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懂愛父母?別不在意這些小細節,都是孩子在說:我愛你

2022年07月02日07:10:07 育兒 1626

孩子不懂愛父母?別不在意這些小細節,都是孩子在說:我愛你 - 天天要聞

我遵照醫生的要求每兩天去一次醫院。但只要在工作日去醫院時,我只能帶上我們家兩小隻七七、一一——這讓我有時覺得很煩躁。一方面是擔心他倆去醫院後的安全;另一方面則是自己做了全職媽媽後,幾乎沒有任何一點「私人的時間和空間」。只不過兩歲多的七七、一一完全不知道老母親的「心理活動」,總是高高興興地跟着我跑前跑後。

兩歲兒子用「害怕」表達對媽媽的愛

這不,我帶着他倆來了醫院。

但我沒想到,第一次來治療室的七七和一一雖然對周圍的一切很好奇:偷偷地躲在我身後觀察着身邊的一切,但兩個人卻很聽話,只是靜靜地坐在我身邊,小心地看着進進出出的醫生和患者。

我一邊叮囑他倆別亂動亂摸,一邊遵循醫生的要求,坐在牽引床上等待治療。醫生讓我趴在床上,幫我把整個腿都綁了起來,準備用機器把我「吊」起來進行牽引。

「媽媽!媽媽!走!走!」可就在這時,兩歲多的一一站在我身邊哭得撕心裂肺,他不斷地拉着我的手,讓我從牽引床上起來。

孩子不懂愛父母?別不在意這些小細節,都是孩子在說:我愛你 - 天天要聞

「一一不怕,一一不怕!」我安慰着他:「媽媽是在做治療。你不要怕!」隨即我讓哥哥七七安撫他。比他大一分鐘的七七學着我平常的樣子,拍他的背:「不要怕!」

「怕!怕!」一一仍舊讓我起來,一副着急火燎的模樣。

「媽媽背疼,這個醫生叔叔幫媽媽做治療。」我對一一說:「你看,媽媽是不是起飛啦!」我不斷地安撫着一一,他盯着看我被吊起來的腿,發現我沒有「齜牙咧嘴」的痛苦表情,才慢慢平靜下來。

「哈哈哈。你這兒子真好玩,估計是怕你受虐待了,看把他急得!」一旁的醫生和我玩笑起來。那一刻,我才突然意識到了娃的「着急」與「害怕」——不僅是他自己害怕,更是擔心我被別人「欺負」,只不過身在其中的我並沒有這樣的「敏感」。

那一刻,我突然為自己曾經的「煩躁」感到一絲羞赧。

孩子對父母的愛藏在細節里

記得我曾在網上看到過很多有關孩子愛父母的圖片和小段落,那裡全是孩子與父母之間不起眼的「細節故事」。

孩子不懂愛父母?別不在意這些小細節,都是孩子在說:我愛你 - 天天要聞

有媽媽和兒子一起在沙發上看電視,媽媽把腳伸到兒子的肚子上「取暖」,結果兒子就立刻把自己的毛衣掀起來,捂熱媽媽的腳。

孩子不懂愛父母?別不在意這些小細節,都是孩子在說:我愛你 - 天天要聞

還有一個西安地鐵站值班的媽媽,她從早到晚都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她3歲的兒子很想念她,於是由家人帶到地鐵站來看媽媽。

「媽媽,我不打擾你的工作,親親你我就走。」這是兒子對值班媽媽說的第一句話。

孩子不懂愛父母?別不在意這些小細節,都是孩子在說:我愛你 - 天天要聞

還有個在網上很火的視頻——媽媽準備逗逗正在吃飯的女兒,便故意從女兒碗里夾香腸到自己碗里。可沒想到女兒立馬把自己碗里的香腸都給了媽媽。

我們以為孩子不懂得愛父母,覺得他們太小,不懂事,有時甚至會用成年人的思維去判斷他們的語言、行為,可他們卻用自己不經意的方式溫暖着你的心。

孩子不懂愛父母?別不在意這些小細節,都是孩子在說:我愛你 - 天天要聞

就像當年特別火爆的《爸爸去哪兒》。有一期節目任務,是讓幾位爸爸給孩子準備午餐,讓孩子投出自己手上的狗尾巴草,來判斷哪個爸爸的飯菜最好吃。

廚師出身的張亮本以為自己能穩操勝券,卻沒想到林志穎的自創水餃更受歡迎。於是,張亮只好抱著兒子天天等待最後的「懲罰」。

就在這時,天天掙脫了爸爸的懷抱,沖向院子外——當所有人以為天天「輸不起」而鬧情緒,連高情商的張亮也急得「口不擇言」:「你走了我就輸了!如果我輸了就怪你!」

孩子不懂愛父母?別不在意這些小細節,都是孩子在說:我愛你 - 天天要聞

可天天卻不停地說:「狗尾巴草呢?哪裡有狗尾巴草?」沒人在那一刻了解天天的心意,直到兒子結結巴巴地吐出幾個字:我想自己拿一根狗尾巴草給你。

這時,大家才明白:天天是給爸爸張亮去找狗尾巴草,他認為只要有狗尾巴草,爸爸就能贏!他是想把所有的支持都給他爸爸,此時比賽的勝負又怎麼能抵得上兒子用心采來的一株狗尾巴草呢?

