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屏養娃的焦慮情緒,如何緩解?給你支個招,簡單實用

2022年09月28日23:17:11 育兒 1059

你責怪孩子考試分數低,做事拖拉,如果他的回答是 「還有比我還差的,比我還慢的,那誰誰都沒做完試卷呢?」

你應該慶幸,你的孩子心態很好,容易滿足,他還沒有被你的焦慮情緒傳染

為何現在比以前更焦慮?

有的家長說,我們那個年代,都是自己學習,父母也沒管呀?現在兩個大人負責一個娃,加班加點的,心累得要命,焦慮感爆棚。


滿屏養娃的焦慮情緒,如何緩解?給你支個招,簡單實用 - 天天要聞

想想以前,沒有電腦,沒有手機,至少我6歲前沒接觸過書本,可以到處奔跑,下河捉魚,上樹摘果子。到了上學的年齡,放假就是放假,作業一點點。

無憂無慮的童年,現在回憶起來都是嘴角帶着笑的。可現在的孩子呢?娃還沒生出來,爹媽都給他規劃好了人生。

如果你是父母,說我不想給自己的孩子壓力,想讓孩子有個快樂的童年,想和孩子有個良好的親子關係。

想着寶寶可以乖乖睡覺,告訴你這是不可能,一到睡覺時間,就像進了遊樂場一樣,上躥下跳,電力十足。

那有了孩子之後,你是不是還幻想着,客廳一塵不染,書房整整齊齊?但現實呢?玩具橫七豎八的堆滿地,書房裡作業本各科都是5本以上的買,還是不夠用,到處丟,丟了就找不到了。

孩子上了學之後,小群里各科老師時不時地今日小結,試卷和練習本上的「還需努力……」,每一次和自家娃有關的信息,都會引起媽媽們的焦慮,緊張


滿屏養娃的焦慮情緒,如何緩解?給你支個招,簡單實用 - 天天要聞

想起剛開學時,微信群里需要及時填寫的各類信息,需要上交的各種資料,需要打卡的各科作業,稍微晚一點,老師的電話就打過來了,如果家長再敏感一點,估計晚上都睡不好,神經焦慮了。

焦慮情緒源於何處?

是不是想回到沒有手機,沒有網絡,老師找不到家長的年代?所以電子產品與之相應的互聯網是造成焦慮的主要元兇之一

一方面,我們慶幸現在人在家裡,通過手機,就可以聽到不同的聲音,看到更遠的世界,得知原來比自己優秀的人是如此的多。

原來別人家的孩子已經學了這些課程,原來3歲的孩子進幼兒園還要申請,還要面試;原來我家孩子還不夠好,因此我要努力培養他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廣告商深知這一點,所以在不斷地製造各種讓家長焦慮的信息。

父母省吃儉用也要給孩子學這學那,就怕自家孩子落後於人。所以我們要給孩子報早教,培養大運動和精細動作,培養社交能力;要背古詩,學數學思維,給孩子打好基礎;

趁着孩子小,把英語當母語去學,在孩子上小學前多報各類興趣班,以找到他的興趣點;在上初中前,把興趣班的證書都考完;在上高中前,英語學到高考130分以上,騰出時間給其他科目。


滿屏養娃的焦慮情緒,如何緩解?給你支個招,簡單實用 - 天天要聞

在上大學時,就要規劃好畢業工作的方向和工作中需要的證書,或是留學的雅思托福,大學高中化……

這些信息就源源不斷地通過互聯網,通過你手中的手機,輸入到你的大腦里,不焦慮?才怪呢!

面對焦慮情緒,我們如何緩解?

首先要明白,焦慮無法消除也不應該被消除,這是人類進化過程中,為了適應環境,而留在基因里的東西,對人類生存有重要價值。

面對養娃的焦慮,父母該如何緩解?

官方的說法,咱們普通老百姓一般理解不了,告訴一個你簡單實用的方法,就是向下找「參照物」。

物理學中,有個詞叫「參照物」,你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要先看參照物是什麼?假如你坐在運行的車裡,相對於路邊的人,你是動的,但相對於車內的物品,你是靜止的。

我們可以給自己的孩子找個參照物,來緩解自己的焦慮情緒,記得要向下找。


滿屏養娃的焦慮情緒,如何緩解?給你支個招,簡單實用 - 天天要聞

有一次我去買菜,碰到一位阿姨用支付寶付款,先掃紅包,8毛8,她就唉聲嘆氣地抱怨着:「今天怎麼這麼少,昨天掃了4塊多呢?」呱啦呱啦地抱怨個不停。

等我買菜的時候刷了3毛2,她扭頭看到我的屏幕後,馬上就開心地大笑了起來!看,經過一對比,她心情瞬時變好了很多,頭不疼了,腰不酸了,源於我這個低於她的「參照物」紅包。

你是不是覺得自己的孩子,寫作業拖拉墨跡,字體潦草,單詞記不住,口算還要掰腳趾?怎麼教都教不會?玩手機打遊戲,怎麼說都是油鹽不進?

