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兒通過練習武術,能開發智力培養吃苦耐勞、堅忍不拔、自強不息的精神,養成謙遜、寬容、認真、上進負責的優良品質塑造完美人格和強健的體魄、提高自信。現在許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家長們對孩子是關懷備至,有些家長認為只要是讓孩子吃好,喝好就行了,這是一種非常錯誤的認識,從小培養孩子的文化及身體素質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許多家長們是覺得武術踢踢打打、對抗激烈,只適合青少年和成年人練習,其實不然,經過實踐,有專家表示讓幼兒練習武術對孩子有很多好處,具體表現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強健身體、提高素質。武術套路運動其動作包含屈伸、迴環、平衡、跳躍翻騰等,人體各部位幾乎都要參與運動。實踐證明,系統的參加武術鍛煉,人體各部位「一動無有不動」,很好的提高了速度、力量、靈巧、耐力、柔韌等素質,對外能利關節、強筋骨、壯體魄;對內能理肺腑、通經脈、調精神。小朋友通過系統訓練,可增加骨密度、關節穩固性,提高關節靈活性和肌肉彈性,調理各內臟器官的功能,增強抵抗能力和免疫力。
第二:改變精神面貌。武術運動特彆強調「手眼身法步,精神氣力功」的修鍊。它的每一個動靜起落、站立轉折、輕重緩急都要經過千錘百鍊,才能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剛柔相濟、轉折起伏、竄蹦跳躍、閃展騰挪、英姿颯爽,充分體現了武術迷人的魅力。坐如鐘、站如松、立如釘、行如風,是一個優秀習武者必備的素質。小朋友通過練習武術,可以培養良好的氣質神態、大方得體的舉止,特別是其習武者明亮的目光,更是一般小朋友所無法達到的。
第三:鍛煉意志、培養品德。習武對意志品質的培養是多方面的。在習練武術的過程中要做到常年有恆,堅持不懈,才能培養刻苦耐勞,砥礪精進,永不自滿的品質,同時鍛煉勇敢無畏、堅韌不屈的戰鬥意志。「未曾學藝先學禮,未曾習武先習德」。武術在綿延幾千年歷史長河中一向重禮儀、講道德。「尚武崇德」包含了廣泛的道德內容。作為一名習武者,從小就應該樹立遠大的理想,培養堅強的意志和高尚的品質,把武德教育放在第一位,按照武德要求進行自我修鍊,自我教育,不斷提升自我的道德修養。
第四:交流技藝,增進友誼,豐富課餘生活。隨着武術運動在世界上的廣泛傳播,越來越多的少年兒童投入到武術運動中來。武術,成為了一種不同國籍、不同民族間小朋友進行技藝、情感交流的媒介。通過競技比賽、文化交流等途徑,為小朋友提供了接觸新事物、結識新朋友、開闊視野、豐富課餘生活的好機會,同時通過習武了解、熱愛中華傳統文化,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第五:開發智力。練習武術,可給大腦許多良好的刺激,武術的練習中,不單是骨骼肌肉的發達,更是空間感知,經驗,類型、識別等右腦功能的綜合發揮,因此非常有利發展幼兒的空間轉換,形體感知等右腦功能,提高了其形象思維和創造力。
第六:育心。武術需要通過變換方向的動作來明確方位,可發展幼兒的空間知覺。此外孩子們還要主動想辦法克服練習過程中的各種困難,這可鍛煉意志、培養勇敢精神,讓孩子們學着正確地看待人、事、物。
第七:知禮。武術練習者把「禮」也作為訓練內容,強調「禮始禮終」,這就要求武術練習者在練習技術的同時,通過同長輩、評委教練、老師、隊友,行抱拳禮,使武術練習者養成發自內心的行禮習慣,養成恭敬、謙虛、友好、忍讓的態度和互相學習的作風,並培養其堅忍不拔的意識品質。
第八:增強自信。現代社會中,由於各種原因,造成一些兒童膽小,情緒消極、易哭。甚至不會與同齡小朋友溝通,通過練習武術,我們可以看到他們的自信心明顯增強了,性格也變得活潑開朗許多,這對於一個兒童的成長是至關重要的
總的來說少兒武術訓練不僅對身體素質有好處,同時對孩子的智力和身體發育也有巨大好處,並且有助於培養孩子積極、勇敢、充實、樂觀、健康向上的人生態度,通過專業的、科學的訓練可使兒童體質強健,發育均衡,從而整體提高少兒的內外素質。幼兒從小學習武術,能有效的提高大腦的反應能力,使身體的協調性、靈活性、柔韌性得到良好的發展,同時還能糾正獨生子女的嬌、驕二氣,培養他們吃苦耐勞、團結友愛、相互幫助的集體觀念,使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坐、立、行更有氣質。
華人拳心 —— 中華有為 拳心報國
倡領全球一億華人擁有精忠報國的拳拳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