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熬到可以上學的日子,可是孩子不願意去幼兒園怎麼辦?
幼兒園,是孩子進入的第一個社會化環境,也就是說從踏進幼兒園那一刻開始,我們的孩子就進入小小的社會了。
雖然說這個過程是孩子成長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可是家裡的寶寶們,他可不能理解爸爸媽媽把他送到幼兒園的這種良苦用心,甚至呢,很多孩子還會出現對上幼兒園非常抵抗,不論爸爸媽媽怎麼哄就是不願意去的現象。
特別是每到幼兒園開學季教室里那個場面呀,真是驚心動魄,有的孩子一把鼻涕一把眼淚的哇哇大哭,哭的上氣不接下氣的,還不忘嘴裏一直喊着媽媽媽媽。
有的孩子呢反應更加激烈,拚命的尖叫,甚至是滿地打滾。
還有的孩子呢,很安靜,坐在教室的一角,默默的傷心流眼淚,也不理睬老師,也不理睬小朋友,甚至呢還會不吃不喝。
總之啊,孩子們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表達着對上幼兒園的抵抗,而且這樣的情況往往不是一兩天就結束了。
比如說之前有一位媽媽說,她的女兒叫朵朵,三歲8個月,已經上幼兒園兩周的時間了,媽媽每天送朵朵上幼兒園的時候都很揪心,因為朵朵總是看上去很委屈,還會經常哭着說不想上幼兒園。
相信很多媽媽其實都有過類似的經歷,站在幼兒園的門口,孩子的小臉上全是淚水,使勁抱着你,哭着說媽媽你不要走,雖然最終呢孩子會成功的被老師拉進幼兒園的大門,但是您可能這一天啊,心裏都不是滋味。
那我們要破解這個難題,首先呢,要先弄明白孩子為什麼不願意去幼兒園呢?
孩子的分離焦慮
而出現這樣的情況一般有兩種原因,第一個原因,是我們的孩子害怕與父母或者身邊主要的撫養人分離,特別難受和不安,產生了一些分離焦慮。
很多孩子在上幼兒園之前跟外界的接觸比較少,大部分時間都是跟爸爸媽媽或者爺爺奶奶在一起,所以孩子對外界的這種安全感以及自我的控制感就會比較弱。那麼他在上幼兒園的時候呢,就會有很大的壓力感和焦慮感。
比如說剛剛提到的朵朵,她就是這種情況,朵朵從小除了接觸家人以外跟外界環境接觸的非常少,從小和家人過度的依戀,當面對上幼兒園這種被迫的分離情況,朵朵產生分離焦慮,是很正常的。
一般來說,如果孩子在兩個月內情況逐漸好轉就沒問題,不用太擔心。
但是,你需要注意,如果孩子的分離焦慮持續了3~6個月還沒有好轉,而且跟父母分開以後會持續兩個甚至三個小時,出現像抽泣呀,很鬱悶啊,甚至一動不動啊,這樣的一些狀態而非常難受,不吃不喝不玩不理人等等,或者說孩子開始胡思亂想了,總是擔心媽媽走了來壞人怎麼辦?媽媽不來接我怎麼辦?媽媽在外面會不會出車禍呀?會不會死掉啊等等。
如果孩子出現了這些情況呢,就一定要注意了,因為孩子很可能就不是正常範圍內的分離焦慮,而是出現了分離焦慮障礙。
那這個時候你就需要尋求專業心理諮詢幫助了。
適應性困難
孩子不願意去幼兒園的第二個原因,是孩子出現了適應性困難,也就是說孩子不能適應生活中發生的改變,從而產生的情緒問題和不良行為問題。
對於孩子來說家庭生活和幼兒園的生活區別還是挺大的。
你可以想像一下孩子到了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沒有爸爸媽媽在身邊,沒有爺爺奶奶追着給他喂飯了,也不能隨心所欲的吃喝玩樂。
旁邊只有陌生的老師和陌生的小朋友,還要聽老師的指令,還要學習自己吃飯,等等這些變化。對於平時在家裡被保護過多自理能力不足的這些孩子,其實是個不小的挑戰,很多孩子就會因為適應不了這樣的變化而不願意去幼兒園。
我剛剛講了孩子不願意去幼兒園的兩個常見原因,一是孩子出現了分離焦慮,二是孩子出現了適應性困難。
那對待孩子不願意去幼兒園的情況,那家長應該怎麼做呢?有5個要點:
第1個要點 要溫和而堅持的幫助孩子完成分離
一般來說呀,孩子都是三歲上幼兒園,那你知道為什麼是三歲嗎?
