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央視熱播的電視劇《大考》,可謂是疫情之下的高考紀實,講述了2020年新冠疫情背景下,金和縣高三學子們在嚴峻考驗下成長的故事。
人們都說00後太慘了,沒趕上好時候,生於非典、考於新冠的孩子們,在這部劇里他們終於完成了人生大考——高考,走向了更美好的未來。
其中的幾個家庭展示了普通家庭不一樣的甜蜜和煩惱,給為人父母的觀眾打了個樣,其中周博文兒強父弱的喜劇家庭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01
《大考》:網癮爸爸和學霸兒子
高三學生周博文是一個優等生,以他這樣的年紀來看,別的同學都因為被父母嘮嘮叨叨而煩惱,可他卻成了「一家之主」。
「網癮」父親周美仁常年沉溺於遊戲,遊手好閒完全不務正業,家庭的重擔都落在母親肩上。
他的母親又是一個非常溫柔善良、任勞任怨的女人,她一味遷就縱容着自己的丈夫。
家裡的收入來源完全靠母親一個人操持着小餐館,巨嬰式的爹+戀愛腦的媽,這樣的配置簡直把人笑死!
於是,周博文不得不充當了「家長」的角色,想幫着母親管教父親。
為了管住父親,周博文想盡了辦法,他改了父親的遊戲賬號,拆了他的電腦,好話聽不進就直接上手。
關鍵是,兒子周博文都快要高考了,周美仁非但不關心,還整天抱着電腦打遊戲。
爸爸不管兒子,但兒子反倒管起了爸爸,周博文先是把周美仁的遊戲賬號改了密碼,再是把電腦主機拆了。
這一折騰,對周美仁來說,簡直是要了命,一旦犯了網癮,就變得茶不思飯不想的,徹底「魔怔」了!不敢明目張胆和兒子對擂,就讓媽媽去溝通。
但換個角度想,他們家是平等民主的家庭環境,爸爸雖然被兒子管着,但也沒有用自己身份的權威來壓制孩子,反而明事理地受管。
周博文之所以這麼好的成長,可離不開爸爸愛媽媽的好教育,對孩子來說,這就是最好的成長條件。
周博文雖然對廢柴爸爸百般不滿,甚至還疑惑媽媽「當年看上了他什麼」,但還是被父母愛情給震驚到了。
父母思想開明,並且感情和睦,帶給孩子的不僅僅是年少時的幸福,而是受益一生的財富,這會影響到他將來的學業、事業、愛情以及婚姻。
周博文的父母,懂得把孩子放在互相平等的位置上,不拿家長權威來壓制孩子,這就是一種很開明的做法。
02
爸爸愛媽媽是對孩子最好的教導
美國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說:
「一個人的性格特點、人生三觀、精神品格、思維方式、生活習慣,都深受其原生家庭的影響,孩子的種種思想和行為里,都可以照見自己和父母一樣的面容。」
爸爸愛媽媽,就是在給孩子做好榜樣,告訴他,誰才是這個家裡最值得被尊敬的人。
明星杜江家就是這樣的家庭氛圍,節目中記錄了他們無數次在孩子面前擁抱,親親,無數次的表達「我愛你」,無數次表達對對方的依戀。
讓孩子從小生活在一個充滿愛的家庭里,也是在傳承「愛」。
杜江曾經在一些採訪節目中表示:在家裡自己的家庭地位是最低的,霍思燕是小公主,是家裡的老大。
說出這些時,他並沒有覺得羞愧,而是滿滿的寵溺和驕傲,甚至是心甘情願地承認。
有一次杜江給嗯哼大王說:「你知道我們家裡誰是老大嗎?」
看着嗯哼半懵半懂地不回答,於是他說道:
「是媽媽,媽媽是老大,媽媽是老大,媽媽要是生氣了,比我生氣還嚴重,只要媽媽說話,我半個小時必須回到家,你知道嗎。」
教育心理學說:「媽媽的作用是提供安全感,爸爸則是孩子各項重要能力和價值觀形成的榜樣。」
03
父親的格局對孩子的影響大
知乎上曾有個問答:「父親的格局對孩子的影響大嗎?」
有一個高贊的回答是:「非常大,父親的格局,決定孩子的一生。」
有愛的家庭會在孩子成長路上無數次遇到坎坷和問題時,給他數不盡的勇氣重新開始,不畏艱難,不輕易退縮。
還有多少父母,打着「為你好」的旗號,干涉孩子的選擇,無視孩子的內心。稍有不順從,孩子就要背負「不聽話」、「不懂事」的罵名。
不如試着放手,給他信任和安全感,相信他可以做到自己想要的成績,也許他才會真正擁有成就感。
如果想要孩子長成一個快樂、大度、無畏的人,那這孩子就需要從周圍的環境中得到溫暖,而這種溫暖只能來自家庭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