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6日,江蘇常州。網傳常州市中醫院附近一粥阿姨小吃店從事胎盤加工,涉事商家表示,胎盤加工是製成膠囊,沒有胎盤的客人收費800元,自帶胎盤的話300元一個,胎盤都是從(醫院)產婦手裡弄來的。紫牛新聞記者採訪發現,涉事商家此前從事產後服務工作,做過月嫂。
紫牛新聞記者添加涉事商家微信,發現其網名為「梓萱月嫂服務中心」,簡介中寫道:「月嫂、育兒嫂、催乳、月子餐、胎盤加工、產後修復。」在其朋友圈,用圖片形式曬出製成膠囊形式的胎盤,瓶子上寫着「紫河車」(胎盤的藥用名)。在另一組圖片中,其展示了胎盤的加工過程:將胎盤和100g西洋參放入機器中磨成粉,然後灌成膠囊。
紫牛新聞記者詢問商家具體經營什麼業務,她表示現在自己經營一家飯館,以前是做產後修復服務的,月嫂、寶寶游泳、理髮、拍照、催乳等,現在基本都不做了,但有好多月嫂的聯繫方式,所以現在經營「梓萱月嫂服務中心」,專門給顧客介紹月嫂。紫牛新聞記者問及其是否有胎盤加工業務,涉事商家回答:「店面裝修幾個月了,現在店裡不營業,現在沒做胎盤生意了,以前做過的。」同時迅速刪掉了朋友圈裡有關胎盤的內容。
4月8日早上,紫牛新聞記者致電常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工作人員回應:目前已介入調查,有調查結果會告知。
記者查詢發現,根據《衛生部關於產婦分娩後胎盤處理問題的批複》(衛政法發〔2005〕123號)的有關規定,產婦分娩後胎盤應當歸產婦所有。
產婦放棄或者捐獻胎盤的,可以由醫療機構進行處置。如果胎盤可能造成傳染病傳播的,醫療機構應當及時告知產婦,按照《傳染病防治法》《醫療廢物管理條例》的有關規定進行消毒處理,並按照醫療廢物進行處置。
在很多醫學古書典籍中,可以看到胎盤的介紹。胎盤又稱紫河車,可以補腎益精,益氣養血,常常給身體虛弱、咳嗽氣喘、不孕人群食用。但在2015年版的《中國藥典》中,紫河車(用健康人的胎盤炮製的藥材),已經被除名了。簡單地說,胎盤就像一張大網,網眼的大小是固定的,只要大於網眼的外來物質都無法通過,也就達到了保護胎兒的目的,可是被胎盤攔截下來的細菌和病毒可能存在胎盤裡,製作過程中病原體未必能被充分滅活,食用這樣的東西之後有可能被感染。因此,產婦自行帶走的胎盤建議儘快無害化處理。
如發生產婦分娩後的胎盤流失、買賣和傳染性疾病傳播,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醫療廢物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予以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