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大寶在學習上基本沒啥壓力,全靠我不把學習當成一件苦差事宣揚,就像閱讀本就是一件讓人放鬆、輕鬆愉悅的事。為啥很多家長讓孩子一看書就頭疼?
方法不對,努力白費,我們主要從5個方向激發孩子的學習內驅力。
1️⃣、學會「放手」
輔導作業「雞飛狗跳」,經歷過,所以我在她上三年級的時候「放手」了。讓她知道,寫作業是她自己的事,學習也是如此。
當我不在她耳邊嘮叨個不停時,她反而更加主動了,成績也在三年級好了起來。
現在五年級,作業不用催,成績不用管,我是真的很輕鬆了,從來不用因為孩子寫作業而發愁。
2️⃣、設立遠大目標
哈佛大學有一個持續25年的跟蹤研究:
對象是一群智力、學歷、環境等各方面都差不多的人。
調查結果發現,27%的人沒有目標,60%的人有較模糊的目標,10%的人有清晰而短期的目標,只有3%的人有清晰而長期的目標。
25年的跟蹤結果顯示:3%的人25年來都不曾更改過目標,他們朝着目標不懈努力,25年後他們幾乎都成為了社會各界的高層人士。
10%的人,生活在社會的中上層,短期的目標不斷地被達成,生活狀態穩步上升。
60%的人,幾乎都生活在社會的中下層,他們能夠安穩地生活與工作,但似乎都沒什麼特別的成就。
27%的人,幾乎都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25年來生活過得不如意,常常失業,靠社會救濟,並常常報怨他人、報怨社會。
從小陪孩子設立遠大的目標,可以讓孩子學習的更有方向。
在這我就不得不提一下我刷過2遍的電影《銀河補習班》,看第一遍的時候就特別有感觸。
裏面三觀極正,反對內卷。
當孩子成績不好被校長當眾批評時,爸爸可以勇敢站出來陪孩子一起面對。
電影里不提倡熬夜學習,給足孩子能量!當所有人都認為孩子不可以的時候,爸爸對孩子說:「我相信你,只要你相信自己你就能做到,就一定可以做到」。想要做成一件事,你就一直想一直想,就成功了。
爸爸告訴孩子:「清華北大只是過程,不是目的。」
「人生就像射箭,夢想就像箭靶子,如果連箭靶子都找不到的話,你每天拉弓有什麼意義?」
所以,我們沒必要告訴孩子一定要考什麼名校,但一定讓孩子知道自己的人生目標是什麼。
了解自己的目標越早,孩子成功的幾率越大。
大寶從小就對宇航員很是崇拜,剛好《銀河補習班》主人公也是一名優秀的宇航員,孩子就把裏面的金句全部記牢了。
她知道,想當宇航員就要進入一所不錯的名校,所以當她取得好成績時,她就認為離名校又進一步,離自己實現夢想又進一步,特別有成就感。
3️⃣、培養興趣愛好
很多機構讓你報名都會說:和中、高考掛鈎!於是父母心動,把孩子送到興趣班。
然而父母一點也不了解孩子是不是對這個興趣班感興趣,實在是有點諷刺。
我給孩子報興趣班,先去體驗,然後篩選。沒想到我家這個體驗一個愛上一個,於是我們報興趣班又多出一個原則:對升學有幫助。
比如孩子學了2年編程,今年我已經給她停了。沒想到孩子聽說學習編程可以可以通過走競賽路線進入好學校,又心動了。
於是又報了C++
當孩子學習有感興趣的興趣班的時候,家長就不要過度參與,她有自己的學習方式。過度要求他取得成績,很有可能會把這個興趣(天賦)磨滅。
就像你喜歡做飯,就逼迫自己當五星級大廚嗎?你喜歡學習英語,就必須當外交官嗎?孩子有一件自己感興趣的事是一件值得慶祝的事。
4️⃣、親眼看看多元化的世界
我們每年都有一次親子游,就是想讓孩子看看外面的世界,了解這個社會的變化速度到底有多快?哪些高科技我們剛聽說,別的城市已經用上了。
唯有見過,才會更加堅定自己內心的目標。
去山東看到趵突泉,大寶見到了「泉」,當老師問誰可以給泉組個詞時,她大大方方舉手 :泉眼、泉水。
而有一部分同學還沒了解「泉」是什麼東西。
這就大大提升了孩子的成就感,於是每次出遊他都會思考、觀察,回家寫遊記。
一旦孩子主動了,成績就上來了。
5️⃣、做榜樣
之前給孩子報了新概念,僅僅每天學習30分鐘,堅持了1個月就放棄了。
當時我還可惜自己這幾千塊錢白花了。
後來想了一下,我給孩子報新概念的目的是啥?不就是積累單詞參加KET考試?
正好,我每天堅持百詞斬背單詞,於是讓孩子發現背單詞是一件有趣的事。
她也加入了進來,時不時測一下自己英語詞彙量有多少。大大激發了她的學習興趣,現在五年級,英語基本上都是滿分 。
所以,學習從來不是一件苦差事,而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我們用對方法,孩子學習內驅力就很容易被激發。
快陪孩子一起實操起來吧,①、放手②、定目標③、有一個興趣班④、出去走走⑤、做榜樣,一起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