每個孩子都有表達自己愛的方式和做法

我一直很喜歡著名的家庭教育學家「知心姐姐盧勤

孩子不懂愛父母?別不在意這些小細節,都是孩子在說:我愛你 - 天天要聞

她曾在講座里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個媽媽逛商場時,看中了一個鐲子,但覺得價格太貴就沒有買。

6歲的兒子知道後,悄悄地用自己攢下的錢給媽媽買了一隻一模一樣的「鐲子」——但實際上就是用鋁片做成的手圈。當這個孩子興高采烈地把「鐲子」送給媽媽時,媽媽並沒有注意到兒子那股子興奮勁:「哎呀,你看你買的一個什麼東西呀?瞎花錢,這個鐲子是個假的!」

那一刻,兒子期待的眼神瞬間暗淡下去,一下子就滿眼是淚,手裡抓着的「鐲子」死活不願意放開。這時,這個媽媽才意識到自己無心的一句話傷害了兒子,後來花了很多功夫來撫平孩子的情緒和感情。

孩子不懂愛父母?別不在意這些小細節,都是孩子在說:我愛你 - 天天要聞

盧勤老師說:當孩子為你做一件事時,哪怕是給你倒一杯水,你都千萬別不在意。這些都是他關心父母的表現,你一定要肯定他,誇誇他。

我深以為然。每一個孩子都會有自己表達愛的方式和做法。

也許是捧着你的臉說:媽媽,我愛你!

也可能是從來都不說「愛你」,但當你受傷,甚至是對自己感到害怕的事情也不要你去做;

或者是當你的「跟屁蟲」,你去哪兒,他就去哪兒;

還有可能是把自己覺得好吃的東西放到你嘴裏……

無論是哪一種,咱們都用心去體會,可別辜負了孩子們的「心意」

就像我們家倆崽子就等在我身邊,看着我做治療,然後把我給他倆買的酸奶遞到我嘴裏:「媽媽,喝!喝!」於是,我翹着自己的腦袋,連忙喝了一大口。

【麒麟媽媽:家有雙胞胎男寶的全職寶媽,關注孩子成長,更願意用心生活,記得關注我呀!】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8 歲孫子刷碗不認真,被外婆狂抽嘴巴,父親一句話使她震驚… - 天天要聞

8 歲孫子刷碗不認真,被外婆狂抽嘴巴,父親一句話使她震驚…

外婆的巴掌響亮地在廚房裡回蕩,彷彿一記雷霆劈在每一個人的心頭。我站在門口,驚愕地看着這一切,手裡的菜刀差點滑落在地。「你這是幹什麼!?」父親的聲音如怒吼的獅子,一步跨進廚房,把我擋在了外婆和小輝之間。小輝是我的兒子,今年剛滿八歲。
有必要嗎,媽媽的自我犧牲過度,有時候我真得很難共情 - 天天要聞

有必要嗎,媽媽的自我犧牲過度,有時候我真得很難共情

有必要嗎,媽媽的自我犧牲過度,有時候我真得很難共情!共情能力是人的一種本能。我的理解是這種能力使一個人能夠通過他人的某種行為,去讀懂這種行為背後暗含的某種情感,從而達到互相理解,彼此感同身受。但並不是所有的事,都能讓人感同身受。
熊孩子總是把家裡搞得一團亂,寶媽該如何接招,才能治住寶寶 - 天天要聞

熊孩子總是把家裡搞得一團亂,寶媽該如何接招,才能治住寶寶

一個總是將家裡弄得一團亂的「面對熊孩子」,許多寶媽可能會感到手足無措,甚至心生無奈。這種情況下,如何有效地「接招」並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行為習慣,成為一種挑戰。然而,通過採用合理的方法和策略,寶媽完全有能力「治住」這種行為,為家庭營造一個
想發揮社交的積極作用,家長就要做到這些,讓孩子受益 - 天天要聞

想發揮社交的積極作用,家長就要做到這些,讓孩子受益

社交對於孩子的成長和發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僅可以幫助孩子建立聯繫,提升溝通能力,還能夠增進自我認知,促進情感發展。因此,家長在孩子的社交教育中扮演着至關重要的角色。為了發揮社交的積極作用,家長需要做到以下幾點,以確保孩子獲得最大的收益
兄弟姐妹中,最「命苦」的通常是老幾?太准了,90%的家庭都一樣 - 天天要聞

兄弟姐妹中,最「命苦」的通常是老幾?太准了,90%的家庭都一樣

最近,有個朋友跟我抱怨,說她一個組的同事小張總是和她搶功勞。「我們同時進的公司,彼此關係非常好,私底下也算是朋友。結果上次開會彙報項目,我講了自己的方案,她一直打壓我的點子,去襯托她的主意有多好。」「不僅如此,她有時候私下也非常強勢,什麼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