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帶大的孩子更聰明?研究表明:這個人帶娃,娃大腦聰明、情商高

2025年05月08日22:00:20 育兒 2025

很多家長以為,孩子聰不聰明,全看遺傳基因。

也有人覺得,趕早報班、學鋼琴跳舞畫畫加編程,營養物質也不落下——總之得「砸錢砸時間」,娃就能衝上人生巔峰。

但你可能不知道,有研究發現:孩子以後聰不聰明、情商高不高,跟「誰帶他長大」也有關係。

那誰帶大的孩子更聰明?研究表明:這個人帶娃,娃大腦聰明、情商高。

誰帶大的孩子更聰明?研究表明:這個人帶娃,娃大腦聰明、情商高 - 天天要聞

一:這個人帶娃,娃更聰明

說到帶娃,很多媽媽會下意識地脫口而出:「孩子當然媽媽帶好啊。」

畢竟,白天帶娃、晚上哄睡、半夜還得爬起來餵奶的,不是媽媽,是誰?

難道是爸爸?

讓他帶娃,只會讓人頭大——襪子穿反、書包拿錯、輔食亂喂。媽媽看到,恨不得一秒衝上去接手。

但你知道嗎?

就是這位你總覺得「不靠譜」的爸爸,偏偏可能是激發孩子大腦和情商的「隱藏高手」。

劍橋大學就做過研究發現:

孩子在嬰幼兒階段,如果爸爸多參與照顧,那娃在語言、邏輯思維、空間感知這些方面的能力,會明顯更強。

還有一項長達10年的追蹤調查發現:

那些從小有爸爸陪伴、參與育兒的孩子,到了青春期在人際交往、情緒管理和抗壓能力這幾個方面,表現也更亮眼。

所以說,爸爸不是「輔助帶娃人員」,而是影響孩子未來發展方向的重要力量!

誰帶大的孩子更聰明?研究表明:這個人帶娃,娃大腦聰明、情商高 - 天天要聞

二:爸爸帶娃,更能激發孩子潛能

別看爸爸平時看起來像個大孩子,但在孩子成長這事上,他的「野」,恰恰是一種很寶貴的教育方式。

●鍛煉勇氣的遊戲

舉個最常見的例子:

爸爸最愛的「拋高高」——你看得心驚膽戰,但孩子卻哈哈大笑。

還有那種追跑打鬧、假裝打怪獸、摔跤扭打的「混戰遊戲」。

你覺得是在搞破壞,但其實,這能讓孩子練協調力、空間感和反應速度。

這些「動靜結合」的身體互動,對孩子大腦發育特別有好處。能激活多個區域協同工作,比單純坐着看繪本還刺激思維。

而且在爸爸這種「放飛式」陪伴中,孩子的膽量、判斷力、身體控制力都會被悄悄拉滿。

●面對挫折的淡然

媽媽帶娃,是「摔了別動,我來抱你」;

爸爸帶娃,是「摔了?站起來試試還能不能跳!」

別小看這點區別,時間久了,孩子真的會被「爸爸式引導」影響得越來越敢嘗試、不怕失敗,挫折容忍度也更高。

誰帶大的孩子更聰明?研究表明:這個人帶娃,娃大腦聰明、情商高 - 天天要聞

●用理智冷靜解決問題

還有一點很多人忽略了:

爸爸普遍比媽媽更理智、淡定,不容易情緒化。

孩子犯錯時,爸爸的反應常常是「怎麼回事?我們一起看看」,而不是立刻情緒上頭。

長期在這種冷靜、理性的氛圍下成長的孩子,自然也更容易學會怎麼控制情緒、處理衝突。

誰帶大的孩子更聰明?研究表明:這個人帶娃,娃大腦聰明、情商高 - 天天要聞

三:爸爸去哪兒了?

有些媽媽,可能已經開始皺眉了——「說得輕巧,我家那位根本不帶娃好嗎?」

確實,很多家庭都有一個「消失的爸爸」。

每次你說「來,你帶下孩子」,他總有一套熟練的「打太極」話術:

「你比我有經驗,我怕弄不好。」

「你不是帶得挺順的嘛,再說你跟孩子更親啊。」

「我真不知道要幹嘛,我一帶他就哭。」

為什麼爸爸不願意帶娃呢?

●根深蒂固的傳統觀念在作祟

在現在,還有很多傳統觀念認為:「男人賺錢養家,女人負責帶娃。」

尤其是在落後的地方,或長輩觀念影響較深的家庭里,爸爸一出手帶娃,甚至還會被吐槽「像女人一樣天天在家」。

這種「性別角色分工」,讓很多男人潛意識裡,把帶娃歸到「不是我的職責」那一欄,心安理得當甩手掌柜。

●媽媽也不自覺地「獨攬一切」

再來就是媽媽這邊。

很多媽媽,一開始就習慣「全包式育兒」:吃喝拉撒、作息安排、輔食花樣、早教路線圖,全在掌控中。

於是當爸爸一插手——孩子水瓶忘拿了、褲子穿反了、鞋子穿串了。

媽媽忍不住生氣:「我就知道你不靠譜!」

爸爸這時候怎麼想?

