08 美女 1875

美麗的渭北坡地 - 天天要聞

退耕還林後的渭北坡地

這些照片,是我2009年至2011年間回老家後拍的。所拍的這些照片,全都保存在人人網相冊里,但不幸的是人人網現在無論如何打不開了。以前寫在人人網上的那些文章也沒有搶救出來,只搶救出了這幾張圖片,很遺憾,很難過!

那時候我還沒有來寶雞,在眉縣槐芽工作。在槐芽工作的那二十三年里,一般情況下,如果沒有什麼特殊的事情打擾,每到周六,我都是要回老家杜家村的。一來是父母在家,應該常回家看看,二來,回家看看村裡的坡、村裡的地、村裡的水,這樣挺好的,因為我本來就喜歡鄉村,鄉間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我都感到很親切;我本來就厭惡城裡林立的高樓、川流的車輛、晝夜不分的生活!

家在渭北高塬腳下,背靠厚重拙樸高塬 。可不要小看這渭北高塬,這渭北高塬是黃土高原的一部分,這裡是世界上黃土分佈最為深厚的地方。大名鼎鼎的黃土高原,可是響噹噹地出現在高中地理課本上,並有專門的章節介紹它。課本上對這黃土的來源進行了分析說明,但我並不認同課本上對黃土來源的說法,於是寫了一篇探究性的文章發在公眾號上,後來被一家平面媒體轉發了,這裡也就不再啰嗦黃土來源這事了。

南方,特別是雲南、廣西一帶,土壤是紅色的,粘性很高,屬於含鐵的酸性土壤。高中地理課本上說,這樣的土壤很適合種植茶葉。電影《五朵金花》和《劉三姐》,就是反映雲南和廣西的事情,裏面就有採鐵礦石煉鐵和採茶葉的故事;東北屬於黑土地,高中地理課本上對東北的土質也進行了分析,富含腐殖質的黑土地是適宜於種糧食的,因此東北一直是我國的大糧倉。老電影《老兵新傳》講的就是開發北大荒,種植小麥的事情。陝西關中的黃土,土質特別,剛硬卻又鬆脆,天晴硬似塊鐵,天雨泥水流。水土流失較為嚴重,特別是黃土坡地根本就不適合開發種莊稼。但那個時候提倡「以糧為綱」,能種糧食的土地要種糧食,不能種糧食的地方也要開發出來種糧食,結果是北坡水土流失日益嚴重,且引發了生產隊之間的矛盾紛爭。

那個時候,我正在車圈中學上初中。車圈中學位於渭北高塬下的半坡上。學校沒有院牆,就幾座磚土木結構的房屋,孤零零地寂寞在車圈大隊三隊和四隊之間的荒坡上。農民們在坡度極大的坡地上收割麥子,我們坐在教室看得清清楚楚。有一年,三隊的社員和四隊的社員為割麥子吵起架來了。原來是這坡地的上半部分分給了四隊,下半部分分給了三隊。由於天雨,坡地大面積下滑,四隊坡地的地面大片大片地下滑到三隊的地面上。收割麥子時,三隊的社員便收割了下滑到自己隊里地面上的四隊種的麥子,進而引發了爭鬥。

美麗的渭北坡地 - 天天要聞

我家北坡上的果樹地

至於這樣特殊的土質,再加上那麼大的坡度,究竟種植什麼才好呢?其實,我們的老祖宗做得很好,種苜蓿。苜蓿是和其他植物不一樣,其他植物收一茬種一茬,而苜蓿則是多年生的耐旱植物,不論如何乾旱,它都能茁長成長。苜蓿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多年生,所以割了一茬又一茬。嫩苜蓿又是很好的蔬菜,農家人都很喜歡吃的。苜蓿長大了,又是牲畜很好的青飼料,生產隊里的大牲畜都是喜歡吃苜蓿的。苜蓿牢牢地紮根在黃土裡,上面是茂密的莖葉,有很好地保持水土、不致水土流失的作用。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國家提出了「再造一個山川秀美的大西北」倡議,退耕還林,把不適宜種糧食的土地全部種樹種草,恢復被破壞了的自然生態。村民把一些不適合種糧食的坡地,基本改種了苜蓿或者是耐旱的果樹。

