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起,寒露生,又到了層林盡染的賞紅季節。此時恰巧讀到兒童文學《霜葉的紅十月》。很應景的題目,呈現的正是秋意漸濃之時大別山深處一抹抹耀目悅心的紅:紅樹莓、紅五星、紅楓葉、紅絨花、紅薯、紅霞、紅旗、紅軍……這樣的紅又分明不止於這個秋季,而是從歷史深處漫過來,滋養今天的孩子們的家國情懷。

作者黃嵐是北京一名資深語文教師。她很重要的一項教學探索和實踐,便是把中華民族的紅色基因種進孩子們的心田。相隔着幾十年的時空,今天的生活景象和《霜葉的紅十月》所書寫的截然不同,但共通的情感是打開歷史的鑰匙,比如對大自然的親近、對家人的深情、對友誼的捍衛、對幸福的追求……得益於豐富的教學經驗,黃嵐在《霜葉的紅十月》中俯下身段,以孩子的視角打量世界,以孩子的理解能力來詮釋「紅」,這樣的筆墨潤物無聲,既有水的溫柔又有水的力量。
此書作為「家國少年系列」中的一冊,已被納入「『十四五』國家重點出版物出版規劃項目」。
【鏈接】紅色題材的兒童視角寫作
作者:余雷
方衛平先生曾說:兒童文學的寫作有兩個基本方向。一個朝向過去,一個朝向將來。兒童文學革命歷史題材的創作就是朝向過去的一類。這類作品回望歷史,將那些鐫刻着時代印記的故事講述給今天的孩子聽,讓他們了解和感悟多年前曾發生過的一切,讓他們學會將過去與今天、與未來聯結在一起,從中獲得成長的力量與勇氣。在這類作品中,現實中的「過去」與文學中的「過去」有着必然聯繫。現實的「過去」為文學的「過去」提供了豐富的創作素材和靈感,文學的「過去」為現實的「過去」增加了合理的想像與推斷。因為有了文學對「過去」的渲染和描述,現實的「過去」才沒有被遺落在時代塵埃里,而是煥發出了新的生機與活力,讓遠離那段歷史的讀者在文字中回望過去,緬懷那些血與火的崢嶸歲月。
黃嵐新作《霜葉的紅十月》是一部以兒童視角表現紅軍長征歷史事件的作品。故事發生在幾十年前大別山深處,紅軍小戰士十月因為受傷脫離了隊伍,偶遇女孩霜葉一家得到救治。霜葉一家為了掩護十月不被國民黨兵抓走,付出了較大的代價,爺爺受傷,媽媽的眼睛險些失明。爸爸也在集市上為了救紅軍小四犧牲了自己的生命。在那個血雨腥風的年代,以十月為代表的孩子們提前結束了童年,成為了年輕的戰士。小說透過山村女孩霜葉的視角,讓讀者看到大別山區淳樸的民風、優美的景色,以及那個特殊歷史年代殘酷的鬥爭和犧牲。
小紅軍十月的名字有着雙重含義,既是一個女孩的名字,也是故事發生的時間。十月是一個少年革命者,她和霜葉年齡相仿,但卻比霜葉經歷了更多的硝煙和戰火,有着更加堅強的意志和勇氣。在看到霜葉一家為了救她所作出的犧牲後,更加堅定了她要為天下百姓謀福利的信念。在霜葉的眼裡,十月的身上有着小女孩面對美好事物的開心與滿足,也有着戰士的勇敢和堅強。雙重的氣質感染着她身邊的人,讓林家沖的孩子們願意接近她,保護她,追隨她。十月教林家沖的孩子們認字,給他們講山外的世界。她對孩子們說的那句話「我們努力搞革命,就是為了讓你們,讓中國所有的孩子,將來都能過上這樣的生活」,讓林家沖的人們對未來充滿了希望。
霜葉原本只是一個普通農家女孩。十月的出現,為霜葉打開了一個新的世界,讓她知道女孩還可以有其他的命運和選擇。霜葉從一個善良懵懂、沒有自信的女孩漸漸成長為一個敢于堅持自己想法、勇敢面對一切的孩子。
兩個女孩在艱難的歲月里相互扶持、相互鼓勵,她們在血與火的鬥爭中迅速成長。十月成為了有擔當有責任的戰士,霜葉也成為了更自信更堅強的孩子。霜葉和十月是生活在過去的孩子,但她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對未來的憧憬卻是與今天的孩子相似的。她們不僅期望家人平安,更期望天下太平,她們和今天的孩子生活環境迥異,但心底的願望和精神的需求卻是相同的。
小說中的成人形象也很有特點,爸爸雖然平日里話不多,但救小紅軍的時候毫不猶豫。媽媽自始至終是一個勇敢善良的女性,在救助十月的過程中從沒有過遲疑與退縮,甚至用一隻眼睛為代價保護了十月。爺爺的情感變化描寫較為真實,他對十月從最初的不接納到最後甘願受傷也要保護她。這一情感的轉變表現出人民群眾對紅軍戰士的理解和愛護。
作品用女孩霜葉的視角來講述這個並不複雜,但卻充滿力量和溫暖的故事。霜葉的見識、經歷和身份讓她不可能從更理性的角度來理解十月,但正是這種純真而稚氣的目光和講述,讓這個事件和事件中的人物更加真實可感。從霜葉的眼中讀者不僅看到了人物的表現和變化,還看到了很多富有地域風情的情景。一個個充滿生活氣息的細節描寫,讓小說有了豐富的審美趣味。
用兒童視角講述革命歷史,讓今天的孩子在故事中理解和領悟紅色精神,懂得思考過去和今天的連接,是一種在兒童文學中將文學性和歷史感完美結合的寫法。
作者:本報記者江勝信
編輯:李揚
責編:陸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