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廣核:引領核能科技創新的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

現場,來自中廣核的研究員們分享了他們的星辰與大海。

「在我們的想像當中,做核電的科學家都是帶着厚厚的鏡片,穿着灰色的中山裝的打扮,可是今天我們一看,出乎我的意料。」作為「紅樹林獎」的獲獎集體,中廣核研究院「華龍一號」研發團隊代表一出場便引得白岩松連連讚歎。

當下,核電已成為與高鐵齊名的兩張「國家名片」之一,而中國目前最閃亮的核電品牌「華龍一號」正誕生於中廣核。2013年,在我國三十餘年核電科研、設計、製造、建設和運行經驗的基礎上,投入大量精力研發的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橫空出世,這是中國自主創新、集成創新和機制創新的成果,其安全和性能指標達到了國際三代核電技術的先進水平,為實現從「核電大國」向「核電強國」的轉變做出了積極貢獻。

中廣核研究院「華龍一號」研發團隊代表

現場,來自中廣核的研究員們分享了他們的星辰與大海。中廣核研究院「華龍一號」機械人研究團隊,用機械人代替真人,進入到高輻射的華龍一號堆芯內部進行維護;華龍一號堆芯研發團隊,從設計上提升核反應堆的安全性,從技術上提高堆芯能量轉化,讓我國核電技術邁進世界一流行列。

「今天我們看到核電人的新的一面,他們平均年齡不到30歲左右,從他們的身上讓我們看到中國核能的希望。」白岩松表示,相信未來會有更多的大國重器和華龍一號一樣走向世界。當晚,一隻被當作鎮院之寶的中廣核ATF樂隊,還帶來一首核電之歌,傳遞出新時代青年的力量。

如今,中廣核正源源不斷為地方貢獻清潔、穩定電力,且安全業績已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截至2019年12月31日的商運25年來,大亞灣核電基地累計上網電量達7551.92億千瓦時,其中對港供電累計達3663.37億千瓦時,佔香港用電量的四分之一。截至2020年8月15日,嶺澳一期1號機組實現連續安全運行5153天,在全球64台同類型機組中排名第一,比排名第二的法國機組領先15個月時間,目前該紀錄還在延續中。

【撰文】徐峰

【視頻】黃靖逵

【攝影】魯力

【統籌】劉麗

【作者】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