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很大一部分的父母都會想要給自己孩子最好的,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每一輩的父母都是如此,什麼好的東西都想給孩子,尤其體現在他們都儘可能地滿足孩子在物質上的需求,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生活上面得不到滿足,反而被別人給比下去。
這樣一代又一代的傳統,人們耳濡目染,很多的孩子在成為父母之後,自然也想要竭盡所能給孩子最好的。
對於家庭條件比較好的孩子來說,這些簡直是輕而易舉。但是,大多數孩子的家庭情況並不是特別優渥,父母辛辛苦苦地工作掙錢,只是為了給孩子更好的生活,為了孩子得到更好地成長。就像是很多父母自己省吃儉用,什麼貴一點兒的東西都捨不得買,反而孩子的牛奶卻要專挑好的貴的買。
高端牛奶自己都捨不得喝,卻被孩子送了半箱,是真的自己小氣了?
其實對於一個十分普通的家庭來說,家庭經濟條件並不是那麼好,牛奶算得上是一個非常高的支出了。所以就有很多家長省吃儉用,自己都不捨得喝,只留給孩子,但是卻發現孩子並沒有多麼稀罕,反而是轉頭就分給了其他同學,家長看到這一幕表示非常心疼。
這位家長也是遇到了同樣的情況,不知道怎麼辦才好。自己到底應不應該為了幾盒牛奶去責怪孩子不體諒父母的辛苦,還是由着孩子這樣「糟蹋」自己的錢?
這位家長在網絡上發出提問之後,才發現原來還有很多父母也遇到過類似的情況,而且也始終沒有找到兩全其美的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
還有一部分網友覺得其實孩子可能並沒有這麼多彎彎繞繞的心思,他們的想法單純,應該只是因為朋友之間關係好,所以給瓶牛奶算不上什麼,可能其他同學也會給自己的孩子分享呢。
當然,也有很多孩子是習慣使然,養成了大手大腳、浪費東西的習慣,如果是這樣的話,父母就應該好好引導孩子了,讓他們養成良好的花錢習慣。
因為很多家長是從以前的艱苦日子過來的,清楚地知道一分一毫都來之不易,所以格外看重東西的價格。但是孩子又沒有經歷過掙錢的辛苦,反而覺得自己手上的錢來得輕而易舉,所以養成了浪費的壞習慣。父母跟孩子的金錢觀念不一樣,這也是父母與孩子之間經常產生問題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分享」是一種美德,孩子懂得分享是好事,或許孩子所在的班級也是如此,有什麼玩具或是零食,同學、朋友之間互相分享,這自然值得提倡。但是如果孩子之間因為互相攀比而進行「分享」,不斷地想要帶更好的東西去勝過別人,那麼家長就應該及時制止了。
在這方面,家長應該要好好引導、教育好自己的孩子,讓他們從小形成正確的金錢觀念,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其實家長沒有必要為了孩子去委屈自己,很多家長自己都捨不得的東西,只想着留給孩子,還要一味地強調這樣東西多麼多麼珍貴,讓孩子牢牢記住,這樣很多時候會引起孩子的反感,孩子不會希望自己得來的東西依附於父母的「委屈」之下,這樣反而給孩子造成巨大的壓力。
父母應該讓孩子明白自己的實際家庭情況,也要讓他們知道物質的來源是需要付出勞動的,世界上沒有白來的東西,要想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就必須付出一定的努力。同時,讓孩子養成正確的金錢觀,不用為了自己沒有的東西而自卑,也不會因為自己已經得到的東西而浪費。
還有,不要讓孩子沉迷於一味地「分享」,讓孩子明白自己單方面的付出是沒有意義的,分享應該是雙向的。
如果只有自己在「分享」,而對方卻沒有任何行動表示,那麼就應該明白,自己這種單方面的「分享」應該適可而止了。父母應該讓孩子明白,自己絕對不要一味地委曲求全、「討好」別人而去進行分享,不要為了別人而「委屈」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