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接觸了很多在家帶孩子的寶媽。
她們跟我講的話都很統一:就是很久沒上班了,變得越發宅,越發膽小。
有的說,現在都變成一隻很合格的社恐了。
我很理解。
這源於這些年,生活里重複的事物太多,需要挑戰和學習的事物太少。
太久沒接觸任何新鮮事物,人總覺得自己沒有掌控感和價值感了。
寶媽們問我,有什麼辦法嗎?
無他,只有2個字:交換。
===================
關於活着的意義,哲學,藝術,科學,都賦予不同的解釋路徑。
心理學家說,活着的意義在於:關係。
那麼關係中,最重要的是什麼呢,是交換。
如果想要好的心理狀態,你需要不停地發生交換。
不能宅在家,要走出去。
只要你與人發生了交換,那麼就發生了關係和鏈接。
當你與人有鏈接,恐慌和焦慮就會少很多。
物質和物質的交換,就叫交易。
思想和思想的交換,就叫做交流。
總之是有來有回,這個過程中,你是你,你也不是你。
===================
無論與哪段關係相處,只要你記住了,交換這個詞,就不會搞砸。
孩子說,媽媽,我要吃冰激凌。
你的回答是不是:不能吃,你肚子會痛,然後你就會生病去醫院……
這是什麼意思?
這是你不該提出請求,你的請求會給我帶來麻煩,會讓我煩惱,所以我無情地拒絕你。
孩子能接受嗎?
不能,要麼繼續墨跡你,要麼暗自生悶氣,不爽。
時間久了,孩子也不敢向別人提出請求了,因為總感覺會被無情拒絕。
那麼如果換成交換視角呢?
孩子說:媽媽,我要吃冰激凌。
你的回答是:可以哦,不過你需要幫我做點事……然後我們吃三口冰激凌如何?
這樣,既培養了孩子知道:我想要,我可以開口,只要我有能力交換即可。
另一方面,你沒有生硬地拒絕他,他也不會生悶氣。
三口冰激凌,也不會怎麼樣。大不了一個冰激凌,分五次吃。
客戶說,你們的產品很好,如果可以打8折,我會馬上下單。
你的回答是什麼?不好意思啊,我們都是官方定價,從來不打折。
這是什麼意思?我們的產品好到可以挑客人,愛買不買。
如果用交換的角度你怎麼回答?
可以打折,我親愛的客戶!只要您這次的訂購量超過3個億,我馬上去總公司申請,看怎樣給您爭取更多折扣。
看見沒,我沒拒絕你。但是,你想要這個折扣,必須用大金額的訂單來爭取。
如果客人只想訂3000塊的產品……你猜他還會生你氣覺得你回復得太生硬嗎?
所以,不拒絕,不否定。
一切都都是交換的。
沒有解決不了的關係。
====================
我們終其一生,都是用手裡已經擁有的,去交換沒有的。
我們年輕,用時間去換錢。
我們老了,用錢就換時間。
人生就是一場接一場的交換。
什麼叫:流水不腐,戶樞不螻
做生意的都知道,很多時候,只要項目好,哪怕不賺錢,只要能成交,也要走一遍交易流程。為啥,因為反正公司租金掏了,大樓租了。走一次流程,還能練一次兵,提升一次經驗。只要錢從賬戶里過一遍,就有資金流,就有產業鏈,就有市場份額。
如果說,這樣也嫌棄,那也不做,最後只有倒閉一條路。
思想也如此,你杠精,你清高,看不上這個,看不上那個,最後成了孤家寡人,固步自封,變成一個老頑固,一個讓人討厭的的人。
當你去大量的交流,大量頭腦風暴,不停地從各種人的視角,看待同一件事,你的可選擇性,靈活性,就大大加強了。你就不容易抑鬱,也不容易被打倒,你就變成多個我,沒有誰能讓你很痛苦。
=================
寶媽群體,最大的問題就是,宅在家,只應對一個人。
這個人還是白天在公司,已經和無數人,交流過,發生過新經驗的人。
你黏在這個人身上,他給不了你多少反饋,也發生不了多少交換。
他不理你,你的全部世界就沒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