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孩子哭了但卻還沒有下奶,怎麼辦?可以先給孩子喝點水嗎?」剛生下寶寶的新手媽媽們,最怕聽到孩子哭,但自己卻還沒有成功開奶。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往往手足無措,最後在老人或其他人的指導下喝水或奶粉等。
正常新生兒第一口食物是啥?
嬰兒出生後的第一口食物應該是母乳。不是奶粉,不是水,也不是紅糖水。正常分娩的情況下,不宜添加糖水和奶粉,以避免降低新生兒吸吮的積極性,也可降低過敏風險。
而這裡的第一口母乳又被稱為初乳,是一種黃黃的,看起來黏黏的液體,看起來像鼻涕一樣,但它裏面的營養素含量卻很高。
什麼叫初乳?
分娩後7天內分泌的乳汁被稱為初乳,往往呈淡黃色,質地粘稠,含有豐富的營養和免疫活性物質,有助於嬰兒腸道功能的最初發展,並提供免疫保護,對新生兒來說十分珍貴。
初乳的三大好處
初乳蛋白質含量可達到20-30G/L,為成熟乳的2-3倍,其中近90%的蛋白質是乳清蛋白,其氨基酸模式最接近新生兒需要。
初乳中富含有免疫球蛋白以及細胞因子,包括SIgA,白細胞介素,脂肪酶等,對新生兒的免疫系統,腸道成熟以及消化吸收均有好處。
初乳中含有豐富的低聚糖(生活中被稱為益生元),可以作為新生兒腸道中的腸道中的雙岐桿菌以及乳酸桿菌的代謝產物,促進益生菌的定植與生長,利於新生兒快速建立腸道微生態環境。
儘早開奶,並確保第一口食物為母乳,這是正常新生兒獲得母乳餵養的必要保證。如果新生兒的第一口不是母乳,而是配方奶。這時新生兒所攝入的異原蛋白質,可能成為引起遲髮型過敏反應的過敏原。
這不是絕對情況,但以防萬一,家長還是要注意。因為新生兒腸道腸黏膜發育及功能尚不成熟,腸道菌群屏障也尚未建立,奶粉中的異原分子蛋白質很容易透過腸道粘膜細胞間隙進入體內,致敏不成熟的免疫系統。
那麼問題來了,有人說:「大道理誰都懂!但是前幾天開奶不成功,總不能把孩子餓出低血糖來吧。」
開奶初期對新生兒飢餓和低血糖的擔心,常常會放棄等待乳汁分泌而不能做到新生兒的第一口飲食是母乳。實際上,新生兒出生時體內具有較為豐富的能量儲備和血糖維持能力,尤其是TA體內含有較為豐富的可以快速供能的棕色脂肪。
新生兒在出生的3天時間內,在體重丟失不超過7%的情況下,TA發生嚴重脫水以及低血糖的風險很低。這句話怎麼理解呢?我們可以認為新生兒在給新手媽媽一個開奶的時間,在此等待的時間內,起碼在2天內媽媽可以積極開奶,堅持等待乳汁分泌。
如何快速開奶?
關鍵原則
分娩後儘早讓新生兒反覆吸吮乳頭。
嬰兒出生後第一口吃的是母乳。
生後體重下降只要不超過出生體重的7%,就應該堅持母乳餵養。
新生兒吸奶前不用過分擦拭或消毒乳頭。
保持愉悅心情,溫馨環境,按摩乳腺等,有助於順利成功開奶。
母乳餵養方法
新手媽媽哺乳嬰兒時,推薦坐着餵奶。兩側乳房輪流喂,也就是吸完一側再讓新生兒吸另一側。即便剛開始新生兒吸得很費勁,也得堅持讓TA吸。有些媽媽開奶早,奶水充足,而新生兒光吃一邊的乳汁就飽了,TA不願意再吸另一邊時,媽媽也要用吸奶器將另一邊的奶水吸。
完成餵奶後,不要馬上把新生兒平放,可用手托住頭與頸部豎直抱起,讓TA的頭靠在媽媽肩上,輕拍後背,排出胃內的空氣以防溢奶。
如何促進乳汁分泌?
新生兒出生後要讓TA勤吸吮母乳,每側乳頭隔2-3小時要得到一次吸吮。如果新生兒不配合,可以用吸奶泵輔助手段,這樣可以增加乳汁分泌。
產婦的身體狀態是乳汁分泌的前提,因此生完孩子回到病房後要合理休息,減少探視,同時自己要精神放鬆,心理愉快是成功母乳餵養的前提條件。
其實,進入孕晚期就應該認識到母乳餵養的重要性,並得到老公以及周圍朋友的鼓勵與支持,這也是成功母乳餵養的必要環境。
母乳餵養對新生兒來說非常重要。另外,新手媽媽要記住盡量堅持6個月齡內純母乳餵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