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搖鈴鐺
周五上午,幼兒園班主任突然在微信上給我發來一張照片。
一個肉乎乎的小手上,有個黑黑的洞,正在盥洗台沖洗。
我心微微一驚,難道小咕嚕受傷了?此時內心已經在腦補,肯定是不小心為之吧。
孩子之間打打鬧鬧很正常,我們要做個通情達理的家長,不要太為難人家了。
於是平復下心情,問了一句:怎麼啦,老師?
沒想到老師的回答,猶如晴天一個霹靂:是我家小咕嚕犯錯了,他把別的小朋友戳傷了……
我立馬慌了。做家長的應該都知道,都不怕自己家孩子在學校挨打,就怕自己家孩子在學校揍別人。
這讓我還怎麼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原諒人家啊?
我忙不迭問怎麼回事?要不要帶小朋友去醫院看看?
老師說不用,順便解釋,兩個小朋友畫畫的時候坐在一起,小咕嚕拿鉛筆的時候(不小心,他自己說的)戳了他一下。還好不嚴重,沒破皮也沒流血,老師帶到醫務室去幫忙處理了。
也通知了對方家長,他們倒很通情達理,說孩子之間打鬧很正常。
聽到這裡我鬆了一口氣。但心裏也還是不太舒服:
雖然看着是不嚴重,但孩子受傷應該很疼吧,當場肯定嚎啕大哭了,不然老師也不會注意到他受傷了。
只是,小咕嚕為什麼會動手呢?
我心裏清楚,他其實不是第一次了。
從兩歲左右,小咕嚕進入了手欲期。具體表現就是:興奮起來會打別人拍別人,手腳到處亂甩亂踹。
有幾次甚至用頭猛的往後面一撞——
此時我正抱着他,正好重重的撞到我的鼻樑,疼得我眼冒金星,半天才能緩過來。
之前我們都不太懂,就覺得他長此以往會有暴力傾向?於是每次挨打了,果斷跟他對打,想讓他也感受下有多痛;後來了解到是嬰幼兒正常的發展規律,就試着溫柔阻止(無效),循循善誘的講道理(還是無效)。
進入2歲半,我們開始嚴厲呵斥和冷處理循環。有時候會奏效,但他一開心起來就又故態復萌,讓我和彥祖非常頭痛。
時間久了,他毛病沒完全改好,反而經常被我們嚇得一愣一愣的,表情可憐巴巴。長輩看了受不了了,旁敲側擊跟我們說他就是興奮高興而已,總吼他罵他也不是個辦法。
於是從3歲開始,我們就採取了感化教育:用溫柔的愛和關懷想讓他放下屠刀,啊不,拳頭,走回正道,成為一個和平友愛不主動揍別人的乖小孩。
畢竟他都上幼兒園了,再興奮錘別人怎麼辦呢。別人家孩子挨打了,人家家長找麻煩過來,我們總不能恬不知恥的回答:
「他是喜歡你家孩子才打他」吧?
使用感化教育以後,眼看着他動手的情況少了一些。想着似乎這個方法有點起色,沒想到又出了這事……
(幼兒園老師發來的小咕嚕照片)
聽老師說完全過程,懷着對手臂被戳了個坑的小朋友的愧疚,我提了幾點處理建議。
1、看看孩子情況,需要的話去醫院檢查或賠償都可以。
2、我暫時有事走不開,會打電話拜託外公外婆買點零食作為禮物,下午去接孩子的時候跟對方家長道歉,我和彥祖有機會再給對方家長當面說對不起。
3、晚上回家,我和他爸好好教育小咕嚕,晚上全家人開個會,商量怎麼處理他平時有點帶攻擊性的行為。
班主任人很好,一直安慰我說不要着急,也說她放學會把對方孩子和小咕嚕都留下,跟對方家長和我爸媽都分別溝通,再讓小咕嚕抱一抱對方孩子,好好和解就讓這件事過去。
我跟班主任道謝之後,給我爸媽打電話交代了一下,讓他們把零食準備好,提前一點去幼兒園等着。之後就一邊幹活一邊想着這事。
下午3點左右,我爸媽來跟我說事情解決了:
我們全家倒如臨大敵,沒想到對方家長只來了爸爸。
爸爸看了一下孩子的手說「哎呀沒啥事」,聊了幾句就打算撤退了,死活不願意收零食,來回推辭好幾次,我爸一直往他懷裡塞才收了。
班主任也給我發來視頻,視頻里那小男孩和小咕嚕腦袋一人偏往一邊坐着。畫外音老師說著「你要看着他說對不起呀!」就把手牽過去,給小咕嚕看手臂上的鉛筆傷口。
小男孩噘着嘴,小咕嚕不好意思的看了一眼,嘴裏也不知道哼哼唧唧在說什麼,又轉過頭了。
我嘆了口氣,又想到我之前文章里寫過的那句話:
有時候你很想當個體面的大人,但是孩子總是能打破你這種幻想。
畢竟太小的孩子只有弱肉強食、你爭我搶的動物本能,人類社會的「規矩」、「禮貌」和「共情」,都是後來大人教育和成長中習得的。
所以孩子之間搶玩具啊,搶食物啊,不講道理啊,孩子之間打起來啊,在外面吵鬧跑跳啊……別說小咕嚕了,我小時候也一樣,都是靠本能在做。都是大人一遍一遍不停跟我說,不對,不能做,我才慢慢意識到,吵別人,原來別人也會煩,打別人,原來別人也會痛啊。
要想不養出一個「熊孩子」,(當然更不要養出一個太畏畏縮縮的小孩)還是需要大人多引導啊,想做一個及格的家長,我們的路還很長啊。
Ps.這件事發生之後,我又去查了查資料,說孩子興奮起來愛打人、平時有攻擊行為,可以採取冷處理+講道理引導,最重要的就是教他,把那種興奮給用正確合理的渠道發泄出去(比如教他拍手,跺腳等),我準備這段時間試試這個方法,後續看看有用沒有。
大家還有沒有什麼好辦法呢?如果有同樣的情況也希望跟大家取取經~
作者簡介: 搖鈴鐺,長沙射手女,野生情感作家。新書《姑娘,你活的太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