因為三歲是孩子發展的社會敏感期,也就是說這個年齡的孩子開始對集體感興趣,有一定的能力與人合作。
所以就可以到社會化的這種環境中去發展了,所以如果沒有特殊的情況,父母還是一定要堅持送孩子去幼兒園的,但是您可以容許孩子哭。
這個時候,你可以用溫和而堅持的語氣去告訴孩子。
比如你可以這樣說,媽媽理解你不捨得和爸爸媽媽分開,一天都見不到爸爸媽媽,其實真的很想爸爸媽媽,是不是啊?你看你去上幼兒園,媽媽上班在公司,也很想念你,所以媽媽一天最開心的事情呢,就是到幼兒園門口接你了,你是不是一出來看到媽媽也很高興啊,那以後每次我去接你的時候呢,你就朝媽媽跑過來,我也朝你跑過去,咱倆來個大大的擁抱好不好,我們看看誰更有力氣好不好。
那你要這樣說呢,讓孩子有一個這樣的畫面和期待,然後媽媽那就一定要準時的固定的去接孩子,形成Ta的安全感。
一定要記得,安全的依戀關係是孩子獨立面對世界的底氣,我們的孩子當然要去體會分離,要去面對新的環境,但這個過程呢,請你一定要溫和的堅持,給予安全的依戀關係啊,幫助他獨立的去面對。
第2個要點 積極催眠暗示孩子的成長和進步
家長啊,要有意識的經常提醒孩子,Ta長大了。
因為孩子在父母身邊逐漸長大的這個過程有慣性和催眠性,有的時候孩子和父母都意識不到孩子長大了。
所以要常常提醒來幫助孩子有這種意識,也幫助家長做好分離的這種心理準備,但是提醒的時候,我們要有一種積極有力量的語言,要用一種暗示性的語言或者說驚喜發現的那樣的一種語氣。
比如說我們可以經常這麼說哈,哇,媽媽突然發現你的褲子都短了很多,原來你長高那麼多啦。你上個月拿筷子吃飯還吃的滿桌子都是,這幾天媽媽發現你竟然能拿的這麼穩,一點都不掉飯粒了呢。你知道嗎,你去年還不願意和小女孩子玩,今年你卻能幫助小女孩了呢。
當你帶着這種驚喜去說的時候,孩子的內心,就會感受到自己長大了,很自豪。自己能做這麼多事情,這樣積極和暗示着孩子去往獨立性的方向發展。
第3個要點 你要對孩子的幼兒園充滿好奇,並且要給一點點任務去轉移他的注意力,你需要多關注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
但是,你不要這樣問,你不要問說今天在幼兒園表現好不好,乖不乖呀,老師有沒有表揚你呀,請千萬不要這樣問,因為這會讓孩子感受到壓力和評價。
你要表現出來特別感興趣孩子在幼兒園裡的一些細節,你可以這樣和孩子說,聽說,你們幼兒園有一個很大很大的教室,媽媽很感興趣,那個教室是幹什麼的呀。
你能幫媽媽一個忙嗎,你明天幫媽媽觀察一下,你們幼兒園的小女孩都有沒有穿漂亮的裙子呀。
聽說你們幼兒園有很多很多漂亮的花,那都有些什麼顏色呀等等類似於這樣的一些問題。
如果孩子說我不知道啊,那你就說媽媽可感興趣了,特別想知道,那你明天可不可以幫媽媽看看都有些什麼顏色。
這樣的話,讓孩子將注意力放到這些有趣的事情上去轉移他的焦慮情緒,逐漸的適應。
第4個要點 你要幫助孩子建立關係
想讓孩子在幼兒園裡開開心心的,其實就是要幫助孩子建立好兩種關係:和老師的關係以及和小朋友的關係,如果這兩種關係是愉悅的,那麼孩子整體上幼兒園就會比較適應。
所以幼兒園裡最重要的任務不是教育孩子學知識和立規矩,而是引導孩子去發展友情結交朋友。
你要多觀察,也請老師多幫忙觀察,看孩子和誰相處的比較好,或者性格更合適一些啊,那你就多創造一些和這些孩子相處的機會。
你還可以這樣有意識無意識的常常提醒孩子,媽媽發現明明和你好像啊,你們都喜歡鋼鐵俠,哈哈,你們還都有卷卷的頭髮呢。
或者說你可以幫媽媽告訴牛牛小朋友說媽媽好喜歡他嗎,或者你要不要告訴他,你其實也很喜歡和他交朋友啊。
你還可以請老師多幫忙多給予一些鼓勵和肯定,要幫助孩子建立在幼兒園的歸屬感,讓孩子有更多的專屬的小物品。
孩子剛剛上學的時候呢,你可以讓孩子帶上特別喜歡的玩具等等,讓孩子帶着去幼兒園幫孩子建立一下在幼兒園裡熟悉的感覺。
最後一個要點,你可以和孩子說一些莫須有的誇獎,或者偶爾的說一些權威性的謊言。
對孩子來說呢,父母是權威老師是權威,所以你可以經常這麼說,剛剛爸爸偷偷和我說,你今天的表現特別有男子漢的自信。老師今天悄悄告訴我,他覺得你很厲害,做操做得特別好。
那你還可以經常拿個玩具出來,說幼兒園老師讓媽媽今天回家給你個小獎品,因為你在幼兒園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特別好,等等這些。
這其實就是心理學裏說的期待效應,當孩子感覺到原來權威人物一直在悄悄關注和喜歡他,那會激發他的潛能,朝着我們期待的方向做得更好。
要知道,孩子離開家進入幼兒園的環境不僅僅是和家長物理上的分離,更應該是心理上的分離,所以幫助孩子適應好這人生重要的一步,就是給孩子的長遠發展奠定了一個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