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苗偉:利用人工智能優化智能社區建設

南都訊 記者盧婉珊 吳璇 在社會轉型加速的背景下,加快優化智慧社區建設,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提升社區服務精細化水平,打造高質量新型智慧社區治理模式,是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嚮往的重要舉措。在即將召開的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全國人大代表、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苗偉將就利用人工智能優化智能社區建設提出相關建議。

智慧社區建設存在「信息孤島」、智能化程度不高等問題

當前,數字技術深刻改變社會治理方式。苗偉在調研中發現,我國智慧社區建設雖有成效,但在推進過程中暴露出諸多問題。

苗偉表示,智慧社區涉及多部門和系統,產生海量數據,但信息系統兼容性不足,缺乏共享數據庫,數據難以跨部門、跨系統流通,信息獲取不對稱。

同時,智慧社區建設實施主體單一,社會資本投入不足。政府在建設中起主導作用,社區團體及民眾組織參與度低。智慧社區商業模式不明朗,建設需大量資金用於硬件設備升級改造和後期運營維護,企業投資意願低,社會力量參與度不高,缺乏投資機制。

此外,目前企業涉足智慧社區多為物業管理降本增效,只覆蓋部分場景,社區智能建設不完備,存在半智能半人工狀態。同時,智慧社區建設各環節缺乏專業人才,企業開發產品不了解居民需求,社區工作人員精力有限,導致信息設備失效或閑置,部分居民尤其是老年人不熟悉數字技術,不會使用智慧社區設施。

通過數字技術賦能,完善智慧社區建設

苗偉認為,智慧社區建設是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部分,人工智能技術為其發展帶來新契機,他建議通過數字技術賦能,完善智慧社區建設,推動各類資源高效流動,針對上述問題,他提出以下四方面的建議:

一是建立基於人工智能技術的雲計算中心和綜合信息平台,政府牽頭整合各類資源,開放民生保障相關數據,讓居民享受便捷生活。出台信息安全法律法規,加大對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保障數據共享安全。

二是吸引多方主體參與,實現多元化投資。政府出台政策引導房產開發商增加智慧社區建設資金投入,倡導金融機構提供定製化信貸和融資服務,嘗試公私合作模式,鼓勵民營企業參與智慧社區運營管理,減輕政府財政負擔,利用企業技術和管理專長,為智慧社區建設提供資金支持。

三是推動智能技術廣泛應用,提升社區智能化程度。政府推進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在社區安全防範、服務、環境管理等層面深度融合,普及智能安防系統、引入智能服務機械人、運用智能傳感器與物聯網技術。設立專項智慧社區技術創新基金,激勵企業和科研機構創新研究,開拓新應用場景和服務模式。

四是建設高素質、專業化人才隊伍。完善教育體系,推動職業院校與企業合作,引導高校增設相關專業,加大教學資源投入,建立實驗室。出台鼓勵政策,對在職人員參加繼續教育給予支持,組織專項培訓計劃。制定特殊人才引進政策,為高端人才提供物質激勵和政策傾斜。