「行吧,你厲害,你來,我不摻和。」

慢慢地,爸爸就真的「不會了」。

結果是,媽媽越來越累,爸爸越來越閑。

誰帶大的孩子更聰明?研究表明:這個人帶娃,娃大腦聰明、情商高 - 天天要聞

四:如何讓爸爸上場?

怎樣才能讓爸爸真正「參與」到育兒中來?

①任務分配要具體,別說「你幫我帶一下」

你說「幫我帶會兒孩子」,在爸爸聽來是:看着不讓他出事就行。

你換個說法:「你等會負責幫他洗澡、穿睡衣、講完兩個繪本」,立刻明確了責任範圍,執行力也能直線拉升。

②設立「爸爸專屬時間」

比如規定每周六,是「爸爸帶娃時間」,去哪兒、玩什麼、怎麼安排,全交給爸爸決定。

剛開始可能有點磕磕絆絆,但時間一長,孩子會期待,爸爸也會找到自信和成就感。

說不定你還能趁機約閨蜜逛街、美容,放鬆一下自己。

誰帶大的孩子更聰明?研究表明:這個人帶娃,娃大腦聰明、情商高 - 天天要聞

③媽媽學會「閉眼放手」,別盯太緊

這個特別重要!

很多媽媽的問題,不是不讓爸爸帶,而是他一帶你就「在線監工」:

「襪子穿反了!」、「這湯太燙!」、「你怎麼又讓他看那麼久電視?」

別說爸爸有挫敗感,孩子也會覺得「爸爸啥都不行」。

放手讓他帶,不要要求「帶得像媽媽一樣好」——他不需要複製你,他有自己的風格。

哪怕一開始磕巴點,也比一輩子當「甩手掌柜」強。

一個完整的親子關係,需要「母愛帶來安全,父愛帶來邊界」。

爸爸不是輔助,不是「臨時工」,他是孩子人生中不可或缺的角色。

所以,放下「我來就行」的執念,讓爸爸真正上場。

哪怕方式不同,哪怕不完美,但你會發現——孩子成長的畫面,從此更加完整。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機構大規模調倉!?年度確定性機會來了? - 天天要聞

機構大規模調倉!?年度確定性機會來了?

免責聲明:本文是個人日記,不構成投資建議。文中所有觀點, 僅代表個人立場,不具有指導作用 各位股東好:最近我們「圈友群」氣氛越來越好,原因無他:我們已經連續3天新高了。我們實盤也順利錄得新高。都知道歡樂的日子都是短暫的。那麼,問題來了,這次行情能持續多長時間呢?01其實,今天我們「實盤」能繼續上漲,我是...
校門口的鏡子:媽媽的形象如何照亮孩子的成長之路 - 天天要聞

校門口的鏡子:媽媽的形象如何照亮孩子的成長之路

作者 | 張可沂伽放學時分,校門口的奶茶店總上演着微型人生劇場:妝容精緻的林媽媽被女兒同學誤認為「姐姐」,而穿着家居褲的王阿姨則被兒子要求「以後別來接我」。這些場景折射出一個教育真相——母親的形象管理正在成為家庭教育的重要課題。
爸媽每天多說這2句話,孩子內心越來越強大 - 天天要聞

爸媽每天多說這2句話,孩子內心越來越強大

大家好,我是辣媽不知道你們發現了沒有,有時候,我們隨口一句簡單的話語,就能在孩子的心中埋下強大的種子,讓他們的內心越來越堅韌。爸媽每天多說這2句話,孩子內心越來越強大!這兩句話,就是這樣的魔力源泉。 「我相信你可以」這句簡單的話語,卻蘊含著無盡的鼓勵和信任。信任不是廉價的誇讚,而是對孩子潛能的「莊嚴托...
李佳琦回應媽媽直播帶貨:她說她正是拼的年紀 - 天天要聞

李佳琦回應媽媽直播帶貨:她說她正是拼的年紀

5月5日,美腕旗下「所有爸媽的幸福家」直播間開播,知名網紅主播李佳琦的媽媽李文利受邀參加直播。據悉,李佳琦近日在直播中表示,「我媽現在當主播了,你們跟我媽說一下,讓她就是嚴謹講話,因為我媽比我還誇張……」他展示直播間畫面並稱他媽媽在賣黃金。
王學廣:「老講解」成了我的另一個名字 - 天天要聞

王學廣:「老講解」成了我的另一個名字

5月初,「瓊崖革命的搖籃」定安母瑞山,逐漸升騰起夏日熱烈的氣息。7日午後,88歲的母瑞山革命根據地紀念園終身名譽園長、義務講解員王學廣戴上老花鏡後,又從書堆里翻出了一沓紙頁,可以明顯看到,其中半數已經泛黃。 王學廣正在翻看關於他的報道。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豌 攝 「這是我收集的《海南日報》剪報,都是有關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