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兒子是私事兒?」別讓你所謂的「愛」成了傷害孩子最深的工具


「你兒子說你打他警察能不管?」

「那是我個人事情,你管他幹啥?」

「打小孩是個人事情?那你搞錯了!你覺得你把他養活了就可以隨便打他?這孩子可不是牲口。這是個人,人都要尊嚴的。不要輕易的去對孩子動手。你的尊嚴是靠你自己的拳頭嗎?當你獨有一天打不過他的時候,那你尊嚴何在呀?」

前兩天,一個父親以頂嘴為由打孩子,被警察找上了門。


老一輩兒的人總是喜歡說棍棒底下出孝子,尤其是在我們那個年代。不過現在年輕人教育孩子的方式也沒這麼「暴力」了。因為現在的父母就是生活在「棍棒」下的那一代孩子。我們甚至這樣的教育方式是不對的。

我的好閨蜜,也是我隔壁的鄰居,她就是有這樣一位「暴力」的父親。時常因為一些小事、瑣事兒甚至不相干的事兒被打一通。

源於此,她三十好幾了,依舊不願談戀愛,更不願結婚。在她看她結婚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家更是一個可怕的地方。因為在她的心裏,是極度缺乏安全感的。

孩子不聽話,偶爾教訓一下也是正常,但要講究方式方法。如果一味的靠武力壓制,那麼,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會非常缺乏安全感,膽怯,懦弱,同時,待他長大成人之後,也很有可能成為下一個你。

事實上,孩子的安全感來自於父母,用有安全感的孩子,會表現出積極快樂,活潑好動,樂於嘗試的性格。

反之,孩子則會表現出冷漠、易怒,形成孤僻性格。

《真希望我父母讀過這本書》中說:

「心理健康的最重要指標之一,是親子關係的緊密關係。」

養孩子的初心是希望他快樂成長,養孩子的終極願望,是父母與孩子共同創造的一片天地。溫暖的愛意、流動的情感是讓孩子與父母連心的橋樑。


我們要給孩子需要的愛,關注孩子的情感,而不是孩子做的事情符合不符合標準;

我們需要注意的是自己有沒有去破壞原則,而不是孩子有沒有做到;

任何時候,都該擦亮眼睛去相信孩子;永遠站在他身後給他力量。

不論孩子多大,都始終將父母當作是出路和幸福,請千萬別用你的「手」把孩子推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