想想那些特殊學校的孩子吧,至少自己的孩子,身體是健康的,腦子是聰明的,生活是可以自理的。

如果孩子學習成績好,就當做是上天恩賜;如果註定是個學渣,任憑你是北大教育學的博士生導師,也不能直接把學習神功傳送給娃,還不如放鬆一些。

不往上比,往下看,畢竟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比過這座山峰,還有下一個山頭,什麼時候能比完?

就像一首題畫詩寫得那樣:「世人都說路不齊,別人騎馬我騎驢,回頭看看推車漢,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滿屏養娃的焦慮情緒,如何緩解?給你支個招,簡單實用 - 天天要聞

如果你責怪你孩子成績分數低時,他說 「還有比我還差的,那誰誰都沒做完試卷呢?」你應該慶幸,至少孩子很容易滿足,會調節自己的心態,他還沒有被你的焦慮情緒傳染。

如果哪一天,你孩子面對自己的試卷,焦慮哭泣,一定要爭第一的時候,作為父母要學會幫孩子解壓,別在孩子已經很沉重的肩膀上再加包袱了。


滿屏養娃的焦慮情緒,如何緩解?給你支個招,簡單實用 - 天天要聞

人生的路還很長,養一個身心健康的娃着實不易,不要再抱怨你孩子的諸多缺點了,找找你身邊的「參照物」,你的焦慮感會緩解許多。

波斯有句諺語說:「在我看到一個沒有腳的人之前,我一直因為沒有鞋而抱怨」。對於緩解養娃的焦慮,你有什麼想法呢?

#我在頭條創作第二期#

#教育##家庭教育#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必刪)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記住了:狗永遠喂不飽,人永遠討不好! - 天天要聞

記住了:狗永遠喂不飽,人永遠討不好!

狗實在喂不飽啊,人實在是討不好啊!給得再多,它都能幫你一口吞掉,越是去討好,就越是蹬鼻子上臉。一步一步地,哪一天喂少了,還反咬你一口,哪一天你的所有討好讓步就成為了理所當然的了!
三月初六發財日:食三寶納財,行一善積福,避一忌守運 - 天天要聞

三月初六發財日:食三寶納財,行一善積福,避一忌守運

親愛的寶子們,來吧!美食不會辜負你!晨起推窗,見庭前桃李初綻,方知今日已是農曆三月初六。古書《歲時廣記》有載:「三月初六,天地交泰,萬物生髮,乃納福聚財之日。」這一日,民間稱為「發財日」,承載着人們對富足生活的樸素嚮往。作為美食與傳統的虔誠信徒,我願以舌尖為筆
清明規矩:為何「兩墳兩紙不能破」?避開三類墳,這樣更文明 - 天天要聞

清明規矩:為何「兩墳兩紙不能破」?避開三類墳,這樣更文明

親愛的寶子們!清明時節雨紛紛,掃墓祭祖寄哀思。作為傳承千年的重要節氣,清明節不僅是緬懷先人的日子,更是凝聚家族情感、傳遞文化精神的紐帶。民間俗語「清明不兩墳,一墳不兩紙」看似簡單,實則蘊含著對家族倫理、祭祀禮儀與生態保護的深刻思考。本文將深入解讀這一傳統智慧,
清明節前後,千萬不能說這3句話 ,也許會很靈!不信你看! - 天天要聞

清明節前後,千萬不能說這3句話 ,也許會很靈!不信你看!

老一輩人常念叨:「清明時節,鬼神近人。」因此,在這段特殊的日子裏,大家說話都會格外注意,生怕一不小心說錯話,給自己和家人帶來不必要的麻煩。畢竟,清明是掃墓祭祖、緬懷逝去親人的時刻,說話的分寸顯得尤為重要。以下這3句話,可千萬不能說,說不定真會靈驗呢!
一個人再老實,只要背熟這20句人性黑話,就沒人敢欺負你 - 天天要聞

一個人再老實,只要背熟這20句人性黑話,就沒人敢欺負你

無論你活成什麼樣子,都會有人說三道四;這個世界我們都只來一次,記住一句話:想得太多會毀了你,若無其事,才是最好的報復,不必向不值得的人證明什麼。3. 我們一定會被人討厭。越早接受這個事實,生活越輕鬆。4. 自私的人很少自卑,無知的人很少敬畏,招人煩的人很少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