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過去的孩子天天挨打, 卻很少有心理問題?答案值得家長深思

2024年03月24日20:25:05 育兒 1625

時代不同了,教育的方式也會有所不同了。

在很早之前,家長們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時,往往喜歡「動手」,並且那時候的普遍教育方式都是「動粗」。

而那時候的孩子似乎也接受這樣的教育方式,但放到現在,這種教育方式可就行不通了。

為什麼過去的孩子天天挨打, 卻很少有心理問題?答案值得家長深思 - 天天要聞

以前的孩子天天挨打都沒心理問題,現在的孩子卻動輒「玻璃心」

現在很多的家長,在看待自己的孩子時,常常會說:「你太幸福了,你不知道我小時候,你爺爺奶奶是怎麼教育我的。」

確實,之前很大一部分家長,從小都是被「打大的」,那時候的父母在教育方面沒有別的方法方式。

孩子做錯事了,打!孩子考不好了,打!孩子起床晚了,打!孩子不吃飯了,打……

在那個年代,挨打就如吃家常便飯一般。

為什麼過去的孩子天天挨打, 卻很少有心理問題?答案值得家長深思 - 天天要聞

而孩子就算是整天生活在「挨打」的環境中,在當時那個年代,也沒有聽說哪家孩子因為被打而出現心理問題的

幾乎個個孩子都是「不屈不撓」、很有毅力的,根本不會想不開,也不會玻璃心。

反觀現在的孩子,卻呈現一種很「奇怪」的情況。

為什麼過去的孩子天天挨打, 卻很少有心理問題?答案值得家長深思 - 天天要聞

比如上次給孩子開家長會的時候,學校的心理工作室就舉出了一些學校裏面真實存在的案例:

初三某學生,因為周末的作業沒有完成,被老師罰站,結果從三樓直接跳下,所幸樓層不高,沒有摔到關鍵位置,所以沒有生命危險。

為什麼過去的孩子天天挨打, 卻很少有心理問題?答案值得家長深思 - 天天要聞

初一女生,老師發現其手臂上「帶飾品」,於是叫女生到辦公室詳談,讓女生將袖子往上提的時候,發現手臂上壓根不是什麼飾品,而是一道道的刀痕。據悉,是女生因為心理壓抑而做出的自殘行為。

另外,在以前的新聞中,我們也不乏看到很多關於孩子玻璃心的新聞,比如:

  • 某學生因故叫家長,家長來到學校之後不由分說給了孩子一巴掌,結果孩子委屈得直接從教學樓跳下。
  • 某學生因為作業未完成受到批評,直接從自家陽台跳下;
  • 某學生上課玩手機,結果被老師沒收,學生一時衝動直接從教室窗戶一躍而下;

為什麼過去的孩子天天挨打, 卻很少有心理問題?答案值得家長深思 - 天天要聞

同時,我的身邊也發生過多起類似事件:

親戚的小區,一名高三學生在寒假過後不想上學,早上5點與父親發生爭執,直接從自家樓上跳下;

老家鄰居的孩子,因為與父母爭執而離家出走;

隔壁小區,一學生據悉因為情感問題而崩潰,先是割腕自殺,後跳樓未遂。

這樣的事情,可以說在生活中還是比較經常見到的。

為什麼過去的孩子天天挨打, 卻很少有心理問題?答案值得家長深思 - 天天要聞

這時候問題就來了,現在的家長多半已經認識到打罵教育對孩子的負面影響,所以,往往不會打罵孩子,但是孩子的心理問題卻越來越多了,這種情況真的很令人想不明白,甚至是匪夷所思。

為什麼以前的孩子天天挨打,卻不容易出現心理問題?原因令人心酸

首先,以前的媒體不發達,信息傳播可不像現在這麼方便,而且那時候,手機、網絡的使用也不如現在廣泛,就算是有相關的大事件,別的地方的人也不容易知道。

為什麼過去的孩子天天挨打, 卻很少有心理問題?答案值得家長深思 - 天天要聞

其次,以前的生活條件都比較苦,相對於挨打這件事來說,孩子們會更在意「吃飽穿暖」,所以,「沒工夫」出現心理問題。畢竟對他們來說,餓肚子、冷颼颼的才是大事兒,挨兩下打根本不算什麼。

