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代年輕人,可能已經不知道轉子是什麼東西了。
將轉子發動機推向世界的是萬事得,40年前的1.3L轉子發動機聞名天下,小排量輸出勁爆的動力,萬轉轉速以絕對犧牲油耗、排量的方式,達到最強的動力輸出。
轉子發動機的參數和性能,和傳統的活塞發動機完全不同。
比如說RX-8上的2.6L轉子發動機,扭矩只有211牛米,發動機最大功率151kW,放在活塞內燃機中這樣的數據只能是1.5T的標準。
但轉子的RX-8卻能跑出7秒左右的加速。
7秒放在這個時代可能不是特別快,但要知道這是30多年前的東西了,絕對是當時時代中的巔峰之作。
轉子被淘汰,主要原因就是無法正常量產化,想要投射給更多的消費者,基本上不行。
一個是,轉子解決不了的是油耗問題,雖然性能很強,但1.3L的轉子動不動就是12L油耗,在當時豐田油耗能控制在7L左右的環境中。
轉子發動機的油耗是其它車輛的一倍,家用車根本就無法接受。
另一個,轉子的可靠性堪憂,獨特的設計結構,讓轉子發動機的壽命大打折扣,雖然說其設計壽命在20萬公里左右,但基本上10萬公里左右的可靠性就已經下降了。
按照今天的技術標準和法規來看,淘汰轉子是必然的。
排放標準就不允許這樣極其耗油,且不在乎排放標準的技術落地,所以轉子發動機想要復出,是絕對沒有可能的事情。
今天的新能源時代,對於用戶來說有比轉子更強的技術出現,不僅僅可靠、穩定、壽命長,而且油耗還低,成本也不高。
那就是現在的插混系統。
比如說大部分企業都在用的小電池包、1.5T、3DHT架構,在電池包沒電的情況下,都能跑出6秒多的加速成績,關鍵是油耗可能只有5L左右。
這樣的動力系統落地,絕對是科技進步之後的產物。
而且電動化時代,加速從來都不是稀缺品,這顛覆了過去燃油車時代的傳統格局,過去想要獲得更快的加速,必須要付出成倍的代價。
但現在,250kW的電機可以裝在一台13萬的電車上,比如說領克Z20這樣的電車,加速成績就是過去燃油車時代3.0T的標準。
既然加速不再是稀缺資源,那麼轉子當年引以為傲的加速優勢,自然也就不復存在了。
其實當年在行業內部,也有一大批工程師和企業對轉子嗤之以鼻,因為其所謂的性能是用壽命和燃料換來的,這種單邊設計思維在工程師內部不被認可。
所以整個產業,也只有萬事得在做階段性測試,90年代之後,萬事得也放棄了對於轉子的研發。理論上來說,轉子就是一種嘗鮮的技術,嘗鮮之後被人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