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晏雯
通訊員 黃潔瑩 丁小婷
伊伊(化名)出生後喂不進奶,檢查發現竟是一個畸胎瘤堵住了鼻咽部,不僅無法進食,稍有哭鬧都讓小臉憋得青紫。日前,湖北省婦幼保健院耳鼻喉科專家為剛剛出生4天的寶寶完成了畸胎瘤切除手術,經過多日精心護理,孩子已經康復出院。

段傳新主任查房看望術後的伊伊
9月27日晚,伊伊在浠水縣出生,一小時後,奶奶用小勺給她餵了點牛奶,沒想到,牛奶全部從孩子口腔及鼻腔中溢了出來,而且孩子哭鬧異常。當地醫生檢查發現伊伊喉嚨處有一個新生物,導致她吞咽困難,建議家屬儘快轉診至湖北省婦幼保健院。
9月28日下午,父親王先生帶着伊伊來到省婦幼保健院就診。耳鼻喉科主任段傳新接診孩子時,她已經餓了大半天,想吃奶卻喂不進去,稍一哭鬧和活動就呼吸困難、面色青紫、口唇發紺。醫生內鏡檢查發現鼻咽部有新生物,墜入咽腔,堵塞了氣道。

內鏡檢查下的畸胎瘤
「患兒從出生到現在都沒法進食,需儘快解決這個鼻咽部的堵塞物。但堵塞物位置特別,手術部位離大動脈很近,新生兒的嘴巴很小,極易造成大出血,手術難度高,風險大。」段傳新從醫20餘年,大小手術做了無數例,但這個手術的情況卻非常特殊。他聯繫新生兒科,共同評估患兒病情後,將伊伊收入院。完善相關檢查後,耳鼻喉科、新生兒科的專家再次討論,考慮鼻咽部新生物為良性可能性大,段傳新決定儘快為伊伊手術,解除這個呼吸餵養的「攔路虎」。

術前影像學檢查
9月30日,在多學科的協助配合下,段傳新成功地為這個剛剛出生4天的女嬰完成了鼻咽部腫物切除術,患兒術後呼吸平穩,隨後轉入新生兒科繼續治療,病理結果示良性畸胎瘤,醫護和伊伊的家人懸着的心都落了地。

手術取出的畸胎瘤
伊伊的手術位置比較特殊,新生兒科醫護為她做了密切生命監護和營養支持,並逐漸實現經口餵養。經過10天的精心治療,目前伊伊生命體征穩定。
據悉,源於咽部的畸胎瘤可發生於鼻咽部、軟齶、懸雍垂、扁桃體、咽旁間隙等部位,半數以上發生於鼻咽部。鼻咽部畸胎瘤多見於嬰幼兒,男女比例約1:6,絕大多數為良性,極少數為惡性。多數腫瘤有蒂,如腫瘤較大墜於下咽部、喉前庭可發生窒息;墜入食管可有吞咽困難;阻塞鼻咽可致張口呼吸、小兒餵養困難。
「新生兒鼻咽畸胎瘤非常罕見。」段傳新介紹,呼吸、吸吮困難是新生兒先天性咽畸胎瘤的兩大主要癥狀,其中呼吸困難最早發現。如果家長發現孩子有以上的癥狀,一定要及時帶孩子前來就醫檢查,如確診,需儘快手術治療。
(圖片由湖北省婦幼保健院提供)
(來源:極目新聞)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採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