最後,以前的孩子平時除了學習,還需要干農活、幹家務,挨打對於很多孩子來說就是家常便飯的事都習慣了。所以,他們也不會太往心裏去。

總的來說,以前的孩子生活環境和現在不一樣,挨打對他們來說可能真不是什麼大事兒。

為什麼過去的孩子天天挨打, 卻很少有心理問題?答案值得家長深思 - 天天要聞

為什麼現在的孩子挨打,卻很容易出現心理問題?原因引人深思

✔生活環境過於安逸,缺乏磨礪

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溫飽幾乎是絕大部分家庭不需要考慮的問題了。

並且,現代先進的科學技術也給我們的生活帶了便利,以及各種娛樂項目也是層出不窮。可以說,現在的孩子,一直生活在一種安逸、順利的環境中。

而這樣就會讓孩子缺少磨礪的經歷,抗挫能力也比較弱,在遇到波折的時候,就可能會無法承受。所以,也就導致了現在的孩子更容易出現心理問題。

為什麼過去的孩子天天挨打, 卻很少有心理問題?答案值得家長深思 - 天天要聞

✔家長過度關愛孩子,讓孩子心理素質得不到鍛煉

現在的家長都不希望孩子吃自己小時候吃過的苦,所以就會對孩子充滿關愛,不讓孩子幹活兒,不讓孩子生氣,不讓孩子冷着餓着,對孩子是百依百順,對孩子的需求是盡量滿足

而孩子在這樣的「溫室環境」中成長,心理素質就得不到鍛煉,更禁不住情感的波折,在生活中遇到問題就會無法承受,而出現問題。

為什麼過去的孩子天天挨打, 卻很少有心理問題?答案值得家長深思 - 天天要聞

✔媒體發達,導致孩子被錯誤信息所影響

以前是媒體非常不發達,而現在的網絡媒體十分發達,這也導致孩子們會從各種渠道接收到一些不適合孩子獲悉的信息。

比如一些成人之間的情感糾葛、一些藝術化的悲劇場面等等。

孩子在接受非現實的信息影響之後,基於孩子的學習特性,會錯誤地將自己帶入到誇張的媒體信息場景中去,從而作出一些錯誤的心理反應。

為什麼過去的孩子天天挨打, 卻很少有心理問題?答案值得家長深思 - 天天要聞

✔家長疏於陪伴孩子,導致孩子心理問題滋生

現在的家長,也就是以前的「孩子」,深知溫飽的重要性,所以很多家長都拚命地工作,以保障自己的孩子有吃有穿。

但是,他們卻忽視了對孩子的陪伴,而孩子的健康成長是離不開家長陪伴的,長時間的缺乏陪伴,孩子會變得沒有安全感,從而出現心理問題。

為什麼過去的孩子天天挨打, 卻很少有心理問題?答案值得家長深思 - 天天要聞

寫在最後

其實無論是打孩子的家長,還是不打孩子的家長,本質上自身的行為都是為了孩子好,但方式不對,造就的結果就是不對的。

所以,家長們應該更加客觀地學習正確育兒理念和方法,多給孩子一些陪伴,該放手的時候就放手,引導孩子接受挫折教育,讓孩子的心智變得更加堅韌,他們才能更健康地成長。

(本文圖片均來源網絡,侵權立刪)

#MCN首發激勵計劃#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錢最愛這3種人,因它有靈性 - 天天要聞

錢最愛這3種人,因它有靈性

在生活中扮演着至關重要的角色,這一點人盡皆知;錢,是每個人都渴望擁有的,無人不愛錢!有了錢,父母能過上更好的生活,我們做任何事情都會更有底氣;有了錢,孩子能得到更好的發展,我們也能沒有後顧之憂。
《繾綣成煙,藏於模糊記憶間》 - 天天要聞

《繾綣成煙,藏於模糊記憶間》

流年似箭,彈指間,歲月的車輪已匆匆駛過。那些曾在生命中出現的人,那些刻骨銘心的事,都在時光的打磨下,於記憶里漸漸模糊,如同褪色的老照片,只留下斑駁的輪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