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
5月16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發佈消息,近日,科研人員首次公布了在我國空間站發現的一個微生物新物種,並將其命名為「天宮尼爾菌」。微生物是地球上最古老、最多樣化的生命形式之一,它們體型微小卻分佈廣泛。
05月17日
1784
科學
今早的上海張江科學會堂穹頂廣場,格外不同。AI光球光芒四射, 科技巨擘托舉有力,一條鮮花與掌聲簇擁中的科學紅毯鋪就,款款走來了上海科創發展的新高度和新濃度。人形機械人首次走T台,2024年度「中國十大科學進展」背後的上海科學家們集體亮相,當院士在AI紅毯上遇見自己的「依舊少年」……「科學紅毯秀」是上海首創,也...
05月17日
4794
科學
基因是生物遺傳信息的基本單位,它們攜帶了構建和維持生物體所需的所有指令。當基因的特定區域產生突變或缺陷時,則可能導致各種遺傳疾病,如囊性纖維化、鐮狀細胞貧血等。傳統的基因治療通常依賴於病毒載體將正常的基因導入細胞,但這種方法存在諸多局限性,比如潛在的致癌風險、以及基因表達的不可控性。近些年來,CRISP...
05月17日
8755
科學
連日來,在位於浙江慶元縣的錢江源—百山祖國家公園百山祖園區內,護林員們組織開展百山祖冷杉幼苗移植工作。據悉,百山祖冷杉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物種存續委員會列為全球最瀕危的12種植物之一。經過多年保護和培育,被發現時僅存3株的百山祖冷杉,目前已成功培育並野外回歸種植5000多株。圖為...
05月17日
2755
科學
編者按:春回大地,萬物復蘇,又到了候鳥北遷的時節。國家林草局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越冬水鳥達到監測最高數量,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野外種群數量總體呈現穩中有升的良好態勢。
05月17日
1304
科學
空間站作為一個複雜、封閉、相對獨立的生態系統,為航天員長期駐留創造了良好環境,同樣也為微生物的滋生提供了有利條件。空間站微生物的來源是什麼?可能造成哪些影響?如何防控?一起來了解下吧。01 空間站微生物從何而來?微生物是一類數量繁多、分佈廣泛且適應性極強的群體,可通過多種途徑進入空間站。這些微生物在溫...
05月17日
8727
科學
轉自:央視新聞近日,科研人員首次公布在我國空間站發現的一個微生物新物種,並將其命名為「天宮尼爾菌(Niallia tiangongensis)」,相關科研成果在線發表於國際權威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
05月17日
1629
科學
在中歐建交50周年之際,中歐交流熱度近期出現增加勢頭,面對美國不斷通過關稅擾亂國際貿易秩序,近幾個月來,中歐多領域的密集交往釋放出了哪些最新信號? 歐洲的反思:謀求戰略自主並尋求夥伴多樣化就在16日,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剛剛結束對瑞士和法國的訪問後,17日,丹麥外長又開啟了其訪華行程。在上周舉行的第十次中法...
05月17日
1332
科學
馬蜂,這種在我們生活環境中並不陌生的昆蟲,常常帶着讓人又懼又奇的色彩。當它們在屋檐下築起蜂巢,或是成群飛舞時,總能引起人們的關注。大多數人對馬蜂的印象可能僅停留在其蜇人時帶來的疼痛與恐懼上,然而,馬蜂的世界遠比我們想像的更為豐富。
05月18日
1549
科學
前言隨着新冠大流行的逐漸遠去,很多人都以為新冠已成過去式,我們的生活已經重新走上正軌。然而,2025年的今天,疫情警鐘再次敲響,香港歌手陳奕迅因確診新冠,含淚取消期待已久的演唱會,讓無數歌迷扼腕嘆息。
05月17日
1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