我家在北坡承包了一大片的荒坡,栽上了果木樹,以柿子樹、核桃樹為主。圖片上面的樹林就是我家的,看起來長勢還不錯。這些經濟類的果樹,既增加了村民們的收入,又起到了保持水土、美化環境的作用。

前些年每次回家後,總是喜歡沒事的時候就去野外轉悠。有一次回家,母親對我說,現在柿子熟了,你去北坡柿樹林轉轉吧,軟了的柿子多得很!

我聽了很高興,我喜歡吃柿子。吃過早飯,沿着彎彎曲曲的小路往北坡走去。遠遠望去,墨綠墨綠的一片。五月份是還裸露的黃土,現在一點也看不見了,整個北坡變得柔嫩可人。。。。。。來到林邊,枝葉茂密,進地時要小心地、輕輕地撥開樹枝才行。柿樹林里的地面上,也落了一地的熟透的大柿子。

柿子樹並不高,但果子卻結得很繁很多的,吃了一個,兩個,三個。。。。。。共吃了六個大柿子,冰甜冰甜的,真的很過癮。

我邊吃邊端詳着,這過去光禿禿的不值一錢的不毛荒坡,竟然卻能長出如此甜美的果子;這黃土裸露,漿石連片的黃板坡,卻也能變得這麼墨綠,這麼惹人喜愛。看來這個世界上真的是沒有任何多餘的東西,就看人怎麼利用它了。上帝創造了這個世界,他並沒有創造無用的東西。有些東西即便現在派不上用場,但在未來是會大有用場的,儘管我現在還看不到他的價值。我想,如果都看到了它的價值,恐怕就已經晚了,不是嗎?

渭河以北、高塬以下的人們,安葬去世老人的地方就是這生長不了莊稼的荒坡。我原先以為,這黃土夾雜着料漿石的荒坡,就只是一個安葬人的墳場而已,不想竟有這等用途。原來裸露的墳堆,現在掩映在一片翠綠之下,很像一個專門規划過的陵園。望着不遠的地方,那裡就長眠着村子裏故去的老人。鬱鬱蔥蔥的松柏間,墓碑若隱若現,這些亡靈也許壓根就沒有想到他們安息的地方,會變得這麼幽靜、蔥鬱、迷人吧。。。。。。

這次回家,翻到了過去拍的照片。面對照片,引發一點回憶和感想。忙裡偷閒,就隨意敲下了這一堆文字。

2022年6月30日

美麗的渭北坡地 - 天天要聞

北坡上的一棵柿子樹

美女分類資訊推薦

攝影記憶真的是一回事嗎? - 天天要聞

攝影記憶真的是一回事嗎?

1929年4月的一天,莫斯科一家報紙的編輯在分發作業時,注意到他的一名記者沒有做任何筆記。然後,在編輯爭辯之前,謝列舍夫斯基開始背誦整個會議,直到最後一個細節。
新刊速覽 |《中國攝影家》2023年第1期 - 天天要聞

新刊速覽 |《中國攝影家》2023年第1期

讀者朋友們,手捧這本2023年的第一本雜誌,看着高原雪峰托起一輪明月升起,或許感慨萬千。當我們翻看一張張攝影師們拍攝的照片時,才恍然,影像所記錄的過去的這一年,承載着太多的真實與荒謬,歡欣與悲戚。
怎麼拍好古建築?旅遊攝影必備! - 天天要聞

怎麼拍好古建築?旅遊攝影必備!

怎麼拍好古建築?旅遊攝影必備!現在是疫情期間,不建議大家走動,那現在可以為以後出去旅遊,提前做好攝影準備。在遇到古建築的時候,怎麼能拍出好看的照片呢?攝影自學班這篇教程,幫你準備了6個攝影技巧。一、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