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於分享的孩子人生格局將無限 今天看到馬克·吐溫曾說過一句名言: 「悲傷可以自行料理;而歡樂的滋味,如果要充分體會,你就必須有人分享才行。」
我想到了上學期二子跟我說的一件事: 兒子說「媽,我發現最近自己變得心態很不好,很自私。」
「哦,說來聽聽,讓我幫你分析分析。」
「就是在學校,同學之間好的書、學習資料都借來借去的,但我就是特別不想借人,特別是比我強的學霸。
有一次,xx晚上剛跟我借去,我明知他還沒看完,但明早我就故意說自己要用,就要回來,那本書里有我學習的秘決。」
我連忙問「你為什麼不想借人,又不損失什麼?」
「就是怕他成績超過我,在班上他是我最強的對手……我知道有這樣想法不好,但偏有這樣的想法!媽,我是不是很壞,咋辦?我最近讀過幾遍《地藏經》,知道地藏菩薩發廣大誓願要度盡眾生,我們就要學習地藏菩薩的精神,而現在我連書都不願和同學分享,嘿嘿,是不是有點那個……」
「是呀,學習哪有什麼秘決呢?你是有點自私,再說好書好東西都要同學之間共同分享共同學習,才有滋味。你怕他學習成績超過你,那再加倍努力呀!有競爭對手才會有壓力,有壓力才有動力……但是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孩子呀,人不怕犯錯,錯了馬上改才是最棒……」
「知道了,孩兒謝過母親教誨,明天一定把所有好書雙手給同學們奉上,共同分享才有滋味」他做了個鬼臉說道。
這樣就對了,人就該這樣胸懷坦坦蕩蕩,陽光豁達。要懂得分享,人生才有意義。 孩子只有將快樂分享出去,才能夠獲得真正的幸福感。
李玫瑾有一期講座為「不會分享的人智商再高也沒用」,她提出:分享就是讓孩子懂得,當你有快樂的事,有好東西,讓周圍人知道,讓大家和你一起快樂。
當今社會,有人雖然智商不高,但是他懂得分享,情商高,和周圍人相處愉快,他也能得到很多資源,多了很多機會。
很多孩子不懂得分享來自於本能的佔有慾,認為自己的玩具、物品就是自己的,不允許他人使用。如果強迫不僅會讓孩子抵觸使他內心受挫,未必能達到預期效果。多給他創造參加社交活動的機會,經常和其他小夥伴玩耍,玩耍中建立起的分享是很自然的。
分享不是失去,而是雙贏 在一個尋找福氣的研討會上,有50個人報名參加。 50個人走進一個裝滿氣球的教室,主持人提出一個非常奇怪的要求~給每人一個氣球,要求大家在氣球上用筆寫上自己的名字,接着將氣球收集起來,放到另一個房間里, 然後大家被帶到那個房間,要各人分別找到寫着自己名字的氣球,限時5分鐘。 每個人都在瘋狂地找尋自己的名字,大家碰撞、推擠,現場一片混亂!
5分鐘過去了,在場沒有人能在規定時間內找到自己的氣球! 主持人喊停!要求大家隨便找個氣球,然後把氣球遞給上面有名字的人!不到3分鐘,大家都接到了自己的氣球!
於是主持人指出~這就是我們的人生! 每個人都瘋狂尋找自己想要的東西,但沒人知道它在哪裡! 福氣其實取決於周圍的人!給予他人想要的,你就會得到你想要的,這就是生命的意義!
懂得分享的人生才有更容易成功 美國心理學家亞當.格蘭特曾做過一個調查研究表明:那些最失敗的人和最成功的人,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愛分享」。 記得俞敏洪教授在北大演講時的一個故事,他的家庭比較富裕,在讀大學的時候每個星期從家裡返回學校都會帶上六個蘋果,宿舍里的同學以為每人一個,結果是他自已一天吃一個。
蘋果是他的,當然大家不能搶,但是從此他給大家留下一個印象,就是他極為自私,後來,他的幾個同學成立了創業團隊,他也想加入其中,可大家一商量,一致認為他不能加盟,原因很簡單,因為他在大學的時候從來沒有體現過分享精神。
分享不單單代表着一種精神,更代表着一種對他人的認可。學會分享不只是給予,還代表着無私和奉獻,正是因為這種無私和奉獻,我們的世界才變得更廣,更美好。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感觸,當你遇到了非常高興的事情,激動人心的時刻,興奮的心情卻沒人和你分享,也不能和任何人說。這時候,你還能感受到幸福嗎?是不是會覺得心情抑鬱呢? 懂得與人分享是一種大智慧。
古人早己懂得財聚人散、財散人聚的道理,學會分享並不意味着自己失去什麼,相反會收穫友情、知識、也收穫了快樂。聰明的人懂得借與他人分享好東西之機,拉近自己與他人間的關係,就得尊重為以後更廣闊的交際打下基礎,而愚蠢的人,往往在獨享功勞、獨享榮譽、獨享快樂的時侯,給自己帶來想不到的麻煩。
懂得分享的人必有豁達的心胸、坦城的態度和高深的智慧和策略,只有那些虛偽奸詐的人才不會分享,因為對利益的索取使他鼠目寸光,謹小慎微的人不懂得分享,當我們樂意與他人分享我們所擁有的知識和快樂對,不但不會有損失,反而會收穫更大的喜悅和滿足。
學會與別人分享成長,成功與財富,自己也一定會成為最快樂,最幸福,最成功和最富有的人。只有真正懂得與人分享的人,才懂得人生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