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附式加工機械人關鍵技術與裝備、面向機械人安全的電子皮膚技術研究、柔性機械人和新型人工肌肉……近日,中關村開放實驗室首批33個智能裝備領域「概念驗證項目」在中關村科技裝備創新創業基地亮相。北青-北京頭條記者了解到,概念驗證是彌補高校院所等科研機構研發成果與進行市場化產業化成果之間空白的關鍵環節,打通科技成果轉化的「最先第一公里」。
「通過概念驗證,可以讓『躺在』高校科研院所實驗室里的科研成果,加速走向生產線。」中關村管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概念驗證項目的目標是通過1至2年的驗證時間,形成原理樣機、申請國家發明專利、與企業開展合作或註冊成立新公司。中關村管委會面向人工智能、5G、虛擬現實、集成電路、生物醫藥和醫療器械、智能裝備、新材料等7個高精尖產業領域,啟動了首批概念驗證項目徵集工作。
近日,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工業大學、北京郵電大學等中關村開放實驗室的33個項目經過初評在眾多項目中脫穎而出,來到中關村科技裝備創新創業基地集中進行項目路演。
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精密超精密製造裝備及控制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帶來了「吸附式加工機械人關鍵技術及裝備」,該裝備基於視覺和激光技術,在線修正定位誤差,實現機械人末端的精確測量與定位,保證機械人加工系統的加工精度。該概念驗證項目一亮相就受到專家和企業的追捧,專家輪翻詢問,企業代表紛紛示好。
「我們中科院有5個概念驗證項目參加了路演,從路演表現來看,企業對我們的項目都很感興趣。」 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主任趙曉光介紹說,「我們現在參加的路演項目驗證處於產業化最前端,已經取得了大量的基礎和應用研究成果,通過路演驗證,給未來的科研方向明確了目標,也給我們增大產業化合作空間,實現了研發體系和產業體系的早期融合。」
中關村管委會二級巡視員劉航表示,通過此次路演,得到與會企業的投資和聯合研發支持的項目,中關村管委會將優先給予配套支持,加速概念驗證過程。同時中關村管委會也將搭建中關村機械人產業創新中心,由創新中心為這些概念驗證項目提供敏捷製造、共享實驗室等硬科技孵化服務手段,促進核心技術突破與轉化、產業化。
33個概念驗證項目名單:
1、按摩機械人柔性按摩頭研製
2、面向機械人安全的電子皮膚技術研究
3、具有大輸出力的全柔性驅動技術研究
4、面向航空旅客的智能服務與交互的機械人應用
5、吸附式加工機械人關鍵技術及裝備
6、多功能二維材料人造電子皮膚
7、面向試管嬰兒(體外受精-胚胎移植)的卵細胞非接觸式無損操控
8、微小型智能仿生機器鼠
9、柔性機械人和新型人工肌肉
10、機械人關節多參數智能測試技術
11、激光快速測量齒輪的新方法及技術
12、複雜三維環境下工業機械人智能控制方法研究
13、基於數字孿生的離散製造過程資源調度與監控系統
14、基於機器學習的大口徑曲面光學元件外觀缺陷檢測系統
15、基於視覺和激光的移動機械人導航系統
16、人機共融的機械人智能感知與決策
17、室內服務機械人任務學習系統
18、中醫針灸機械人穴位識別定位系統
19、道面表觀病害自動檢測分割系統
20、基於嵌入式AI的X光檢測裝置研製
21、高精度可見光定位技術研究及實現
22、便攜液體陰極輝光放電光譜儀完善與技術性能驗證
23、基於免疫磁分離微生物檢測樣本前處理儀器研發與應用
24、MEMS微型金屬三維結構件系統製造技術
25、物流車用氫燃料的動力系統設計和研發
26、室內空氣質量測評控技術與裝備概念驗證項目
27、無人系統自主智能精準感知與操控
28、基於單波長全聚焦高靈敏度XRF技術的檢測儀器的研製與驗證
29、打印柔性壓電材料及器件
30、納米綠色印刷光子晶體
31、多AGV智能體協同定位和追蹤技術
32、干涉型光纖聲傳感器
33、民用智能視覺導航定位系統
文/北青-北京頭條記者 王斌
編輯/彭小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