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賣車"了?!試坐Aito M5電動車:便宜版Porsche啊!鴻蒙座艙嚇到我、續航620km!

2024年04月22日16:46:09 科技 363679
華為"賣車"了?!試坐Aito M5電動車:便宜版Porsche啊!鴻蒙座艙嚇到我、續航620km! - 天天要聞 華為"賣車"了?!試坐Aito M5電動車:便宜版Porsche啊!鴻蒙座艙嚇到我、續航620km! - 天天要聞
7:04
* 所有內容視頻均從 YouTube 共享、轉發和嵌入。 如有違規或錯誤,請聯繫我們刪除。

相關文章推薦

華為新品官宣:6月30日,直降結束 - 天天要聞

華為新品官宣:6月30日,直降結束

隨着華為產品和系統的不斷發展,已經形成自家的生態鏈,比如一個系統、統一生態,全新發佈的HarmonyOS NEXT系統支持搭載在智能手機、平板、智能手錶等眾多產品上。新系統的重點在應用生態圈,不再依賴於其它應用生態圈,而是建立了自家的鴻蒙應
目前中國有哪些科技已經超過了美國? - 天天要聞

目前中國有哪些科技已經超過了美國?

中國在某些科技領域取得了顯著進展,甚至在一些方面達到了領先或接近領先的地位。以下是一些領域中中國取得顯著成就的例子:1. **5G技術**: - 中國在5G技術的研發和應用上處於世界領先地位,華為是全球領先的5G設備供應商之一。
華為不要利潤了?突降2620元,網友:終於等到了! - 天天要聞

華為不要利潤了?突降2620元,網友:終於等到了!

這兩天,手機圈爆出了一個「大新聞」——華為Mate60 RS大降價,連很多網友都忍不住驚呼:「華為這是不要利潤了?」不少網友也紛紛表示:「終於等到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讓我們一探究竟。首先,我們得來看看這款降價主角——華為Mate60
「科創板八條」後併購第二單!納芯微擬收購麥歌恩79.31%股份 - 天天要聞

「科創板八條」後併購第二單!納芯微擬收購麥歌恩79.31%股份

《科創板日報》6月23日訊(記者 郭輝)「科創板八條」後產業併購第二單來了。今日(6月23日),納芯微發佈公告稱,擬以現金方式收購上海麥歌恩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麥歌恩」)合計79.31%的股份,收購對價合計達7.93億元。納芯微表示,該公司一直圍繞下游核心應用場景不斷豐富產品品類,本次交易是公司基於聚焦主業發...
HMD真會玩,復刻Lumia的新機,後蓋可能不是諾基亞Logo - 天天要聞

HMD真會玩,復刻Lumia的新機,後蓋可能不是諾基亞Logo

此前諾基亞推出了一款經典復刻機型——諾基亞3210 4G,沒想到上市後迅速售罄,變成了一機難求的「期貨」。網友不僅在諾基亞官微上催加產能,而且呼籲推出更多的復刻機型。自從沒能趕上智能手機的大潮,諾基亞手機迅速跌落神壇,變成了功能機的代名詞,

科技分類最新資訊

對不起,華為Pura70,只好說再見了! - 天天要聞

對不起,華為Pura70,只好說再見了!

華為在遭遇芯片供應鏈斷裂的重創後,曾一度陷入舉步維艱的境地。然而,正如華為余承東所言,「輕舟已過萬重山」,如今的華為已然突破桎梏,重新崛起。這不,華為最近推出了包括Mate60系列、nova12系列和Pura70系列在內的多款新機型。
阿里雲獲國家科技進步獎 - 天天要聞

阿里雲獲國家科技進步獎

潮新聞客戶端 記者 張雲山6月24日,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在京公布,阿里雲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這是阿里雲第三度受國獎肯定。此次,阿里雲聯合湖南大學等單位攻堅的「超算與智算融合計算關鍵技術及應用」成果,榮獲2023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疑似小米SUV路試曝光,內部代號「MX11」,2025年上市! - 天天要聞

疑似小米SUV路試曝光,內部代號「MX11」,2025年上市!

來自前方的消息,小米首款SUV已經全面進入到路試階段吧,已經有相當一部分網友拍攝到了這款車的路試照,雖說整部車被嚴密包裹,但整個的輪廓還是清晰可見,因其造型與法拉利的首款SUV「Purosangue」頗為相似,所以這款車也被網友們親切的稱之為「法拉米」或者「米法拉」,當然了具體的名稱還是要等到官宣之後才能揭曉,新車...

全站最新資訊

探究女性對五十歲男性的心理恐懼 - 天天要聞

探究女性對五十歲男性的心理恐懼

探究女性對五十歲男性的心理恐懼在當今社會,年齡與性別的交織關係常常引發人們的深思。特別是在五十歲男性與女性交往的情境中,女性對男性的恐懼感逐漸浮出水面,成為了一個不容忽視的現象。這種恐懼並非單一原因所致,而是多種心理和社會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寶馬X5和奧迪Q6,誰能重塑40-60萬豪華SUV市場新格局? - 天天要聞

寶馬X5和奧迪Q6,誰能重塑40-60萬豪華SUV市場新格局?

隨着汽車消費市場愈發理性,且如今中國汽車市場已由增量市場轉變為存量市場,進入了淘汰賽階段,如今的消費者對於汽車產品的訴求已然變為「既要又要還要」。要操控還是要舒適?要性能還是要空間?在幾年前這個問題或許還是一個單選題,但這一屆的消費者站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